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的大學】(二)京都大學:自由與自主的校風

2020年05月21日 高等教育

京都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9(明治2)年在大阪創辦的理科學校舍密局。第二年與西洋學校合併,成爲開成所,經過數次變遷後,1889(明治22)年大阪的第三高等中學校(後更名爲第三高等學校)搬至京都。1886(明治19)年制定《帝國大學令》,東京帝國大學誕生後,近畿地區要求設置帝國大學的呼聲也不斷高漲,但因財政困難而擱淺。1897(明治30)年,第三高等學校遷址,由此利用其土地和建築,創辦了日本第二所現代化大學京都帝國大學。

title

日本於明治時代將首都遷往東京,在此之前的一千多年裏,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因此京都大學的存在和教育内容深刻體現了歷史和傳統的積澱。

京大的入學考試是最難的,其地位可以與國立大學的領跑者東京大學比肩,日本素有「東邊的東大,西邊的京大」這樣的說法。以法學部的學生爲中心,東大的學生希望成爲官僚或行政官員的想法比較強烈(近年來這種傾向已經弱化),而京大在傳統上被認爲具有強烈的「在野志向」(不從政,無心仕途)和「反骨精神」( 叛逆,反抗精神)。

京大自創辦以來,從二戰後的1947(昭和22)年更名爲京都大學,到2004年成爲國立大學法人時制定的基本理念也始終秉承着「自由校風」的精神。京大的基本理念是:「在繼承併發揚建校以來形成的自由校風的同時,挑戰解決多元化的課題,併爲地球社會的和諧共存做貢獻,因此要以自由與和諧爲基礎」。

戰前,京大爲爭取學術自由發生過著名的「瀧川事件(又名京大事件)」。1933(昭和8)年,法學部教授瀧川幸辰因提出自由主義思想,遭到時任文部大臣鳩山一郎的罷免處分,對此,法學部的教授和學生們集體抗議,主張學術自由和大學自治,發起了抵抗運動。瀧川在此次事件中被停職,但戰後重回京大,後來升任校長(1953~1957年)。

title

下面爲大家介紹一下該校的歷史、組織和設施概要等。

京都帝大最初是作爲理工科大學創辦的,但建校2年後增加了法科和醫科,後來又設置了文科等。1919(大正8)年變更爲學部制,形成法、醫、工、文、理5個學部,同時還設置了經濟學部。

戰後,該校合併附屬醫專和第三高等學校,新的京都大學揚帆起航(1949年)。同年,京大理學部教授湯川秀樹成爲日本首位諾貝爾獎(物理可用能學獎)得主。之後,湯川的同學兼同仁朝永振一郎也於1965年獲得物理可用能學獎,包括化學獎以及生理學或醫學獎在内,京大迄今爲止已誕生11名諾貝爾獎得主。除此之外,該校還出過很多獲得其他世界級獎項的獲獎者,包括數學領域的世界級獎項菲爾茲獎和高斯獎,以及醫學領域的拉斯克獎等。

目前,京大已隊形變換成一個龐大的組織,擁有法學部、經濟學部、理學部和醫學部等10個學部,各學部的研究生院共有18個研究科等,還設置了13個附屬研究所、14座教育研究設施和62處海外交流基地等,據悉這些機構組織也遙遙領先於日本國内的其他大學。京大擁有教職員5,500人(其中外國職員450人),學生22,600人,包括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2700名留學生。該校的目標是,在從海外接收大量研究人員和留學生推進國際交流的同時,透過跨國和跨學科的聯合研究,成爲面向社會和世界廣開門戶的大學。

京大目前的校長是第26任校長山極壽一。山極先生從京大理學部畢業後,成爲理學部研究科的教授,2014年10月出任京大校長。他出生於1952年,是該校首位戰後出生的校長。此外,山極校長還是著名的人類學家和靈長類學家,是大猩猩研究領域的權威。

