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的大學】(三)東京大學:日本高等教育的頭牌

2020年05月28日 高等教育

東京大學創辦於1877年(明治10年)4月,是日本第一所現代化大學,之後在學術和研究領域也始終是日本代表性的國立大學。

東京大學的起源還要追溯到江戶時代末期。由德川幕府爲研究西方學問而建立的蕃書調所(1857年建校)隊形變換而來的東京開成學校,以及由設立於江戶神田玉池的種痘所(1858年)隊形變換而來的東京醫學校後來進行合併重組,誕生了官立東京大學,其建校日4月12日被定爲「東京大學紀念日」,東京大學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舉辦入學典禮(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擴大的影響而中止)。

明治新政府爲了讓日本儘快隊形變換成爲可與西方列強比肩的現代化國家,急於建立能學習西方文明和醫學科知識並培養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

東京大學成立之初設置了法學部、理學部、文學部及醫學部4個學部和一所預備學校。4年後的1881年設立總理(現在的校長)一職,由當時最精通西洋學的啓蒙思想家加藤弘之擔任。各學部從歐美聘請了大量外國教師,醫學部德國教師居多,向學生傳授西歐的醫療技術。本鄉校區(東京文京區本鄉)至今仍立有曾做出突出貢獻的外國教師的雕像。

title

Josiah Conder(1852年9月28日 - 1920年6月21日)英國建築學家。作爲東京大學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教授來日。

執掌國家運行

1886年日本發佈《帝國大學令》後,官立東京大學改稱爲「帝國大學」,1897年,京都帝國大學誕生,「帝國大學」又更名爲「東京帝國大學」。此時,除最初的4個學部外,還增加了工學部、農學部和經濟學部等,此外還接連設置了傳染病研究所、航空研究所、地面震動研究所和東洋文化研究所。

其中,法學部培養出很多推動國家運行的高級官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高級行政官員和外交官大部分都出身於東京帝國大學的法學部,甚至可以說,從明治、大正到昭和初期一直是他們在執掌着日本的國家運行。當時的日本在以天皇爲中心的君主立憲制下,推行了富國強兵戰略,可以說,他們作爲主要的學術和思想支柱,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東京帝國大學於1947(昭和22)年更名爲東京大學,兩年後隨着日本頒佈《國立學校設置法》,成爲新制東京大學。當時除法、醫、工、文、理、農、經濟、教養和教育9個學部外,還新設了新聞研究所和生產技術研究所。

隨着戰後重建和《和平憲法》的施行,整個日本社會被要求進行重大變革,新體制下的東京大學也被迫做出重大改革。就任戰後第一任校長的南原繁還深度參與了日本整體的教育改革,他認爲大學需要加強全方位教育,培養擁有廣闊視野的人才,因此推行改革,創設了單獨的教養學部等。

title

東京大學法文2號館

因醫學部鬥爭而出現的大段空白期

戰後東大發生的大事件中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至1969年的「東大斗爭」(或稱東大紛爭)。最初是醫學部的研修醫學家要求廢除實習制度而發起的待遇改善運動,大學方面與學部學生和研修醫學家互不相讓,運動逐步升級,隊形變換爲醫學部罷課、學生被處分、後又撤銷處分的鬥爭,運動最終擴大到所有學部。除了1968年3月的例行畢業典禮被中止外,學生還於6月至7月佔領了安田講堂等,整個大學都被捲入這場紛爭中。部分激進的學生和新左派甚至提出「東大便體」等主張,運動持續了1年多,東大陷入動盪。隨着大河内一男校長辭職,加藤一郎代理者校長(後成爲校長)呼籲進行對話等,局勢開始得到控制,最終校方與學生代表之間簽署了10項「應答書」,多數學生退出運動。但成爲少數派的「全共鬥」(全學共鬥會議的簡稱)依然持續鬥爭,再次佔領並封鎖安田講堂,1969年1月,機動隊進入校園,強行解除安田講堂的封鎖並逮捕大量佔領講堂的學生。紛爭自此走向結束,但原定1月份舉行的1969年度入學考試被中止,出現了1年的空白期。

title

東京大學安田講堂

雖然經歷了這次事件,但東京大學作爲日本的最高學府,此後依然源源不斷地向社會精英階層運送畢業生,其中不乏構成國家中樞的高級官員。尤其是法學部的畢業生,憑藉高分透過高級公務員考試,或在職透過司法考試而升任行政或司法領域的最高職位已是「常識」。不過,從進入21世紀開始,情況開發端生巨大變化。可能是因爲經濟停滯不前和官僚的醜聞接連不斷等,官僚變得難以發揮權力,這些職位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探索到海外企業工作或創辦新產業等道路的年輕人明顯增加。

