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學作爲日本第六所帝國大學創辦於1931(昭和6)年,但據說其原點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後期的醫學家兼蘭學者緒方洪庵1838年(天保8年)在大阪開設的適塾。在明治新政府下,緒方的弟子和兒子於1869年(明治2年)主導建立了大阪臨時醫院和大阪醫學校,經過數次變遷,於1931年變身爲大阪帝國大學。
適塾是洪庵與醫院一同開設的私塾,之後推進了種痘法及相關冶癒法等的研究。福澤諭吉、大村益次郎、長與專齋、大島圭介、佐野常民及橋本佐内等開闢明治新時代的很多人都曾就讀於適塾。
大阪大學繼承了緒方洪庵的「爲人、爲世、爲道」的精神和大阪市民的學習熱情。2021年即將迎來建校90週年,如果從創辦適塾算起已經擁有180年的悠久歷史。
下面根據大阪大學官網的内容,來看一下該校的歷史和現狀。
大阪帝國大學由大阪府立醫科大學隊形變換而來,最初只有醫學部和理學部兩個學部。第一代校長是世界一流的物理可用能學家長岡半太郎。長岡說:「爲了使大阪大學成爲日本最好的大學,我竭盡所能吸納優秀的新時代人才打造了教授陣容。並創造了堅持研究至上主義、尤其是致力於產業科學研究的環境」。
首任校長物理可用能學家長岡半太郎銅像
大阪大學創辦之際得到了關西金融界和市民的熱情支援,是一所根據民間的意願並利用民間的財力創辦的帝國大學。建校2年後的1933年合併大阪工業大學(1896年作爲大阪工業學校創辦,1929年升級爲大學)成立了工學部,作爲由醫學部、理學部和工學部構成的理科帝國大學正式起步。之後還利用民間的捐款等成立了微生物研究所和產業科學研究所。
爲當地人而創辦的學問所
大阪大學的另一個起源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中期創立的「懷德堂」,是大坂尼崎町(現爲大阪市中央區今橋)的市民1724年(享保9年)在尼崎町面向當地人創辦的學問所。懷德堂以不受特定學派和學說束縛的自由學風爲榮,從大店鋪的老闆到工人都可以到這裏學習。憑藉漢學、和學和詩文等豐富多彩的講義内容,以及允許學生中途離開去工作的自由風尚,在將近150年的時間裏始終是西日本地區的學問中心。
戰爭期間,懷德堂的講堂被燒燬。大阪大學在戰後成立法文學部時,懷德堂將倖免於戰火的藏書作爲「懷德堂文庫」捐獻給了大阪大學,由此保存了大阪長期以來形成的獨創學問、思想和文化。現在,懷德堂紀念會繼承了這一精神,經常舉辦公開講座、參觀會和特別演講等,應該可以定位爲大阪大學文科學部的精神起源。
懷德堂模式(照片取自懷德堂官網)
戰後的1950年,官立舊制高等學校大阪高等學校和浪速高等學校均被新制大阪大學合併,變成一般教養部的南校和北校。
2007年10月,大阪大學與大阪外國語大學合併,新的大阪大學誕生。大阪外國語大學是1921年(大正10年)在大阪上本町作爲大阪外國語學校成立的,培養出了司馬遼太郎等著名的畢業生。合併後,大阪大學成爲在北攝地區擁有三個校區的全國領先的國立大學。
設有國立大學罕見的外語學部
之後又陸續成立了新的學部、大學院和研究所等。目前在吹田、豐中和箕面分別擁有校區。本部事務機構位於吹田,豐中校區設置了負責全校共通教育的全校教育推進機構及其教學樓。箕面校區有世界語言研究中心和外語學部。國立大學法人中設有外語學部的只有大阪大學和東京外國語大學。大阪大學現已隊形變換成擁有11個學部(文學部、人類科學部、外語學部、法學部、經濟學部、理學部、醫學部、齒學部、藥學部、工學部、基礎工學部)、16個大學院研究科(文學研究科、人類科學研究科、法學研究科、經濟學研究科、理學研究科、醫學研究科、齒學研究科、藥學研究科、工學研究科、基礎工學研究科、語言文化研究科、國際公共政策研究科、情報科學研究科、生命機能研究科、高等司法研究科、大阪大學等5所大學聯合成立的幼兒隊形變換學研究科),以及6個附屬研究所(微生物病研究所、產業科學研究所、蛋白質研究所、社會經濟研究所、接合化學研究所、雷射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型綜合大學。
大阪大學擁有教職員6708(其中女性2850)人,本科生15285(女性5243)人,研究生(女性2379)人,其中外國留學生2594人,外國研究人員1090人等(截至2019年5月),每個年級的學生人數是國立大學中最多的。
現任校長爲第18代校長西尾章治郎,是畢業於京都大學的工學博士,1988年開始到大阪大學工作,1992年升任工學部教授,2015年8月就任校長。專業爲資料工學。
透過對話解決課題
關於2003年制定的《大阪大學憲章》的基本理念,西尾校長提到了「促進對話」和「堅持自律性」,他說:「這意味着教職員和學生不必拘泥於自己的立場,可以透過對話互相尊重,並秉持獨立堅定的信念努力解決面臨的課題,我會特別重視並在校園内廣泛踐行這些基本理念」。
吹田校區千里門
大阪大學的憲章内容如下:
1.貫徹世界水平的研究
對於人類自身、由人類所構成的多彩社會、人類所處的環境或自然的所有領域,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大阪大學將探求其真理,努力成爲世界上最前緣的學術研究基地。
2.推進高等教育
目標是爲社會培養能夠支撐下一代社會並能夠實施人類理想的人才。
3. 爲社會做貢獻
透過教育研究活動,以「立足於地方,放眼於全球」爲口號,爲社會的安寧和福祉、世界的和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做貢獻。
4. 學問的獨立性和市民性
在教育和研究兩方面,繼承並隊形變換懷德堂和適塾以來的自由豁達的市民性格、批判精神及其市民性。立足於學問的本質,不降伏於任何權力和權威,依據自主獨立的精神開展各項活動。
5. 尊重基礎研究
宣稱:在所有領域,都重視基礎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要求自身的課題研究達到世界水平,在新時代也成爲科學研究的領導者。
6. 重視應用科學
發揚重視應用科學的傳統,兼顧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平衡,在實務中開展能夠滿足現實社會要求的教育研究。
7. 強化綜合性
追求作爲綜合性大學的特色。重視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等各個學問領域的互補性,而非單純的部門組織的集合體,同時積極地推進適合新時代的領域融模具組裝教育研究。
8. 繼承改革傳統
繼承自我革新的傳統,始終領先於全世界,開拓全新學問領域,創立與之相應的教育研究組織,致力於持續不斷地對組織進行的檢查和重組。
9. 擁護人權
在其活動的各種方面,都排除人種、民族、宗教、信仰、貧富、社會身份、性別、殘障的有無等相關的所有歧視,擁護基本人權。
10. 促進對話
尊重各種意義上的對話,教職員工及學生站在各自的立場或超越各自的立場,相互尊重對方。
11. 堅持自律
透過協調組梭織機構之間的各個人員,以堅持其自身意願的方式,來解決要直接面對的課題。
日文:瀧川 進
照片無特別標註均取自大阪大學instagram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