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開放外國人首次長期入境,留學生終於「夢想成真」

2021年11月05日 留學政策
title

11月5日,日本政府宣佈緩和外國人的入境政策,撤銷了此前暫停的外國人首次入境政策,原則上允許商用以及工作目的的3個月以内的首次入境以及首次長期入境( mofa.go.jp/mofaj/files/100256021.pdf ),至此,留學生翹首以盼的入境日本學習終於夢想成真。但是由於日本還不身份鑑定中國生產的疫苗,所以中國大陸並未出現在 可以縮短隔離期的國家與地區的名單 上,所以按照要求,中國留學生入境後還需要隔離14天。

儘管如此,能入境就是一件好事。筆者從中國留學生處獲悉的消息,從11月2日起日本的一些大學已經開始聯繫尚未入境的中國留學生,應答學生入境意向,爲重啓入境做準備了。

自去年10月日本入境短暫開放後,因本國疫情變化,日本停止了外國留學生的新生入境。據日本出入國管理廳的統計,截至今年10月1日,未入境的外國人達到37萬人,這其中技能實習生和留學生佔到了約7成。英美等國早在今年8月便開放了秋季學年入學的外國留學生入境,而日本卻遲遲未有動靜。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入境難」問題成爲留學生及準留學生關注的焦點。

日本政府準備採取入境新政策的消息公佈後,幾乎刷爆微信朋友圈,在中國赴日留學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爲此,我採訪了因入境侷限無法入境日本的崔玥盈、陳璐、沈舒怡、杜嘯等四名中國留學生,他們分別從各自的角度,分享了聽到消息時的心境。此外,四名留學生還回顧了因無法入境日本,在中國國内「上網課」的箇中甘苦。

沈舒怡:慶應義塾大學本科在讀。從2020年9月開始在北京家中上網課至今。

title

聽到消息之後我很興奮!終於能在大二的時候去看看慶應大學的日吉校園啦!

沈舒怡的網課體驗:

(1)優點:許多課程影片可以反復觀看,方便複習;不用上下學去學校,節省時間;可以在家陪伴家人;自己安排上課的進度,可以同時實習。我還利用這段時間透過了日語N1。

(2)侷限性:與人的交集變少了(包括同學、老師、社團);錯過了很多機會和資訊,比如與學長學姐的交流機會。另外就是無法進行有效的獎學金申請,因爲很多獎學金規定要人在日本,有日本銀行賬戶;由於不知道何時返校,不能提前規畫時間。比如宿舍租房。還有就是隻能找短期實習。

崔玥盈:早稻田大學碩士1年級在讀。從2021年4月份開始在武漢家中開始上網課至今。

title

得到這個期待已久的消息,除了高興之外其實心中也有很多不安。這意味着全新的生活的開始和必須面對未知的未來。突然就要離開熟悉的環境,馬上一個人去面對修士論文,就職活動……難免心情會有些波動。但這意味着我停滯的時間重新起動了,我終於有了向前走的實感。可能很多同學都有一樣的不安,我們一起調整心態,去面對更廣闊的未來。

崔玥盈的網課體驗:

(1)優點:首先是生活開銷,交通費的節省。通學時間的減量,時間支配更加自由,可以根據自己的步調安排學習。其次是學習環境更加單純,沒有干擾。

(2)侷限性:首先是參與感不強。雖然在大學上課,但所處環境依然是自己家,很難有上學的實感和所屬感。其次是和同學交流比較困難。由於主要使用線上會議軟體上課,同學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容易陷入「自閉學習」的孤獨。上學期學校以線下課爲主,線上課的選擇非常少,大部分需要和任課教授商量是否能開線上,且出現過被拒絕的情況。三是是圖書館等資料使用的不自由。最後是無法開展和就職鉤的workshop等實務類活動 。我本人有過因爲無法參加線下活動被婉拒參加暑假workshop的經歷,感到有些無奈。

陳璐: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博士專案研究生在讀。從2020年10月開始在上海上網課至今。

title

11月1日晚10點,我從《日本經濟新聞》中看到關於「本週内即將有留學生入境政策放寬以及本月内實施」的消息,非常開心。充滿期待之時又有隱隱的不安:畢竟這一年聽到了太多的「小道消息」……一夜輾轉反側又早早醒來。2日清晨,終於看到了NHK同樣内容的報導。雖然不是政府的官方宣佈,但還是大大地增加了消息的可信度。

一時間滯留國内的留學生消息羣大家都在紛紛轉發喜訊,有那麼一瞬間的不真實。這一天突如其來就到了,好像無數次在夢中想像的那樣。

人總是複雜的,雖然一直都焦急地等候着入境的消息,但當這一天突如其來真的到來後,我卻莫名地有一點點期待:是不是可以在國内過完生日(下個月)再去日本啊!所幸有清醒的小夥伴在羣裏大聲呼籲:能走趕緊走,不要重蹈去年的覆轍……

接下來,我很快和小夥伴們一起開始緊鑼密鼓地爲赴日做準備:聯繫簽證代辦機構諮詢手續、查看航司機票預訂情況、置辦旅行箱等必備用品……我相信短期内應該可以接到使領館正式辦理申請簽證通知。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我此時的心情,那就是: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連日的陰霾終將要散去,雖不敢說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但迎接留學新生活的昂揚向上的鬥志鼓勵着我不斷前行:做好防護,安心讀書!