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分爲文科和理科兩大類,文科和理科又都再分爲Ⅰ類、Ⅱ類和Ⅲ類考試。每年合計招收約3千名學生(包括留學生)。

下面就透過現在東京大學官網資訊來看一下該校的現狀。

東京大學擁有教職員7989人,其中外國教職員649人,本科生爲14058人,研究生爲14381人,其中留學生爲4267人,來自全球103個國家(以上均爲截至2019年5月1日的資料)。

title

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

3個校區,研究設施遍佈全國

東京大學共有三個校區,分別爲本鄉校區、駒場校區和柏校區,新生入學後,無論文科還是理科都要先在駒場校區重點學習通識教育。兩年後主要進入本鄉校區的各學部。文Ⅰ類學生大部分進入法學部,文Ⅱ類大多進入經濟學部,理Ⅲ類則主要進入醫學部。另一個柏校區(位於千葉縣柏市)是2000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區,目標是實施「學術融合」,包括對學術階層進行根本性改革。研究生院的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計劃以「基礎科學系」、「生命科學系」和「環境學系」3個領域爲中心,創造新的學術領域。另外,物性研究所計劃從根源上查清電子等支撐各種現代產業的物質,並創造新物質。除此之外,還有宇宙射線研究所、大氣海洋研究所和國際高等研究所等,宇宙射線研究所的所長是因發現微中子的質量而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可用能學獎的梶田隆章(畢業於埼玉大學理學部),正在推進調查太空和物質起源的研究。另外,201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大隅良典(現爲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當年考入了東大理Ⅱ類,因對教養學部新設的基礎科學學科感興趣,後進入該學科,之後在東大研究生院、京都大學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等從事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

東大除法學部、醫學部、工學部、文學部、理學部、農學部、經濟學部、教養學部、教育學部和藥學部10個學部以及各學部的研究生院(研究科)外,還設有數理科學研究科、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情報理科學系研究科、情報學環與學際情報學府、公共政策學教育部以及11個研究所。除此之外,還有綜合研究博物館、低溫中心等教育研究設施、未來願景研究中心、情報基礎中心和素粒子物理可用能國際研究中心等多座研究設施。

東大在日本全國擁有研究設施、觀測所、演習林(用於林學研究和教育的實驗林)和宿舍等共52座,這些設施遍佈全國各地,除三個主要校區外,北至北海道,南到沖繩。此外還在海外擁有30處基地,以亞洲爲中心,在北美、歐洲和中南美洲也設有研究設施等。

title

東京大學本部棟

制定「東大憲法」

進入21世紀後,隨着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東京大學意識到自己迎來了第三個主要隊形變換時期,因此於2003(平成15)年3月制定了《東京大學憲章》。這部憲章相當於東大的憲法,明確了大學應該堅持的理念和目標。作爲基本學術目標,憲章中規定:「目標是要基於學術自由的精神,探究真理並創造知識,以維持和隊形變換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及研究。」另外還規定:「要深刻認識到科研對社會的影響,積極因應社會的變化,確保與社會廣泛合作,努力爲人類的隊形變換做貢獻。」關於教育的目標則規定:「要面向有資格到東京大學學習的所有人廣開門戶,培養擁有廣闊的視野,同時具備高度的專業知識、理解力、洞察力、實務力和想像力,並具備國際思維和開拓精神的各領域的指導型人才。爲此,大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學習的權利,並追求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

東京大學相關理工系出身的諾貝爾獎得主(包括東京帝國大學時代)有1973年的江崎玲於奈(物理可用能學獎)、2002年的小柴昌俊(物理可用能學獎)、2008年的南部陽一郎(物理可用能學獎,美國籍)、2010年的根岸英一(化學獎)及2016年的大隅良典(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方面,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都是東京大學文學部出身(川端康成爲東京帝國大學)。

title

東京大學文學部

東京大學目前的校長爲第30任,是理學部出身的物理可用能學家五神真(2015年4月上任,任期爲6年)。五神校長在今年的入學儀式上對本科新生說:「希望大家能改變高中之前被動的學習態度,尋找自己今後的人生想做什麼。東京大學準備了很多專案,可以讓大家接觸到日常生活中難以觸及的現實,不僅是國内,還能到海外感受世界,建議大家在校期間至少體驗一次。」他對院生(碩士博士研究生)新生說道,「你們是創造東京大學未來的人。大學有很多專案可以參與,能幫助大家成爲獨當一面的研究人員」,建議院生跨越學部和專業的壁壘,積極利用爲透過共同主題將新研究領域連接起來而建立的「合作研究機構」。

日文:瀧川 進
照片・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