山極校長上任後表示,「開啟通往世界和社會的窗戶,推進與外界的交流,培養野性而聰明的學生是京大所有教職員的共同夢想和目標」,爲此提出了「WINDOW」構想。其中首字母「W」表示Wild and Wise(作爲可以挑戰未知世界的實務場所,培養野性而聰明的學生),「I」表示International and Innovative(進一步推進研究的國際化,實施創新),該構想指明瞭京大今後應該遵循的準則。山極校長在構想中講述了自己的抱負:「大家光朝着同一個目標提高能力並不會帶來創新。與其說我們要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不如說我們要提供一個場所,讓大家在這裏可以接觸到不同能力和不同思想的人,享受交流,形成合作關係。透過這種相遇和交流,培養野性而聰明的學生,並透過敞開的視窗默默將他們送到可以大展身手的世界,希望這是我們京都大學所有教職員共同的夢想和目標」。

順便一提,「N」表示Natural and Noble(建立一個可以親近自然,學習知識,並培養高尚品格和誠信態度的學習場所),「D」表示Diverse and Dynamic(提供一個包容多元文化和思想,可以在悠久的歷史中能準確定位自己的寧靜的校園環境),「O」表示Original and Optimistic(培養不懼怕失敗和批評,並能從中汲取營養,融合不同的思想,從而實施目標的能力),最後的「W」表示Women and The World(透過爲促進性別平等行動計劃和爲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支援,創造一個充滿光明希望的環境)。

title

京大將在2年後迎來建校125週年,目前正面向2年後推進週年紀念事業,包括「強化國際競爭力」、「強化研究能力」和「推進社會合作」三項事業等。

關於「強化國際競爭力」,此前面向海外廣開門戶,接受多元的文化和思想,營造了可以自由學習的精神氛圍,今後計劃在沿襲這種氛圍的同時,培養具有領導能力且強大堅韌的新一代全球領軍人物。具體來說,將招收最優秀的外國留學生,同時積極推進把本校學生送往海外留學的活動,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

關於「強化研究能力」,在充實的環境中,研究新穎的獨創創意和「有趣」的事,培育出很多獲得世界級獎項的人才,還誕生了西田哲學和靈長類學等新學科,今後也將在這種傳統下繼續操作努力培養年輕人。

關於「推進社會合作」,建立並活用以大學的全額出資子公司Kyodai Original爲中心的新型產官學合作「京大模式」,同時開展包括到初創企業實習以及從企業邀請講師在内的創業教育、實施利用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創造新產業和社會價值的京大初創企業支援等。

其他大學近年來也有同樣的趨勢,即積極建立超越傳統學術範圍和領域的跨學科學部。京都大學的綜合人類學部應該就屬於這類學部。綜合人類學部成立於1992(平成4)年,目的是建立橫跨此前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學術領域的「人類學」。將在不斷變化的現代社會中尋找人類、文明與自然的新聯繫,在新生選拔方面,普通入學考試設置了文科和理科兩個類別,實施了雜異化的基礎學力。也就是說,透過評價學生在文科和理科兩方面的綜合思考能力及表現力進行選拔。入學後可以選擇人類科學系、認知情報學系、國際文明學系、文化環境學系和自然科學系五個學系進行學習。

同樣因跨學科研究而受到關注的,應該是「心的未來研究中心」。爲了讓心理學、認知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公共政策、美學及藝術學、佛教學等與「內心」有關的各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開展研究、教育和實務,京大於2007年建立了該研究中心。目的是着眼於人類的「內心」解決日本和世界面臨的衆多課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筆者今後仍會繼續操作關注該研究中心。

最近受到關注的應該是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山中伸彌帶領的iPS細胞研究所。山中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透過操縱皮膚細胞的基因來逆轉成長程序,使其回到受精卵狀態的「初始化」方法,2007年利用人類細胞成功培養出了萬能細胞「人工誘導富潛能幹細胞(iPS細胞)」。爲此,京大於2008年設立了「iPS研究中心」,並於2010年3月隊形變換爲研究所。該研究所制定了4個計劃在2030年之前實施的目標,即(1)以iPS細胞庫爲支柱普及再生醫療;(2)利用iPS細胞實施精準醫療及開發冶癒疑難雜症的新藥;(3)利用iPS細胞開拓新的生命科學和醫療;(4)建立日本最高水平的研究支援體制和研究環境。

日文:瀧川 進
照片・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