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中國在高影響力論文中排名第一,被引次數位於前10%的論文超過美國

2021年08月20日 高等教育

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在2018年被其他研究人員引用的次數躋身前10%的高影響力論文數量方面,中國位居世界第一。比較國家和地區或者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研究能力時,除論文總數外,還要看衡量論文影響力的高被引論文數。論文總數和高被引論文數多年來一直是美國佔據榜首。在論文總數方面,中國在2017年已經超過美國位居第一,被引次數躋身前10%的論文數量位居第一還是首次。

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8月10日公佈的是該研究所每年都要公開的「科學技術指標」最新版——《科學技術指標2021》。該指標根據2018年(2017~2019年的年均資料)22個自然科學領域發表的論文爲物件,分析了各國及地區的研究水準。作爲將論文中的國際合著論文數量分配給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方法,採用了「全計數」和「分數計數」兩種方法。全計數法是一篇合著論文的所有國家都算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數計數法是根據合著的國家機構的數量計算每個國家發表了幾分之一篇論文(一篇合著論文的分數之和爲1)。分數計數法能更準確地掌握各國對合著論文的貢獻度。中國首次登上榜首的就是利用分數計數法評估被引次數在相應研究領域排名前10%的論文數量的結果。

各國/地區的Top10%論文數量: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自然科學領域,分數計數法)

title

(圖片出自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編撰的《科學技術指標 2021》,中文製作 JST客觀日本)

中國的前10%高被引論文數量爲40,219篇,比上一年的33,831篇增加19%左右。約佔前10%高被引論文的四分之一(24.8%)。美國爲37,124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17.6%),雖然只略低於上一年的37,871篇,但在中國的高增長率面前首次讓出了第一位的寶座。與10年前(2007~2009年的平均數)和20年前(1997~1999年的平均數)相比,可以看出中國進步速度非常快。位居第三的英國爲8,687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5.4%),第四的德國爲7,248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4.5%),第五的意大利爲5,404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3.3%),第六的澳大利亞爲4,879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3.0%),第七的加拿大爲4,468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2.8%),第八的法國爲4,246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2.6%)。與上一年相比,中國、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的排名發生了變化,但排在前八位的國家保持不變。

從前10%高被引論文數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中國領先的研究領域爲材料科學、化學、工學、電腦和數學。而美國的臨牀醫學、基礎生命科學、物理可用能學,英國的臨牀醫學、基礎生命科學、環境和地球科學領域的分支比其他領域高,屬於領先研究領域。

日本的前10%高被引論文數量爲3,787篇(前10%高被引論文的佔比爲2.3%),低於上一年,排名也被上一年位居第十的印度趕超,由第九位降到了史上最低的第十位。日本在高影響力論文數量方面落後的現狀從論文總數的比較中也可略見一斑。按照分數計數法計算的日本論文總數爲65,742篇,低於中國、美國和德國,位居第四。在全球整體的論文中所佔的比例(份額)爲4.1%,但前10%高被引論文數的份額僅佔2.3%。另外,中國、美國、英國和德國在很多領域的前10%高被引論文數份額都高於整體的論文數份額,而日本正好相反,很多領域的前10%高被引論文數份額都低於整體的論文數份額。可以看出日本在高影響力論文的生產方面處於劣勢。

各國/地區的論文數量: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自然科學領域,分數計數法)

title

(圖片出自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編撰的《科學技術指標 2021》,中文製作 JST客觀日本)

中國的前1%論文數量也緊追美國

另一方面,在被引用次數躋身前1%、即影響力被認爲更大的高被引論文數方面,美國仍位居榜首。但是,中國的數量同比增長約12%,達到4,046篇,與排名第一的美國(4,413篇)等比縮小了差距。中國的增勢從兩國的前1%高被引論文數在整體數量中的佔比(份額)來看非常明顯。美國的份額由上一年的29.3%下降至27.2%,而中國則由21.9%擧升至25.0%。

中美兩國遙遙領先的傾向在前1%高被引論文中比在前10%高被引論文中更明顯。兩國與排名第三的英國(970篇,佔6.0%)及其之後的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日本的排名與上年相同,位居第九(322篇,佔2.0%),表現依然低迷。

