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波大學所在的築波研究學園都市位於茨城縣南部的築波市,距離首都東京(東北方向)約60km。作爲都市核心區域的研究學園南北綿延18km,東西長6km,佔地達2700公頃,面積非常廣闊。這裏擁有約60所教育研究機構,形成了日本爲數不多的學術型城市,作爲日本屈指可數的最先進研究開發基地正不斷隊形變換壯大中。其中,國立研究機構有30所以上,佔整體的30%,大約2萬名研究人員在這裏開展研究活動。
築波大學於1973年(昭和48年)在築波研究學園都市創辦,是一所探索文科、理科以及體育和藝術等不同領域學問的綜合性大學,目前也在該研究學園都市發揮着核心作用,正計劃構建和創造產學官合作基地。
師範學校爲前身
下面根據築波大學的官網等來看一下該校的沿革以及教育研究現狀。
築波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2年(明治5年)日本創辦的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師範學校。位於東京湯島的江戶幕府直屬學校昌平坂學問所於前一年的1871年關閉,師範學校就在該校的舊址成立。第二年更名爲東京師範學校,1879(明治12)年將全部學科分爲預科、高等預科和本科,合併了體操傳習所及東京女子師範學校(後來的御茶之水女子大學)。
1886年(明治19年)更名爲高等師範學校,1902年(明治35年)隨着廣島設置高等師範學校,又更名爲東京高等師範學校。
說到高等師範學校,必須要提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在完善日本的學校教育、隊形變換體育運動和推進奧林匹克運動等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嘉納治五郎。嘉納治五郎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創辦了講道館柔道,之後擔任高等師範學校和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校長,連任3屆,任期長達23年半。他擔任校長期間,推進了在當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改革,包括爲學生營造自由的校園風氣,以及引進課外活動和接收留學生等。可以說是面向國際社會開放日本的高等教育的先驅。築波校園裏有嘉納治五郎的雕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9年(昭和24年),日本創辦了東京教育大學。東京教育大學以合併4所院校成立,除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外,還包括東京文理大學、東京農業教育專門學校和東京體育專門學校,建校之初有5個學部,分別爲文學部、理學部、教育學部、農學部和體育學部。
主校區面積狹窄,尋找合適用地
築波大學的校徽爲「五三桐葉型」,始於1903年(明治36年)改定的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的學生徽章,1949年東京教育大學制作的學生徽章繼續操作沿用該徽章。1974年(昭和49年),大學評議會決定「繼承東京教育大學的傳統,將桐葉定爲校徽」。
東京教育大學的文學部、理學部和教育學部3個學部位於大冢校區,體育學部位於幡谷校區,農學部位於駒場校區。並且,當時的主校區大冢地區面積狹窄,與其他校區的距離也比較遠。另外,也沒有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入學後直接分到各個學科和專業。因此,大學的搬遷成爲一大課題,學校很早就開始尋找合適的用地。
當時曾一度討論搬到東京八王子地區,但後來判斷預算和徵地等存在困難,最終放棄。1963年,内閣會議透過了建設築波研究學園都市的決定,於是開始討論搬到築波。研究學園都市設想將國立綜合大學作爲核心設施之一,東京教育大學正好符合條件,因此在文部省和大學内部進行了討論。
1967年,大學的評議會決定將校址遷往築波,雖然也有評議員表示反對,但最終多數贊成表決透過。學生反對搬遷,發起了罷課運動等,鬥爭一直持續到第二年,且愈演愈烈,因此1968年1月的入學考試也被迫取消。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搬遷推進派也穩步推進了搬遷計劃,1971年透過了「關於築波新大學的基本計劃案」。文部省也另行制定了「新大學計劃」。
