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的大學】(五十六)名古屋工業大學:為產業社會打基礎支撐繁榮

2022年04月21日 高等教育

名古屋工業大學是位於日本最大規模的產業聚集地名古屋的工科國立大學。其前身為1905年創辦的官立名古屋高等工業學校,之後更名為名古屋工業專門學校,二戰後的1949年與愛知縣立工業專門學校合併,成為國立名古屋工業大學。

建校一百多年來,該校共培養出7萬多名人才,為日本的產業社會奠定了基礎,支撐了社會的繁榮發展。該大學的憲章中提出:「本校引以為豪的是作為以振興和發展日本的產業中心為目標,在中部地區設立的第一所官辦高等教育機構,始終以充當新產業和文化的搖籃,創造創新型學術和技術,培養有為人才,為社會的和平與幸福做貢獻為基本使命」。

title

2號館

作為工科單科大學實現發展

下面根據名古屋工業大學的官網等來看一下該校的現狀。

名古屋工業大學為工科單科大學,就其建校過程來看,其使命與一般的綜合大學有所不同。成立專門學校時,中京地區接連誕生了紡紗、織布等日本當時的主要產業,有望發展成日本的產業中心。可以說,作為工科大學,領先於其他大學在此地創辦官立學校意義在於,振興該地區的產業,並將其發展成日本的產業中心。本著這一目標,該校培養了優秀的技術人員和管理者,創造了很多創新技術。如今,中京地區以汽車產業等為支柱,已經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產業聚集地。

名古屋工業大學表示,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始終發揮新產業和新文化並興起的搖籃作用,並培育其卓越中心,今後也將繼續以創造創新型學術和技術,培養有為人才以及啟蒙社會為基本使命。另外還提出,「相信工學固有的無限潛力,挑戰新價值的創造(發展製造業)」、「致力於培養能以工學為基礎創造新的學術和技術,改變世界且充滿個性的國際化領先人才(培養人才)」、「通過發展製造業和培養人才向和平幸福的未來社會邁進(建設未來)」。

名古屋工業大學建校後,1951年設置了短期大學部(1961年廢除),1959年設置了工學部第二部(夜間),1964年設置了大學院碩士課程,1985年設置了大學院博士課程。成立之初設置了土木工學科、建築學科、機械工學科、電氣工學科、紡織學科、工業化學科、窯業工學科和金屬工學科。後來又陸續增加了測量工學科、經營工學科、電子工學科、生產機械工學科和合成化學科等。

title

圖書館·NITech Hall

由5個日間學科和一個夜間學部構成

1985年對各學科進行了大幅合併重組。土木工學科與建築學科合併,成為社會開發工學科,電氣工學科與電子工學科和資訊工學科合併,成為電氣資訊工學科等,工學部(第一部)被重組為6個學科。之後在成為國立大學法人的2004年和2016年又分別實施了學部學科改組和大學院改組。目前,工學部第一部設置了生命和應用化學科、物理可用能工學科、電氣和機械工學科、資訊工學科、社會工學科5個學科,以及社會人創新課程、創造工學教育課程、共同奈米醫藥科學專業及夜間的第二部(物質工學科、機械工學科、電氣資訊工學科、社會開發工學科)。

工學部第一部的5個學科中,生命與應用化學科旨在培養化學專家。為解決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等重要課題,將學習分子設計、有機/無機合成、生命現象解析、聚合體材料、材料特性評估、分析技術、結構解析、理論計算、物理化學現象、工藝設計等廣泛的化學知識,以及關於新材料開發和生命機能的闡明與再生等的知識和技術。將對生命和物質化學、軟木料及環境陶瓷3個領域的内容進行深入學習。

物理可用能工學科有「材料功能」和「應用物理可用能」兩個領域,融合這兩個學術領域的嘗試很重要。為了開發先進的高功能材料,深入瞭解材料的物理可用能特性並進行應用的實務能力至關重要。尤其是要開發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和焦熱電轉換元件等使用的清潔能源材料、控制電子自旋的自旋電子材料,以及汽車和飛機使用的高強度結構材料等對未來地球友好的尖端功能材料。應用物理可用能領域將培養能根據統一學習的各種物理可用能原理,對材料内部和環境中的原子和分子相關的各種微觀及宏觀現象進行解析,從而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開發應用技術做貢獻的人才。

