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海道大學,很多日本人應該都會想到其前身札幌農學校的首任校長威廉·史密斯·開克博士離開農學校時留給學生們的那句話:「Boys, be ambitious(少年要胸懷大志)」。
開克博士雖然只在農學校待了8個月,但給當時的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響,他的思想和理念一直被傳承至今,歷屆校長每次發表講話時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介紹這句話,呼籲學生們胸懷開拓精神,共同深化學習,創造新的智慧。
開克博士銅像(照片取自北海道大學Instagram)
札幌農學校創辦於1876(明治9)年,是日本第一所授予學士學位的大學。同年7月,馬薩諸塞州農科大學校長開克與2名教師和11名學生一同抵達札幌。8月14日舉行了開校儀式(這一天被定爲建校紀念日)。
1907(明治40)年9月,東北帝國大學成立,札幌農學校變成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1918(大正7)年,北海道帝國大學成立,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又變身爲北海道帝國大學農科大學。第二年將農科大學更名爲農學部,同時還設置了醫學部。此後直到二戰前又接連設置了工學部(1924年)和理學部(1930年),並開設了低溫科學研究所、觸媒研究所和超短波研究所等研究所。
北海道大學入口(照片取自北海道大學Instagram)
下面就參照北海道大學官網上的内容,爲大家介紹一下該校的沿革和現狀等。
戰後的1947(昭和22)年,北海道帝國大學更名爲北海道大學,1949年隨着日本頒佈和施行《國立學校設置法》,成爲新制北海道大學。此時共有法文、教育、理、醫、工、農和水產學部(函館市)7個學部。
之後不斷進行學部的新設和拆分,法文學部被拆分爲文學部和法經學部(1950年),設置了獸醫師學部(1952年)和新制研究生院(1953年),隨後又將法經學部拆分爲法學部和經濟學部(1953年),設置了藥學部(1965年)和齒學部(1967年)等。
北海道大學建校以來提出了四項基本理念作爲辦學精神,分別爲「開拓精神」、「培養國際性」、「全方位教育」和「重視實學」。
另外,2003(平成15)年向國立大學法人轉型時,爲了在認識到大學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作爲「創造、傳承和驗證知識的基地」實施永續發展,北海道大學重新應答了四項基本理念的現代意義,以此爲基礎制定了長期目標,並決定爲實施這些目標而不斷前進。
這種精神在2014(平成26)年面向建校150週年的2026年制定的「迎接建校150週年的近未來戰略」中也得到了傳承。
冬日北海道大學美景(照片取自北海道大學Instagram)
1. 開拓精神
開拓精神是指學生和教職員應該接受各個時代的挑戰,大膽開闢新徑的理想主義精神。源自開克博士在札幌農學校的開校儀式上提出的「lofty ambition(雄心壯志)」,是百年來堅定地支撐着北海道大學前進的基本理念。
開拓精神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的體現方式是,不斷開展能因應學術界的模式轉變和新提出的人類課題的研究。在學術自由的基礎上,無論是純理論還是應用都應該推進富有創造性的研究,同時還要透過靈活開展研究生院組織工作等,大力隊形變換研究教育功能,從而推進能解決人類歷史課題的世界級研究。
2.培養國際性
札幌農學校曾經引進了歐美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並且由外籍教師開設了用英語授課的課程,自建校以來始終秉承着這種精神面對多元世界。此後該校有很多畢業生活躍於海外,培養國際性的理念以各種形式得到了傳承。
培養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外語交流能力,以及培養能在國際上活躍的人才這些自不必說。爲了促進國際社會的隊形變換,該校還打算擴大海外留學和研修的機會,同時積極接收外國研究人員和留學生,從而促進與亞洲和北方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人民的文化和社會的交流。
