英國高等教育評估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於6月27日公佈了《QS世界大學排名2024》。其中,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連續12年蟬聯第一,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排名第11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擧升到了第8名,成爲亞洲唯一進入前十的大學。進入前50名的亞洲地區的大學還有第17名的北京大學(去年第12名),第25名的清華大學(去年第14名),第26名並列三所,分別爲南洋理工大學(去年第19名)、香港大學(去年第21名)、東京大學(去年第23名),第41名爲首爾大學(去年第29名)。這些大學的排名均較去年有所下降,近年來亞洲大學評價飛躍的勢頭似乎有所停頓。
麻省理工學院(供圖:JST客觀日本)
亞洲進入前100的大學減量了3所
歐美實力派大學佔據前列的格局與往年相同。除了麻省理工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外,進入前十名的第二名以下大學依次爲:劍橋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哈佛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倫敦大學學院(英國)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
亞洲各國家和地區進入前200名的大學數量如下:日本9所,中國大陸8所,韓國7所,香港5所,馬來西亞5所,新加坡2所,印度2所,臺灣1所,共計39所。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是亞洲唯一一個學校進入排名數量較上一年增加(增加了1所)的國家,並且5所大學中有3所的排名較上一年提升。另一方面,全部39所大學中,只有7所大學的排名比去年有所擧升。中國大陸的8所學校中只有武漢大學維持了去年的第194名的名次,其他7所大學的排名都有所下降。亞洲進入前100名的大學減量了3所,並且只有馬來亞大學和臺灣大學的排名較去年有所擧升。
香港的5所大學依然獲得了較高的排名,全部排在前70名以内,但除了香港理工大學的排名與去年持平(第65名)以外,其他幾所大學的排名都有所下降。兩年前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2》中,亞洲地區進入前20名的大學增加了1所達到4所,在前50名中有14所大學,其中8所大學排名擧升。而在去年公佈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3》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排名雙雙擧升,即將進入前十,以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大學爲首,亞洲大學實施了躍進。但從本次結果來看,近年來擧升勢頭似乎有所減緩。
不同評估方法帶來的差異仍未改變
世界大學排名以QS和英國教育專業雜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排名最爲有名。與去年10月公佈的《THE世界大學排名2023》相比,頂尖大學的排名變化不大。但如果將目光等比增大到前200名,則大學的構成和排名有很大不同。整體而言,亞洲大學在QS排名中得到的評價更高。中國大陸地區在本次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4》中有8所大學進入前200名,其中7所大學在《THE世界大學排名2023》中也進入前200名,6所進入前100名。香港的5所大學全部進入前100名,韓國有3所大學進入前100名。新加坡雖然只有2所大學,但新加坡國立大學爲第19名,南洋理工大學爲第36名,僅次於第16名的清華大學和第17名的北京大學。
相比之下,日本在《QS世界大學排名2024》中進入前200名的9所大學在《THE世界大學排名2023》中只有東京大學(第39名)和京都大學(第68名)進入前100名,第80位的大阪大學在《THE世界大學排名2023》中只位於251-300名之間,第91名的東京工業大學位於301-350名之間,第113名的東北大學位於201-250名之間,第164名的九州大學位於501-600名之間,第176名的名古屋大學位於301-350名之間,第196名的北海道大學位於501-600名之間,第199名的早稻田大學位於1001-1200名之間。除了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之外,日本的其他大學在兩個排名中的差距相當明顯。
亞洲地區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2024》前200名的大學
世界排名 | 去年的排名 | 前年的排名 | THE2023排名 | 大學名稱 | 國家/地區 |
8 | 11 | 1 | 19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新加坡 |
=17 | 12 | 8 | 17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5 | 14 | 7 | 16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6 | 19 | 2 | 36 | 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 |
=26 | 21 | 22 | 31 | 香港大學 | 香港 |
28 | 23 | 23 | 39 | 東京大學 | 日本 |
41 | 29 | 36 | 56 | 首爾大學 | 韓國 |
=44 | =42 | 45 | 67 | 浙江大學 | 中國 |
46 | 36 | 33 | 68 | 京都大學 | 日本 |
=47 | 38 | 39 | 45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 |
50 | =34 | 31 | 51 | 復旦大學 | 中國 |
51 | 46 | 50 | 52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56 | =42 | 41 | =91 | 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 | 韓國 |
60 | 40 | 34 | 58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 |
=65 | =65 | 66 | 79 | 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 |
=65 | 70 | 65 | 351-400 | 馬來亞大學 | 馬來西亞 |
69 | 77 | 68 | =187 | 國立臺灣大學 | 臺灣 |
70 | 54 | 53 | =99 | 香港城市大學 | 香港 |
=74 | 73 | 79 | 78 | 延世大學 | 韓國 |
