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Peter Gruss校長:基礎研究投資很重要,對革新性技術需要長期研究資金

2022年11月18日 高等教育

日本有必要解決整個創新價值鏈的課題。爲此,必須增加基礎研究在公共支出中的GDP佔比,將資金投入給人才而非專案的「高信任資金」(High Trust Funding)方向傾斜。自然指數大學排名世界第10位(日本第1位)的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的校長Peter Gruss在公益社團法人科學技術國際交流中心的CST國際沙龍上發出了呼籲。

title

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Peter Gruss校長(照片:《科學新聞社》)

儘管日本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但在WIPO(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中的創新國家排行榜上僅排名第13位,落後於韓國等國家。對教育及研究、博士學位持有者的人力資源方面的公共支出較低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日本的實際GDP增長率自1950年代以來持續下降。小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指出,日本產業界的研發部門儘管研發費用處於世界頂級水平,但並沒有取得世界頂級的成果。

創新生態系統由人才、資金、技術、風險投資、大學、企業、基金機構等組成,但只要其中一部分停止機能,整個生態系統就不能發揮功能。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基礎研究。科學發現延長了人類的壽命,爲世界提供了食物,並讓人們獲得了關於地球和宇宙的知識。基礎研究能讓人類面對未來的課題做好準備。

事實上,從OECD(經合組織)國家國民人均GDP增長率的推移可以看出,經濟增長是由無數個創新帶來的,但很難預測何時會出現哪種創新。

讓我們來看一個投資基礎研究促進經濟增長的例子。美國在人類基因體專案上投入了33億美元的聯邦政府研究經費,直接爲15.2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再加上相關產業,就業崗位達到85萬人,年經濟效益爲2650億美元,爲聯邦政府增加了52億美元的直接稅收。

第一代iPod技術是由DARPA、DoE、CERN、NIH、NSF等開發出來的,iPhone也不例外。美國專利中引用的論文有73.3%來源於分佈在海内外、由公共資金營運的研究機構。

也就是說,革命性創新如果沒有長期的政府政府資金作爲研究的資金,是無法實施的。

日本要提高創新能力,研究就必須有卓越性。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透過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研究人員並給予他們完全的自主權來確保研究的卓越性。爲了因應新興科學,必要時會設立新的研究單元,並在早期就賦予年輕的研究團隊領導人以獨立性。高信任資金(研究所提供的研究資金)允許他們在5年内自由進行創造性的實驗和研究, 5年後透過嚴格的評估,如果沒有成果則終止專案,如果有成果就繼續操作研究。研究有着長期穩定的機構資金(2005-2015年每年增加5%,2015-2030年每年增加3%)。其結果就是,該研究所有23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日本的研究人員並不遜色其他國家。只是因爲沒有合適的環境,無法發揮出高水平的競爭力。尤其重要的是高信任資金。在競爭性研究資金專案比例較高的國家,投入資金轉化爲論文的效率較低,日本排在第19位,落後於許多國家。OIST的教授有80~85%的研究經費來自大學,使得他們能夠在安神的環境中開展研究。

爲了增加高信任資金,就必須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資。OECD的統計顯示,日本的基礎研究支出佔GDP的比重爲0.4%,低於韓國的0.7%、瑞士的1.32%和以色列的0.49%。在其他國家增加政府研發支出的情況下,日本的支出自2001年以來一直持平。大學的研究開發支出相比其他國家也較少,即使10萬億日元的基金開始運作,從整體來看投資也不會有大幅增加。

要想改革國立大學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生院應該有一部分全英文化,讓青年人儘早獨立,所有教授職位都面向國際公開招聘,是否聘用也由國際委員會決定。資金援助專案應該參考ERC(歐洲研究委員會)的做法,同時強化高信任資金。此外,爲激活初創企業,應加大對風險投資和高科技初創企業的獎勵力度。

日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