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一般財團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公佈了最新《外國留學生接收狀況調查報告》。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5月,在日外國留學生人數爲312,214人。無懸疑完成了日本政府於2008年提出的至2020年在日外國留學生人數「30萬人接收計劃」,標誌着日本留學「後30萬人時代」正式開啓。
而在此之前,2018年4月,日本文部科學省(文科省)便對2021年之後,即「30萬留學生接受計劃」達成後的留學生政策做了具體規畫。「後30萬人時代」留學政策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實施大學國際化,促進雜異化留學生交流 ②擴大留學經驗者視覺化交流平台搭建 ③切實促進作爲「高端外國人才」留學生接收。
2019年5月在日外國人留學生突破30萬(出處:JASSO)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突破70萬人。而一場蔓延全球疫情的放大,使正在海外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和擬出國留學的準留學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改變人們對出國留學的看法。疫情期,日本留學「後30萬人時代」正式開啓,給留學生帶來哪些機遇?與此同時,疫情也增加了不確定因素,留學生該如何克服?
6月6日,一場題爲「後30萬人時代」日本留學新機遇的網路公益直播在澎湃新聞開播。活動由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澎湃新聞協辦。孫可平、古林恆雄、陳小牧等中日專家,隔空對話在日學子,共同探討了疫情下,「後30萬人時代」帶給日本留學的機遇和不確定性,引發關注。
參加「後30萬人時代」日本留學新機遇直播的各位嘉賓
疫情讓日本留學優越性凸顯
相較於歐美一些國家,日本疫情相對控制得比較好。疫情前期,中日兩國共同「抗疫」,互贈口罩、防護衣等防疫物資,烘托出暖暖的民間交流氛圍。「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等唯美詩句,讓同屬於東亞國家的中國人爲之動容。之後,隨着全球疫情的放大,特別是美國疫情的隊形變換,加之中美關係等不確定因素大增,讓一些原本打算去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轉道日本……疫情期恰好與日本開啓留學「後30萬人時代」重疊,讓日本留學優越性凸顯。
東京大學博士留學生王宇晨
王宇晨同學,北京大學本科,東京大學碩士畢業,目前東京大學博士在讀。當年他收到了包括普林斯頓GFDL、芝加哥、賓州和東大在内的4個offer,最終他選擇了東京大學。他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日本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大三的時候,在日本參加過一次針對本科生的暑期科研實習,當時就感受到在東京大學實驗室裏,老師對學生是諄諄地教導,受到一種真的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氛圍。我可以被當作一名科研工作者來培養,從一點一滴來做起,這讓我之後選擇了日本留學。在東大的一段時間裏,我覺得我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在我們的科研室裏面,整個環境都非常好,在生活方面,治安都很好,而且離家也比較近,回國也很方便。
華鍾諮詢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古林恆雄
古林恆雄先生是參與本次直播唯一的日本人。在他看來,日本大學接受外國留學生尚有很大的隊形變換空間:今後,中國人去日本留學將變得愈來愈重要。終極因數有三:一是地緣優勢,一衣帶水,永遠不能離開的鄰國。以後也是這樣。兩國交往有二、三千年的交流歷史。二是,中日兩國的文明、文化、文字有很多的共同點,容易相互理解。日本是世界上最瞭解和「消化」中華文明的國家。三是,商業合作越來越重要,特別是人才培養,包括互派留學生尤爲重要。「現在,中國年輕人能夠首先考慮去日本留學是個不錯的選擇。日本有很多的大學、也有多種獎學金,歡迎到日本學習!」作爲一位在中國上海生活了40多年的日本人,他用中文向中國年輕人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知名留學專家、教育學博士孫可平女士從比較教育學、宏觀角度談了自己對日本留學的看法:每個國家都有她們教育卓越優秀的地方。在學習的程序中,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目前由於疫情的緣故,國外的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本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從另外一個角度,比如日本科學教育的隊形變換程序中,有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日本近幾年得到諾貝爾獎的學者不少,呈「井噴」趨勢。在這一程序中,日本經歷了向西方學習的程序,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從科學教育的比較來說,他們的學習是非常成功的。中國留學生去學習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的方法方式,非常重要。首先,我們需用「開放」的觀點去看待世界教育的各個領域。其次是正確看待「差異」。差異非常重要。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如承認一個系統是個「活」的系統,就必須承認有能量交換或者物質交換,這個系統就必須要有差異。我們的學生出國留學是選擇美國、日本或是其他國家,完全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敞開自己的心扉,承認和欣賞 「差異」,這樣,大家就都能做出很好的選擇了。
選擇英語國際課程的學生或將大幅增加
此次疫情正是「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對大學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機遇。
日本留學「後30萬人時代」,旨在打造真正「大學國際化」。即根據自身的情況,你可選擇赴日後接受日語預備教育,掌握進入日本大學或日企就業所必備的日語能力;也可選擇SGU等英語國際課程,在世界級教育和研究環境中提升自己,成爲高度專業化人才和學者。「後30萬人時代」真正「大學國際化」,應是多元價值觀碰撞後產生的「新價值」。
