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等教育評估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6月8日公佈的「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 再次驗證了亞太地區大學的國際評價日益提升的事實。與去年一樣,來自亞太地區19所大學進入前50名,34所進入前100名。除新加坡國立大學繼前年和去年繼續操作保持第11名外,由5年前的第38名逐年擧升的北京大學此次排名到了第12名,有望成爲亞太地區首所躋身前十的大學而頗受矚目。
入選QS「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TOP200的九所日本大學(圖:JST客觀日本)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已連續11年高居榜首,排名前十的大學此次依然爲歐美的大學。第二名及以下的大學依次爲劍橋大學(英國)、斯坦福大學(美國)、牛津大學(英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倫敦帝國學院(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和芝加哥大學(美國)。雖然排名有所變化,但前10名大學也與去年相同。
34所亞太地區的大學進入Top 100
另一方面,繼位居第11名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第12名的北京大學之後,前20名内有4所亞洲的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大陸)位居第14名,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位居第19名,與去年相同。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排名較去年都有擧升。從前50名來看,第21名爲香港大學,第23名爲東京大學,第29名爲首爾大學,第30名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地區合計有19所大學進入前50名,前100名則有34所亞太地區的大學入榜。雖然排名先後有所變化,但前50名和前100名的亞太大學都與去年完全相同。
按國家和地區來看,澳大利亞的大學較多。前100名裏有7所澳大利亞的大學,高於中國大陸和韓國的6所以及香港和日本的5所,前50名裏也有5所澳大利亞的大學,與中國大陸相同,高於香港(3所)、新加坡、日本和韓國(均爲2所)。前200名裏有14所澳大利亞的大學,比去年增加1所,高於同樣比去年增加1所、排名第二位的日本(9所)等。中國大陸和韓國也分別增加1所,各有8所大學進入前200名。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前200名的亞太地區大學
(THE2022排名爲《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 的名次)
世界排名 |
去年排名 |
前年排名 |
THE2022排名 |
大學名稱 |
國家・地區 |
11 |
11 |
11 |
21 |
新加坡國立大學 |
新加坡 |
12 |
18 |
23 |
=16 |
北京大學 |
中國大陸 |
14 |
17 |
15 |
=16 |
清華大學 |
中國大陸 |
19 |
12 |
13 |
46 |
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 |
21 |
22 |
22 |
=30 |
香港大學 |
香港 |
23 |
23 |
24 |
=35 |
東京大學 |
日本 |
29 |
36 |
37 |
=54 |
首爾大學 |
韓國 |
30 |
=27 |
31 |
=54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
澳大利亞 |
33 |
37 |
41 |
33 |
墨爾本大學 |
澳大利亞 |
=34 |
31 |
34 |
60 |
復旦大學 |
中國大陸 |
36 |
33 |
38 |
61 |
京都大學 |
日本 |
38 |
39 |
43 |
49 |
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 |
40 |
34 |
27 |
66 |
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 |
41 |
38 |
40 |
58 |
悉尼大學 |
澳大利亞 |
=42 |
41 |
39 |
=99 |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 |
韓國 |
=42 |
45 |
53 |
=75 |
浙江大學 |
中國大陸 |
45 |
43 |
44 |
70 |
新南威爾士大學 |
澳大利亞 |
46 |
50 |
47 |
84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大陸 |
=50 |
47 |
46 |
=54 |
昆士蘭大學 |
澳大利亞 |
54 |
53 |
48 |
=151 |
香港城市大學 |
香港 |
55 |
56 |
56 |
301~350 |
東京工業大學 |
日本 |
57 |
58 |
55 |
57 |
莫納什大學 |
澳大利亞 |
=65 |
66 |
75 |
91 |
香港理工大學 |
香港 |
68 |
75 |
72 |
301~350 |
大阪大學 |
日本 |
70 |
65 |
59 |
301~350 |
馬來亞大學 |
馬來西亞 |
71 |
81 |
77 |
=185 |
浦項工科大學 |
韓國 |
73 |
79 |
85 |
=151 |
延世大學 |
韓國 |
74 |
74 |
69 |
201~250 |
高麗大學 |
韓國 |
77 |
68 |
66 |
=113 |
國立臺灣大學 |
臺灣 |
79 |
82 |
79 |
201~250 |
東北大學 |
日本 |
87 |
=85 |
81 |
=137 |
奧克蘭大學 |
紐西蘭 |
90 |
93 |
92 |
=132 |
西澳大學 |
澳大利亞 |
94 |
98 |
93 |
8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大陸 |
99 |
97 |
88 |
=122 |
成均館大學 |
韓國 |
109 |
108 |
106 |
111 |
阿德萊德大學 |
澳大利亞 |
=112 |
118 |
110 |
351~400 |
名古屋大學 |
日本 |
123 |
143 |
132 |
601~800 |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
馬來西亞 |
=129 |
144 |
141 |
601~800 |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
馬來西亞 |
133 |
131 |
124 |
=105 |
南京大學 |
中國大陸 |
135 |
137 |
124 |
501~600 |
九州大學 |
日本 |
137 |
133 |
133 |
=132 |
悉尼科技大學 |
澳大利亞 |
=141 |
145 |
139 |
501~600 |
北海道大學 |
日本 |
=143 |
147 |
142 |
601~800 |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
馬來西亞 |
=155 |
186 |
185 |
301~350 |
印度科學理工學院 |
印度 |
157 |
156 |
146 |
351~400 |
漢陽大學 |
韓國 |
=172 |
177 |
172 |