電氣和機械工學科旨在以支撐尖端技術的電氣電子工學和機械工學兩門學問為中心實現創新。我們周圍的產品是通過巧妙組合電子部件和機械部件而設計的。從實現這些產品的原理和協作技術到生產技術,培養擁有相關的豐富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技術人員是該學科的優勢。

資訊工學科由涵蓋了肩負資訊化社會發展的技術人員所需的全部要素的「網路」、「智慧資訊」和「媒體資訊」三門教育課程組成。

社會工學科旨在培養在人類空間、都市環境和企業經營等與國家、地區社會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擁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實務能力的人才。由建築和設計、環境都市、經營系統3個領域構成,學生將廣泛學習旨在解決與人類有關的建築、設計、都市社會發展、國土形成、環境、防災、經營工學、系統和管理等課題的工學知識及能力。

以上5個工學科均與大學院前期(碩士課程)的工學課程相關聯。

此外,大學院還設置了面向社會人的教育課程「社會人創新課程」,以及為培養同時精通藥學和工學的藥工融模具組裝人才而與名古屋市立大學共同設置的「共同奈米醫藥科學專業」。

名古屋工業大學2016年新開設了「創造工學教育課程」。為培養具備深入研究專業領域的能力,同時可以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創造新「價值」的人才,準備了目的導向型課程和6年製實務教育課程。目標是通過6年製的本碩連讀(本科4年、碩士2年)充分培養具有超越領域界限的工學意識的新一代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打破了本科與大學院的壁壘,學生可以直升大學院。在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到大學院畢業的3年半時間裏可以專注於研究活動。

另外,從2022年度開始,第二部(夜間)的主要課程導入了「基礎工學教育課程」。這是一項旨在徹底教授基礎技術,培養在製造和施工現場具有即戰力的「創造性人才」的5年製課程。設置了電氣和機械工學課程及環境都市工學課程兩門課程。學生可以邊工作邊學習在產業界完全通用的電氣和機械及土木相關的實務知識和技術。

國際上推進前緣研究

國際交流方面,在強化研究能力的戰略下,提出了在國際上系統地跨領域推進世界領先的前緣研究的目標。為此,將與海外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推進世界領先的前緣研究,在與海外的大學開展教育合作的同時,還積極接收留學生並派遣日本學生出國留學,以培養國際通用人才。

名古屋工業大學2020年設置了由校長直接領導的綜合戰略本部,下面設置了綜合戰略室和國際戰略室。國際戰略室負責制定關於國際化及國際交流和國際合作的中長期戰略並分析相關資訊。採取由國際企劃室和學生生活課(留學生支援室)提供事務性支援的體制。具體來說,主要負責大力推進國際交流活動,比如與海外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交換意見以及參加國際座談會和研討會等。

title

留學生體驗日本插花藝術

名古屋工業大學與84所大學簽訂了學術交流協議,還與17個院系簽訂了院系間學術交流協議,簽訂學術交流協議的國家和地區達到36個。

關於留學生招收項目,有針對大學院博士和碩士學生的亞洲人才製造業超級工程師培養項目、雙學位項目及合作博士項目,提供公費留學生獎學金等。另外,還利用企業的捐款設置了針對外國留學生的獎學金制度。

學生數量方面,本科第一部為3948人(其中女生724人),第二部為112人(其中女生16人),大學院博士前期課程為1476人(女生218人),大學院博士後期課程為215人(女生42人)。外國留學生共307人(女生91人)。教師(專職)共352人(其中女性34人)。(以上均為截至2021年5月的數據)

現任校長為木下隆利。木下校長1975年畢業於名古屋工業大學工學部纖維聚合物工學科,之後在該校完成大學院碩士課程,工學博士,先後擔任名古屋工業大學助手和講師,1991年任助理教授,2001年任教授,2006年升任副校長。2020年4月起任現職。專業為巨分子化學。

日文:瀧川進
照片:名古屋工業大學HP&名古屋工業大學圖書館FaceBook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