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日語能力考(JLPT)主辦方,日本國際交流基金(JAPANFOUNDATION)每隔三年都會對全世界日語學習狀況進行調查。根據該基金最新公佈的《2018年度海外日本語教育機關調查結果》,2018年度海外日語教育已覆蓋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日語學習者總人數達到384萬6773人,較之上一次調查(2015年度)增加19萬1749人(增幅5.2%)。除日語學習者總人數增長外,日語機構數(1萬8604個)和日語教師人數(7萬7128人)均增長迅速,創歷史新高。
從學習者教育階段來看,中等教育(12歲-18歲)日語學習者人數最多,佔比接近一半(44.2%),達到170萬人,遠超過高等教育大學學習者人數。學歷教育以外,日語學習者人數同樣增長強勢,增長37.1%。初等教育人數更是增長速度明顯,增長20.9%。而高等教育機構日語學習者人數卻持續走低。
從國家地域來看,中國、澳洲、泰國、越南等國增長尤爲迅速。中國在2018年度,學日語的總人數突破100萬人。中國日語學習表現爲:中等教育增長,高等教育下降的特點。
根據JAPAN FOUNDATION 國際交流基金資料作成
那麼,緣何會有這麼多的初高中生選擇學日語呢?大學日語學習者人數走低背後的終極因數又是什麼?日語學習未來的前景如何……
帶着這些問題,近日筆者採訪了中等日語研究會劉國華會長。此前,劉國華曾做過18年的上海甘泉外國語中學(以下簡稱甘泉)校長。甘泉1972年開設日語課程,是上海最早的日語特色中學,曾被日本《朝日新聞》稱之爲「培養未來知日家的搖籃」。而「日語見長,多語隊形變換,文化理解」的辦學方針,正是當年由劉國華提出的。他以甘泉爲例,對中等教育日語學習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筆者(左)採訪中等日語研究會劉國華會長(右)
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
中等教育階段日語學習者人數劇增
近年來,中國中等教育階段日語學習者人數增長迅速。以廣東省爲例,在2005年全省只有幾百個選擇高考選日語,但到了2019年則接近8000人。此外,經濟低度發展落後地區,高考選「日語」成爲高考逆襲的重要舉措。對此,劉國華一針見血指出,「比如貴州貧困區的某所學校從高一到高三居然有600個人學日語。他們是‘育分’而非‘育人’,前景堪憂。」那麼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高考選考日語呢?主要是高考日語難度偏低,有甜頭。
他進一步分析了終極因數所在:一是人們看到了日語在高考中的明顯優勢。「當時全中國不知道高考可以選擇日語,只有外國語學校知道。包括當時許多校長和老師都不知道高考選擇的外語語種可以是日語。更不知道高考中日語與英語成績均值會高達20-30分之差。高考日語難度係數不大,緣於國家對小語種的支援態度。」
劉國華會長將師生共同創作的《中日友好交流暢想圖》剪紙畫,贈與日本國駐上海總領館磯俁秋男總領事
他以甘泉爲例,做了詳細說明。「甘泉無疑是政策的極大受益者。我們的學生高考日語單科曾經拿過滿分。日語單科成績穩定在均分137-138之間(滿分150分)。參加高考學生就等於比一般學校的學生多了30幾分。這保證了學生升學層次的提升:本科就進重點,二本就進一本。」
二是,今天的中日關係,特別是最近兩年向好的趨勢隊形變換。
三是,歐美留學「收緊」留學通道,而日本留學優勢明顯:地緣優勢、文化相近、經濟實惠。還有就是少子化,日本大量私立大學招生不足,使留學機會增加。此外,日本留學可以打工,畢業後可以就業,在日本找份普通的工作相對容易。
日語機構增長迅速,日語培訓火爆
對於中國日語培訓機構增長迅速終極因數,劉國華認爲終極因數不外乎以下幾個:一是,國内三本(民辦大學)蓬勃隊形變換。相較於其它類別的學生,生源層次偏低。特別是中國內陸地區大專生(高職)體量大。「這部分學生‘不甘心’,專升本意念強。一些來自低度發展地區的學生,透過學日語,最終可實施到日本留學,完成學業後可留下來工作。雖然對上海學生而言,在日本工作與在上海工作相比,並無太大吸引力,但對於來自內陸低度發展地區的學生,在日本工作仍極具吸引力。對於他們來講謀一份工作是首要。」
二是國内打算更換工作和下崗的人羣,也會選擇學習日語。少子化大背景,日本私立大學生源不足,使升入這類學校變得相對容易。
三是那些喜歡日本福斯流行文化的年輕人,因爲動漫而選擇學日語的人數並不佔少數。他們想到日本「嗨文化」注1)。
大學日語學習者人數跌破100萬
關於中國大學日語學習者人數下降,劉國華認爲最直接的終極因數是過去高校「一窩蜂」開設日語專業導致的後果。「中國過去很多中等甚至以下水平的大學紛紛開設日語專業,而且還不愁招不到學生。終極因數是當時日語好就業,日資企業多。但是近年來,就業不好。以甘泉爲例學生大學選專業,肯定不會選日語專業,而是理工科或其他。」在劉國華看來,日語可以作爲一個工具,一個專門的技藝,但作爲專業則需要謹慎。
學日語應迴歸理性
對於中學日語學習人數快速增長,劉國華會長認爲前景堪憂。「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超過了‘度’,都會有風險。日語學習也不例外,應該迴歸理性。現在有點‘不理性’。快速增長就不理性,自然成長就理性。科學成長就理性,不可持續的。」
具體擔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那麼多的人高考選日語,到了高校很成問題。大學公共英語老師是有的,但通常沒有公共日語(985、211以上院校除外)。怎麼辦?這麼大體量的日語高考人羣,必然會碰到公共日語的瓶頸。二是,這麼多高考選「日語」的學生進入大學,由於語言分數佔的權重大,其它專業成績就弱化了,這對學生今後專業競爭不利。
對此,劉國華給出了自己的預測,他認爲:今明兩年開始國家高考日語的難度係數肯定會提高。一窩蜂都去學日語,考日語,肯定不行。就像樓市,會出現泡沫。「因爲這涉及到教育公平問題。你選了個語種就佔有了那麼多的便宜,顯然有失公平原則。今後純粹靠語言高考難度降低獲得分數的機率會減量。」
劉國華任主編的最新一期《中等日語教育研究》雜誌
那麼,什麼人適合選擇高考日語學科?劉國華認爲,學習是爲生活做準備的。一定要理性判斷,學習不是目的,生活才是目的。只有兩類可以選日語,一是真爲興趣而學。比如,你非常喜歡,哪怕未來再低工資,甚至不拿錢,只要能生存也要學日語。二是爲工作而學。
「當然,加大難度肯定是一個漸進的程序。現在學生是爲了‘進大學門’而選日語,而非爲了‘跨出大學門’而選日語,這顯然是有問題的。家長也應就此改變思路:爲孩子們的工作而選擇日語,爲孩子的生活而選擇日語。」劉國華補充說。
採訪即將結束之際,我帶着好奇心問他是否會日語。劉會長笑着說:我是學數學出身的,我的日語就是「少し,一點點!」(笑)
注1)「嗨文化」指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90後至00後年輕人,追求自我表達,願意參與,願意與人分享,只要夠「嗨」,萬物皆可。可以說,」嗨「是他們行動的驅動力。這與之前的60後至80後截然不同,他們行動的驅動力是「貧窮」。
供稿:陳小牧
圖片:劉國華、陳小牧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