79 | 74 | 74 | 201-250 | 高麗大學 | 韓國 |
80 | 68 | 75 | 251-300 | 大阪大學 | 日本 |
=91 | 55 | 56 | 301-350 | 東京工業大學 | 日本 |
=100 | 71 | 81 | =163 | 浦項工科大學 | 韓國 |
113 | 79 | 82 | 201-250 | 東北大學 | 日本 |
=137 | =143 | 47 | 601-800 |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 馬來西亞 |
=137 | 94 | 98 | ―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141 | 133 | 31 | =95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45 | 99 | 97 | =170 | 成均館大學 | 韓國 |
=149 | =172 | 77 | ― |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 印度 |
158 | 123 | 43 | 601-800 |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 馬來西亞 |
=159 | =129 | 44 | 601-800 |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 | 馬來西亞 |
=164 | 157 | 56 | 401-500 | 漢陽大學 | 韓國 |
=164 | 135 | 37 | 501-600 | 九州大學 | 日本 |
=176 | =112 | 18 | 301-350 | 名古屋大學 | 日本 |
188 | =203 | =191 | 601-800 |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 馬來西亞 |
194 | 194 | 225 | 173 | 武漢大學 | 中國 |
196 | =141 | 45 | 501-600 | 北海道大學 | 日本 |
197 | =174 | 85 | ― |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 | 印度 |
=199 | =205 | 203 | 1001-1200 | 早稻田大學 | 日本 |
根據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製作,=表示並列。THE2023排名顯示的是《THE世界大學排名2023》中的名次
重視來自學術界的評價
爲何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可能是因爲THE採用了13項評價指標,而QS的評價方法則相對簡單所致。QS的評價方法直到去年爲止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指標的綜合得分來排名,分別是「學術界人士的評價」(比重40%)、「平均每位教師的論文被引用次數」(20%)、「學生與教師的比例」(20%)、「僱主評價」(10%)、「外國教師比例」(5%)和「留學生比例」(5%)。其中「學術界人士的評價」和「僱主評價」是基於對世界範圍内超過20萬名學術界人士和僱主的調查結果進行評估的。
而THE的評價方法採用了13個評價指標,是QS的兩倍多。包括了一些QS排名中沒有的評價指標,例如「博士和學士學位持有者比例」、「博士學位持有者和教職員工比例」、「平均每位教師的研究經費」、「論文數量」、「國際合著論文數量」、「來自產業界的收入」。可以說THE是更加註重研究實力的排名。
部分評價方法的修改有何影響?
在此次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4》中,評價方法出現了一些變化,增加了「可持續性」、「就業成果」和「國際研究網路」三個指標。其中,「可持續性」是評估大學如何回應最近學生日趨重視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舉措方面(權重5%)。「就業成果」是新增的權重爲5%的新評價指標,此外還將以前的指標「僱主評價」的權重從10%增加到15%。「國際研究網路」考查的是大學的研究在國際上的聯繫程度。QS對於評價方法的修改做出了上述說明。
「平均每位教師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方面,中國大陸、香港和新加坡的大學得到了高度評價,而日本的大學則明顯落後。「外國教師比例」和「留學生比例」方面,新加坡和香港的大學得分較高,而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大學則普遍較低。在「學生與教師的比例」方面,日本的大學與中國大陸、香港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持平甚至更高。在「學術界人士的評價」和「僱主評價」方面,日本與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普遍都得到了較高評價。在新的評價指標「可持續性」中,即使在同一國家内,大學之間的差異也很大。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2024」的評價結果,可以看出這些大致的趨勢。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網頁】
QS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QS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World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相關報導】
2023年06月28日 THE發佈亞洲大學排名:前十中大陸及香港佔7所,日本僅東大一家入圍排第八
2023年06月15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知名大學低關注!重視SDGs的是那些中等收入國家的大學
2023年04月04日 2023年THE日本大學排名出爐,東北大學連續四年蟬聯榜首
2022年11月22日 2022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亞洲首次有兩所大學進入前十
2022年10月20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國排名提升,全球研究實力分佈出現變化
2022年06月22日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亞太地區維持高評價
2021年11月10日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中國大學在人文和社會學領域的評價也在擧升
2021年09月08日 THE發佈世界大學排行:“新冠電腦病毒”的研究,讓中國大學提高排名
2021年06月17日 2022世界大學排行榜:日本8所大學進入前200,爲亞洲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