早稻田大學本科留學生羅逸清
羅逸清同學,目前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本科三年級。作爲當初選擇去日本用英語讀大學本科的一名留學生,她在這方面深有體會:首先是減量時間成本。我之前沒有想到高中畢業會來日本留學,所以日語一點都沒學,如果學好日語再上大學,可能要晚一年就學。而且因爲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了,相對於用日語,用英語讀本科會輕鬆一些。到了日本,多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學起日語來更快。大學裏有針對外國留學生的日語課程,免去了另找語言學校的費用。此外,大學期間如果想作爲交流生去歐美學習,或者畢業後去歐美讀研究生,英語授課可以保證自己的英語水平提高而不是在下降。「這三年下來,我已經完成了學業90%的學分,也學會了日語。沒有把英語丟掉的同時,又能掌握一門新的語言。」羅逸清自豪感溢於言表。
其次,在日本用英語上課是一種非常有趣體驗。母語是中文,課堂上用英語,走在大街上到處是日語,生活中也使用日語。於是會漸漸的發現,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很多想法,很難用另一種語言去準確表達,因爲每一種語言背後隱藏的該民族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仔細去想的話,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比如說,中國人說「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 」,西方人可能就很難理解,因爲他們認爲福就是福,禍就是禍,怎麼福裏有禍,禍裏有福呢?再比如,日本人常會說「一期一會」,這四個簡單的漢字誰都認識,但是這句話裏包含的心境,你很難中文裏找到一個對應的詞語。
最近上課的時候,一個英國來的同學告訴我們,在蘇格蘭,與「雪」相關的表達就有400多種,像是「小型的被風吹着的雪」,「融雪的開始」等,都有一個特定的詞與之對應。這可能就是,不同文化碰撞交流的一種表現吧!當你知道這些後,再去回看自己所處的文化或者生活環境,就會有新的視角和感受。
最後,英語授課,課後又有參加日本的社團的緣故,平時經常需要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相較於歐美人的直白,亞洲人的用語更加含蓄。但同樣是含蓄,日本人的委婉方式與中國人也不太一樣。所以,像夏目漱石把「我愛你」這句話翻譯成「今晚的月亮真美」,在不理解背後的文化背景的時候,是很難理解的。這也使生活中和日本人交流的時候,要學會揣測語言背後的含義,也就是日語中所說的「讀懂空氣」。所以彼此之間剛開始交流的時候比較累,但漸漸地都能心領神會了。
疫情給留學帶來的不確定因素
疫情在給赴日留學生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增加了不確定性。比如,4月生無法入境,9月生能否如期開學等。除此之外,2021年度大學關於外國留學生招考政策是否因爲疫情有所調整;JLPT、EJU、託福、雅思、SAT等標準化考試因疫情屢被取消,學生無法順利參加,大學方面是否有替代方案……諸如此類等不確定因素都讓學生感到焦慮。
留學問題專家、教育學博士 孫可平
對此,孫可平博士給出了建議。她認爲應從兩方面着手。一是,心中堅持總目標不變。我們將來是要出去留學的,需要我們出去國際交流,去國外學習更多新的東西。但是現在由於疫情,政策和規則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簽證一下子沒辦法拿到,沒有辦法馬上出去。於是有很多同學會很焦慮,這些都很正常。所謂焦慮,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擔心。每個國家各個學校都不會關上大門。一些國家,疫情下,關閉了,但並不意味着未來的隊形變換會完全停掉。因爲,一個系統是開放的,不可能把自己的門關上。
二是調整好心態。各個國家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具體影響表現在具體事物的操作上。假如把注意力全都關注在操作上,而不去注意未來的隊形變換方向,那就有可能走入了僵局。光注意了細節,往往卻看不清大方向,這樣就會產生對未來的一種擔憂。心理學,調節平衡很重要:人,最好是一張一弛,不能繃得太緊,可以考慮變換到其他方面,不要把專注點集中在怎麼操作。比如能不能馬上拿到簽證,有沒有老師給我直接上網課……而是把它放在一個母體的學習以及自身母體的隊形變換,即自己的目標上,我們就可以把心態調整過來了。沒有拿到簽證的學生,覺得學習學不下去,這種心態就把你未來的隊形變換給斷送掉了。心態調整好了,就不會有焦慮了。
日本留學專家、直播主持人 陳小牧
陳小牧作爲主持人認爲在當下疫情期,一些暫時無法入境的「準留學生」,或者在海外留學的學生疫情期回國,未來一段時間暫時回不去學校的學生, 「GAP YEAR」(隔膜年)可作爲一個選項,一種不一樣的體驗。「中國學生和家長,不應該將所謂的GAP YEAR或者休學看作不好的經歷。中國學生從小學業壓力大,‘刷題’用的時間比較多,可能沒有過多的機會去體驗學業之外的事物,而疫情恰好提供了這個機會,從這點上看也不失爲一件好事。」
「後30萬人時代」日本留學的機遇 疫情下,如何走出國門、成爲一個國際化的人;在中日友好大背景下,如何增長自己的學術修養,拓寬自己的視野,是個不錯的機遇。(東京大學博士留學生 王宇晨) 疫情下,挑戰和機遇並存,留學生可以藉此更好體驗不同的文化背景,瞭解適合自己的東西。同時也可以爲中日友好關係儘自己的一份力。(早稻田大學本科留學生 羅 逸清) 日本留學政策,對中國學子來說是開了「另外一種途徑」,讓學生有機會去探索未來的世界,探索國外不同文化下的隊形變換及挑戰,希望大家抓住機會去隊形變換自己。(留學問題專家、教育學博士 孫可平) 其實,不管有沒有疫情,21世紀都是亞洲的世紀,是中國和日本互相協助和合作的時代,中日兩國將成爲世界的先導。(華鍾諮詢集團董事長、總經理 古林恆雄) 對日本大學是個「機遇」。日本大學國際化程度偏低由來已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選擇日本留學。疫情正在影響和改變學生對留學目的國的選擇。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日本留學,特別是原本打算留學歐美國家學生的加入,讓日本留學生不僅在「量」,而且在「質」的方面都將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日本大學「真正國際化」。(日本留學專家、直播主持人 陳小牧) |
供稿:陳小牧
圖片:江海嘯、陳小牧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