3.全方位教育
札幌農學校不僅培養農業專家,還力圖培養具有豐富的人性、高超的才智和廣泛的素養的人才。以内村鑑三(基督教思想家、文學家)、志賀重昂(地理學家、評論家)、新渡戶稻造(教育家、思想家)、有島武郎(小說家)等思想家和文學家爲首,該校在人文社會領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也體現了這一點。爲能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培養具有綜合判斷力和較高洞察力的人才,該校重視通識教育的傳統的理念一直傳承至今。
爲進一步隊形變換該理念,北海道大學將廣泛開展旨在培養豐富人性和高超才智的育人教育,目標是培養自由自主的獨立精神,樹立自律的個性,同時尊重人權,培養能切實滿足社會要求的基本技能。
4.重視實學
札幌農學校建校後克服各種困難隊形變換成了一所綜合大學,這個程序具有雙重意義。不僅開展了創造與現實世界融爲一體的普世感學問的研究,還重視基礎研究以及應用和實用化,重視將研究成果反饋社會。宮部金吾(植物學家)在北海道廣闊的大自然中推進的植物研究和中谷宇吉郎(物理可用能學家)對雪的研究等,都是以身邊熟悉的現象出發創造了普遍真理的研究精華,北海道大學開展的研究專案有不少都是與北海道的產業實施起伏同步隊形變換的。
北海道大學將追求重視實學的理念所具有的普遍意義和時代意義,創造與現實世界融爲一體的普遍真理和發揮北海道特性的學問,並透過擴大產官學合作,將研究成果反饋給北海道、日本乃至全世界。同時,並打算在研究生院培養高級專家和職業人才,完善成人教育。
北海道大學俯瞰圖(照片取自北海道大學Instagram)
目前,北海道大學有12個學部(文、教育、法、經濟、理、醫(醫學科和保險學科)、齒、藥、工、農、獸醫師、水產),21個研究生院和3個專業研究生院。此外還有4個附屬研究所(低溫科學、電子科學、遺傳病控制、觸媒化學)、3個研究中心(斯拉夫·歐亞研究、情報基礎、人獸共患傳染症研究中心),以及校内共同設施(研究設施)、教育設施、綜合博物館、埋藏文化遺產調查中心等。
學生數量方面,擁有本科生約12000(女生3500)人,研究生約7000(女生約2000)人,合計約爲19000(女生5500)人。其中包括來自100多個國家的約2300(女生1150)名留學生。教職員共4000人。
北海道大學2013年度起動了特殊教育專案「新渡戶校園」。該專案繼承了札幌農學校的第二屆學生、曾以教育家和思想家的身份活躍於國際社會,並擔任過國際聯盟副事務長的新渡戶稻造的精神,目標是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國際化水平和領導能力,實施全人教育。該專案以大學12個學部的所有學生爲物件,每年從兩千幾百名新生中選出約200人,實施與學部教育不同的特殊教育。專案内容逐年完善,2019年度研究生院也起動了類似的專案。
最後來看一下2016年翻新的綜合博物館。博物館裏展示着從札幌農學校時代開始收集的各種標本和資料,是日本研究自然史的核心機構之一,同時面向市民免費開放。綜合博物館於1999年開館,新的博物館翻修了1929年建設的理學部主樓(現代哥特式風格的3層鋼筋混凝土建築),收藏了地質學、考古學、生物分類學和醫學等的學術標本300萬件以上,此外還整理並保管着1萬3千多件標準標本。隨着翻新,新設了可以全面瞭解12個學部研究内容的常設展,還設置了可以透過窗戶看到考古學和地球科學研究室的「博物館實驗室」。
北海道大學博物館(照片取自北海道大學博物館官網)
諾貝爾獎方面,在有機合成中開發出以鈀爲觸媒的「偶聯」反應,並於201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鈴木章就畢業於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現在是該校的名譽教授。
在最近抗擊新冠電腦病毒的戰鬥中,北海道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院的西浦博教授作爲日本政府的防疫組成員,利用數學模式做出了大膽的預測,比如「需要將人與人的接觸減量80%」、「如不採取對策,死亡人數將達到42萬人」等,正在努力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日文:瀧川 進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