陳璐的網課體驗:

(1)優點:每週一次的日語課程、新人研修課程、臨牀案例分享會、前輩們的科研進展討論、科室組會,每個月一次的我與教授們一對三的文獻學習彙報、科研規畫討論,都讓仍在國内的我能夠感受到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濃厚的學術氛圍。還有就是教授們認真負責、嚴謹嚴格的治學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教授也會積極提供全球會議交流的機會,比如亞太區口腔雷射學術會議,引領我見識不同國家地區的本領域學者們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活,瞭解本專業的隊形變換前緣動態,積極學習拓展自己的全球視野。
另外,在學習之餘,我也積極加入了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校友會。與學友會其他同學成員齊心協作,策劃與組織了東京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東京醫科齒科大學三校聯合迎新線上活動,結識了非常多優秀又有趣的同學朋友。

(2)侷限性:首先,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科目,進入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後,書面理論知識的學習已經不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而這是非常需要完備的儀器設備、充足的實驗材料、安全又高度嚴格標準的實驗場所等一些必要的外在條件的,而疫情下的入境難題,無疑使這一切都成了奢望。基礎科研實驗完全無法開展,必然會造成之後完成學術論文的難度,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學業停滯不前,也使得順利畢業取得學位變成了十分令人擔憂的一件事。而每一個在科研道路上探索的研究生,註定是離不開教授的親身指導和前輩們的悉心幫助的。空間上的隔離,不僅僅使實驗學習停滯不前,也讓本應該在朝夕相處中培養出的實驗室情誼成爲泡影。
其次,醫學生的學習也必然包含着一定的臨牀實務的學習。在青年醫學家最應該積攢寶貴的臨牀經驗、爲以後救治病人打下堅實基礎的階段,無法赴日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也由於各種要求而無法選擇在國内醫院就職或接受規範化培訓。這不僅僅是醫療技術學習停滯不前,更甚之的是在被迫中斷的這段時間裏不得不生疏的既有醫療技術的丟失,不進且退。這讓本就有十年之漫長的醫學生學習生涯雪上加霜。
再次,赴日的學習必然包含着對日本語和日本文化的學習。語言環境的缺失、母語者口頭交流的減量,勢必會大大影響日語學習的進程和效果;本該零距離體驗的多元日本文化,也由於「入境難」而被迫缺席留學生活。

杜嘯:東放學園專門學校入學申請中。

2020年4月生(第一次申請合格)
2021年4月生(第二次申請合格)
2022年4月生(第三次申請中)

title

金秋碧日丹桂滿目,喜聞扶桑迎客佳音。當得知了日本快要放開的消息後,我會心一笑,幾乎同時發出一聲感慨:要圓夢了!因爲這是我三年前確立的留學夢,夢想決定了我的努力和判斷方向,爲此我守住了追夢者的信心、耐心和恆心,這本身也是成長。雖然疫情期間的留學之路可能多了幾分風險和艱難,但對於經過磨難和歷練的我來說,一定會擁有自己的未來。我爲自己祈福,也爲所有的追夢者祈福!

無法入境的日子:

最初萌生留學的想法是高中時期。以開始只是興趣愛好。當時爲了緩解學習壓力開始接觸日本的聲優和相關的以廣播爲代表的音頻内容,聽着聽着就喜歡上了,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爲了更好地聽懂内容我便開始自學日語,之後便有了去日本留學的想法。我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爲一名音響staff,作爲幕後人員參與進配音或是廣播的收錄。

我知道這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最終我選擇了東放學園專門學校。2019年6月我大專畢業後,就立刻開始做申請準備。經過兩個月的準備,我在當年9月順利透過了該校在北京特設的海外一般入學考試及面試。但人算不如天算,本該2020年4月入學,但遇到了疫情。「如果我的《在留資格》早到三天,我就能趕上2020年10月那次短暫的入境了」。學校沒有開網課。按照學校規定要推遲入學的話,就要先退學,然後再申請。算上這次,我前前後後重複地走了3次申請和簽證流程。說實話,這對我打擊挺大的:期待和計劃了多年的留學眼看着就要泡湯的失落,是否還應該再堅持下去的糾結,一度「空窗期」再持續下去帶來的找工作的壓力幾乎把我壓垮。很幸運家人和朋友的支援,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在不放棄明年繼續操作留學的希望的基礎上,我現在暫時在中國國内找了一份相對穩定的臨時工作積累經驗。

供稿:陳小牧
圖片:陳小牧、崔玥盈、沈舒怡、陳璐、杜嘯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