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濵口道成理事長)9月7日宣佈,確定了40項「新一代科研人員挑戰性研究專案」。該專案旨在透過創造一個可以讓博士生專注於研究的環境來持續培養優秀的博士人才。
新一代科研人員挑戰性研究專案概要(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翻譯自專案新聞發佈)
得到採納的專案及專案主管如下(專案的中文譯名由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翻譯):
▼「培養引領綠色轉型(GX)的高級人才」大越慎一(東京大學教授)
▼「京都大學大學院教育支援機構專案」江上雅彥(京都大學教授)
▼「東北大學高等大學院博士生挑戰性研究支援專案」山口昌弘(東北大學教授)
▼「培養引領Society5.0的DX博士人才的研究支援專案」石森浩一郎(北海道大學教授)
▼「推進跨學科融合並負責社會應用的新一代挑戰性科研人員培養專案」森井英一(大阪大學教授)
▼「可以跨越學術領域與不同人才進行共創的跨界型價值創造人才培養專案」加藤光保(築波大學教授)
▼「構建旨在培養開拓未來的博士人才的開放平台式教育系統」君塚信夫(九州大學教授)
▼「東海國立大學機構融合前緣新一代研究專案」藤卷朗(名古屋大學教授)/植松美彥(岐阜大學教授)
▼「培養描繪未來社會宏圖的博士人才」武林亨(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廣島大學創發性新一代科研人員培養及支援專案」安倍學(廣島大學教授)
▼「破殼而出!培養跨界型理工科博士人才——助力綜合知識創造與社會變革——」神田學(東京工業大學教授)
▼「早稻田開放式創新與生態系統挑戰性研究專案」笠原博德(早稻田大學教授)
▼「培養全方位創新創發博士人才專案」中山俊憲(千葉大學教授)
▼「突破領域壁壘,創造新價值的新一代精英人才創發專案」中村慎一(金澤大學教授)
▼「TMDU優秀研究生挑戰性研究支援專案」礒村宜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
▼「FLOuRISH研究員獎金專案」五味高志(東京農工大學教授)
▼「Rhizome型研究人才培養專案」重松孝昌(大阪市立大學教授)/河北哲郎(大阪府立大學專案特任教授)
▼「引領Well-Being社會的跨領域博士人才培養專案」高島和希(熊本大學教授)
▼「推動未來生活創新的領跑者培養專案」本田明治(新潟大學教授)
▼「立命館高級研究院(RARA:Ritsumeikan Advanced Research Academy)新一代科研人員培養專案」德田昭雄(立命館大學教授)
▼「以‘新文殊團隊’爲核心的跨領域融合研究實務型博士生培養專案」堤宏守(山口大學教授)
▼「岡山大學新一代科研人員挑戰性研究專案(OU研究員獎金型B)」那須保友(岡山大學教授)
▼「同志社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新一代科研人員挑戰性研究專案」 塚越一彥(同志社大學教授)
▼「未來創造創新科研人員支援專案」山口政之(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教授)
▼「形成獨立網路的開發主導型博士生研究教育支援專案」米田仁紀(電氣通訊大學教授)
▼「以研究集羣爲核心的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德島大學渦流專案——」安友康二(德島大學教授)
▼「助力全球未來城市共創的新一代科研人員賦能專案」 澤本和延(名古屋市立大學教授)
▼「京都產學共創跨領域融合人才培養研究員獎金專案」吉本昌廣(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教授)
▼「未來醫療創造者培養專案‘BUTTOBE’~Beef Up Toyaku Talents to go BEyond the border」林良雄(東京藥科大學教授)
▼「與地方合作助力環境循環型社會的年輕科研人員培養支援」金子聰(三重大學教授)
▼「AGU未來之鷹專案(AGU Future Eagle Project)」黃晉二(青山學院大學教授)
▼「挑戰全球糧食增產的高級人才培養綜合專案」志和地弘信(東京農業大學教授)
▼「奈良女子大學博士生支援 SGC+(Shattering the glass ceiling and beyond)專案」遊佐陽一(奈良女子大學教授)
▼「透過多指導教授體制開拓新研究領域的新一代科研人員培養專案」井門康司(名古屋工業大學教授)
▼「VUCA時代因應型博士人才培養專案」西田繼(山梨大學教授)
▼「透過‘SOKENDAI特別研究員(挑戰型)’制度推進新一代科研人員的支援和培養」青野重利(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
▼「引領亞洲大洋州地區隊形變換的新一代全球科研人員培養專案」田口亮(東京都市大學教授)
▼「發揮宮崎大學的高度跨領域融合性的新一代科研人員支援專案」水光正仁(宮崎大學副校長)
▼「透過利用地區合作平台的產學和官學合作實習培養轉化型人才」村嶋貴之(甲南大學教授)
▼「先進科學技術融合領域的創新博士人才支援專案(NAIST Touch Stone)」飯田元(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教授)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