中國的躍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們可以透過查看過去的《科學技術指標》來了解一下情況。按分數計數計算,中國在1986年(1985~1987年的平均數)的論文數爲4,382篇(份額爲0.8%),排名第18位,前10%高被引論文數爲146篇(份額爲0.3%),排名第22位。即使到了1996年(1985~1987年的平均數),論文數也只有14,674篇(份額爲2.0%),排名第12位,前10%高被引論文數爲582篇(份額爲0.8%),排名第16位。但到了2006年(2005~2007年的平均數),論文數增至72,649篇(份額爲7.6%),排名僅次於美國,迅速擧升至第二位。前10%高被引論文數也達到3,799篇(份額爲4.8%),位居第五。不過,與排名第一的美國(論文數爲240,462篇,前10%高被引論文數爲29,285篇)之間的差距依然很明顯。

1986年(1985~1987年的平均數)各國和地區的論文發表數量: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

title

(圖片出自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編撰的《科學技術指標 1989》,中文製作 JST客觀日本)

2006年(2005~2007年的平均數)各國/地區的論文發表數量:排名前25位的國家/地區

title

(圖片出自日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編撰的《科學技術指標 2009》,中文製作 JST客觀日本)

中國的前10%高被引論文數排名僅次於美國,擧升至第二位是在2011年。數量爲12,126篇,與美國的37,857篇等比縮小了差距,份額差也等比縮小,美國佔32.0%,中國佔10.3%。之後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逐年等比縮小。在上一年的《科學技術指標2020》中,論文數量方面美國爲37,871篇,中國爲33,831篇,份額方面美國爲24.7%,中國爲22.0%,已經相差無幾。

中國瞄準下一次飛躍

中國在論文數量方面的快速進步很早就在日本國内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2016年6月在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中國綜合研究交流中心(現亞太綜合研究中心)主辦的研究會上JST特別顧問衝村憲樹(當時)發表演講指出,中國的科技水平當時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了日本。衝村強調,中國對科技政策的重視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毛澤東時代建立中國科學院時。關於中國向科技領域投入大量財政支出的終極因數,衝村提醒大家注意中國有《科學技術進步法》。他強調,這部法律中提出的「確保國家財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的規定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對於論文數和高被引論文數的快速增加,也有聲音指出存在問題。JST研究開發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林幸秀(當時,現爲生命科學振興財團理事長)2017年7月在JST主辦的研究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不應該過度重視被引用次數的多少」,他對高被引論文數量多則視爲獨創研究多的觀點提出了質疑:「由於同行評審在中國尤其難實施,因此只能重視論文這種定量評價。此外,競爭性研究資金容易集中在有能力的研究人員手中,而研究人員往往集中在熱門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上,所以論文呈迅速增加的趨勢」。

中國國内的一些動向表明,中國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在日本學術會議2020年8月主辦的論壇「實施有助於促進學術振興的研究評價」上,東京大學總括專案機構特任教授中村榮一介紹了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同年2月印發的通知。關於這個題爲「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村發表了以下看法。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國際資訊服務企業的資料庫,廣泛用於調查論文被如何引用。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印發的通知中提出:「在研究評價中,不把SCI相關指標作爲直接判斷依據」,「注意研究領域的特徵,同時確立高度透明的同行評審階層」等。從學位檢驗到人事考覈、研究經費分配以及大學和研究機構排名等,所有目的都使用SCI指標的弊端變得明顯。由於偏重研究成績,一些教師對教育、管理營運和社會貢獻失去了興趣,研究方面也出現了問題,比如很難將時間花在源於知識好奇心的獨創性研究上,而是選擇容易在短時間内出論文的研究題目等。中村認爲,這些是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印發該通知的終極因數。

「對於基礎研究,評價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創造,以及實際的產業貢獻」。中村介紹說,通知中還包含這些要求大力改變對待研究價值的觀點的内容,他預測:「這些明確要求徹底改變研究的目的和評價方式的具體對策,中國一定會執行的」。

title

日本學術會議主辦的學術論壇「實施有助於促進學術振興的研究評價」(2020年8月29日,線上會議截屏)

日文:小岩井忠道(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關於《科學技術指標2021(調查資料-311)》及《科學研究基準化分析2021(調查資料-312)》的結果

【相關報導】
2020年12月14日SPC採訪報告「中國的高被引論文作者數量進一步增加 清華大學首次躋身所屬機構前十
2020年9月08日SPC採訪報告「中國取得歷史性進步,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等比縮小,在英國教育期刊的大學排名中表現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