1973年2月,内閣會議透過《築波大學法案》,9月獲國會透過,10月築波大學作爲「新構想大學」起航。
築波大學的辦學理念如下。
「關於各項基礎和應用科學,其目的是加深與國内外的教育研究機構以及社會之間的自由密切的交流合作,推進跨學科合作取得成果,同時開展教育研究,培養具有創造性智慧和豐富人性的人才,爲學術文化的隊形變換做貢獻。
傳統的大學很容易侷限在狹小的專業領域中,在教育和研究兩方面都停滯不前,固步自封,也容易與現實社會脫節。本校對此進行了反省,以無論從哪種意義上來說都是一所在國内和國際上廣開門戶的大學爲基本特徵。爲此,要開發能不斷適應持續變化的現代社會、實施國際化且擁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新型教育研究功能及營運組織。另外,還要確立負責實施這些活動的管理體制」
此外,築波大學始終以根植於大學的人才培養精神「師魂理才」爲基礎推進教育工作。師魂理才是指,擁有像父母和老師那樣待人接物的心以及凝聚人心的能力,還要有合理解決問題的才能。
築波大學沿襲了教育大學的傳統,擁有國立大學比較罕見的體育學、藝術學和圖書館資訊學等專業領域,這應該也是該校一大特色。
獨特的「系」以及學羣和學類
築波大學的教師隸屬於稱爲「系」的獨特組織,在開展基礎研究的同時,根據學羣/學類、研究科/專業及中心等不同教育研究組織的目的開展教育研究。透過獨立於各個教育研究組織,可以讓不同領域的教師加入各教育研究組織中,從而靈活地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的教育研究,創造新的教育研究專案。目前擁有橫跨多個學術領域的10個「系」(人文社會系、商務科學系、數理物質系、系統資訊系、生命環境系、人間系、體育系、藝術系、醫學醫療系、圖書館資訊媒階層)。
築波大學的「學羣」和「學類」相當於其他大學的本科和大學院(學科)。學羣就是其他大學爲本科階段的學生提供教育的組織,以專業領域爲中心,結合多個學術領域構成。需要專業能力的領域(體育和藝術)設置了提供一貫式教育的專業學羣。另外,學類設在學羣内,是負責學生教育的組織,學生隸屬於學類。
築波大學以前擁有由人文學類、社會學類和自然學類構成的第一學羣,由以「跨學科科學」爲特徵的5個學類(比較文化學類、日語與日本文化學類、人間學類、生物學類、生物資源學類)構成的第二學羣和以工學爲中心的第三學羣,此外還擁有醫學專業學羣、體育專業學羣、藝術專業學羣和圖書館資訊專業學羣,但2007年(平成19年)度實施了大規模的學羣重組。
重組後,現在擁有「人文與文化學羣」、「社會與國際學羣」、「人間學羣」、「生命環境學羣」、「理工學郡」、「資訊學羣」、「醫學羣」、「體育專業學羣」和「藝術專業學羣」9個學羣23個學類。各學羣下面設有多個學類,例如,「人文與文化學羣」下設「人文學類」、「比較文化學類」及「日語與日本文化學類」等。
大學院設有碩士課程、博士課程和專職學位課程,由八個研究科構成。分別爲「教育研究科」、「人文科學研究科」、「商務科學研究科(東京校區)」、「數理物質科學研究科」、「系統資訊工學研究科」、「生命環境科學研究科」、「人間綜合科學研究科」、「圖書館資訊媒體研究科」。
除此之外,還於2011年(平成23年)12月設置了「全球教育院」,目的是在大學和大學院課程中實施和營運跨領域的學位專案等。
築波大學共擁有教職員5161(其中女性2401)人,學生數量方面,學羣和學類加在一起共9840(其中女性3914)人,大學院研究科爲6685(其中女性2346)人。留學生來自全球110多個國家,共2372人。(以上爲截至2019年5月的資料)
由於築波大學是由教育類大學隊形變換而來的,旗下共擁有11所附屬學校,這應該屬於該校的一大特徵。除1873年(明治6年)創辦的附屬小學、1888年(明治21年)創辦的附屬中學和附屬高中等之外,還擁有視覺特別支援學校和聽覺特別支援學校。
另外,築波大學出過3位諾貝爾獎得主。分別爲1965年獲得物理可用能學獎的朝永振一郎(東京教育大學前校長、名譽教授)、1973年獲得物理可用能學獎的江崎玲於奈(築波大學前校長、名譽教授)和2000年獲得化學獎的白川英樹(築波大學名譽教授)。
日文:瀧川 進
照片:築波大學Facebook、instagram官網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