― |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
印度 |
=174 |
185 |
193 |
― |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 |
印度 |
177 |
180 |
168 |
351~400 |
國立清華大學 |
臺灣 |
185 |
193 |
196 |
201~250 |
伍倫貢大學 |
澳大利亞 |
=190 |
206 |
223 |
301~350 |
RMIT大學 |
澳大利亞 |
192 |
197 |
197 |
251~300 |
紐卡斯爾大學 |
澳大利亞 |
193 |
=194 |
217 |
251~300 |
科廷大學 |
澳大利亞 |
194 |
225 |
194 |
157 |
武漢大學 |
中國大陸 |
=195 |
200 |
214 |
192 |
小麥覺理大學 |
澳大利亞 |
=197 |
201 |
191 |
601~800 |
慶應大學 |
日本 |
=197 |
212 |
=197 |
=178 |
蔚山科學技術大學 |
韓國 |
(本表根據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3/2022/2021和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製作)
QS排名更重視來自學術界的評價
「QS世界大學排名」的特點是,更加看重來自側重教育和研究質量的「學術界評價」。排名使用了對全球13萬多名從事高等教育的學術界人士實施的大規模調查結果。學術界評價的分數在綜合評價中的佔比也是最高的,達到40%。其他評估專案還包括:以針對7萬5,000多名僱主調查大學向社會運送了多少優秀畢業生的調查結果爲基礎的「僱主評價」、「教師人均論文被引次數」、「學生人均教師比例」、「外國教師比例」和「留學生比例」共6個指標。
在有名的世界大學排名中,英國教育期刊《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每年公佈的排名也廣爲人知。與QS排名不同的是,THE的評價指標多達13項,評價指標是QS排名的一倍以上,包括「博士學位與學士學位持有者的比例」、「博士學位數量與教職員數量的比例」、教師人均研究補助金等收入、論文數量、國際合著論文數量以及來自產業界的收入等都是QS排名中所沒有的專案。
根據去年9月公佈的最新「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進入前50名的亞太地區大學僅8所,前100名有22所,前200名有39所。而在「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相應的數位分別爲19所、34所和56所,均高於「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的數量,進入前50名的大學更是達到THE的2倍以上。在「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進入前200名的56所大學中,排名比「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低的大學只有6所。很明顯,QS排名對亞太地區大學的評價更高。「QS世界大學排名」對亞太地區大學的評價給予了更多的肯定。
QS和THE擁有不同的評價專案和分數佔比
兩個排名之間爲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呢?QS排名只有6項評價指標,這便意味着QS的多數評價專案與THE的相同評價專案相比具有更高的分數權重。THE的「學術界的評價」分數佔33%,而QS佔40%,THE的「學生人均教師比例」分數佔4.5%,而QS佔20%,「外國教師比例」和「留學生比例」方面,THE均佔2.5%,而QS均佔5%。另一方面,THE的「教師人均論文被引次數」分數佔30%,而QS佔20%,「僱主評價」方面,THE佔15%,而QS佔10%,QS也有分數佔比較低的評價專案。此外還有一些評價是THE中出現的,但在QS中則沒有,比如「博士學位與學士學位持有者的比例」、「博士數量與教職員數量的比例」,以及教師的人均研究補助金等收入、論文數量、國際合著論文數量和來自產業界的收入等評價專案。
縱觀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評價結果就會發現,兩國在「學術界的評價」一項中都獲得了80分和90分(滿分爲100分)的高分,這一分數的佔比在QS排名中佔比是最高的。尤其是澳大利亞的大多數大學,在分數佔比較高的「外國教師比例」和「留學生比例」方面得分都在100分(滿分)或90以上。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很多大學在QS分數佔比低於THE的「教師人均論文被引次數」專案中也獲得了90以上的高分,因此整體得分較高讓人額首。
那麼,在過去連續7年只有兩所大學進入「THE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名的日本此次的排名又如何呢。在評價研究能力的指標「教師人均論文被引次數」方面,日本各大學均遠不如澳大利亞和中國,日本大學的「外國教師比例」和「留學生比例」也遠遠低於澳大利亞。可以推測這些因素是日本的大學在THE大學排名中表現持續低迷的終極因數之一。但在QS的評價方法中,「教師人均論文被引次數」的分數佔比小於THE,從而減低了低評價的影響,另一方面,在分數佔比較高的「學者評價」和「學生人均教師比例」方面,日本的大學獲得了高分從而整體拉高了對日本大學的評價。
在「2022年THE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第301~350位的東京工業大學此次在QS排名中爲第55名,同樣位居第301~350位的大阪大學此次爲第68名,在THE中位居第201~250位的東北大學此次爲第79名,東京大學爲第23名,京都大學爲第36名,繼上一年今年繼續操作有5所日本大學進入前100名。緊隨其後的是名古屋大學(第112名)、九州大學(第135名)、北海道大學(第141名)和慶應大學(第197名),進入前200名的日本大學達到9所,比去年多出一所。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原載於JST Science Portal Asia Pacific 網站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Top global universitie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相關報導】
2022世界大學排行榜:日本8所大學進入前200,爲亞洲最多
2021年亞洲大學排名出爐:東京大學第六,京都大學第十,清華北大依然領先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日本大學排名:東北大學繼續操作蟬聯榜首,東京大學位居第二,大阪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並列第三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世界大學聲譽排名,中國大學在人文和社會學領域的評價也在擧升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日本大學排名:東北大學蟬聯第一,東工大首次升至第二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2021年最國際化大學排行榜:日本大學中東大最高,排名第132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世界大學排行:「新冠電腦病毒」的研究,讓中國大學提高排名
中國在高影響力論文中排名第一,被引次數位於前10%的論文超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