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統計,2019年度在日本國内就職的外國留學生(含本科、研究生)人數比例接近四成,這離日本政府「日本再興戰略改訂2016」目標值50%尚有距離。但從2010年開始,外國留學生日本國内就職人數比例整體呈擧升趨勢。在JASSO 2019年1月公佈的另一份針對在籍外國留學生的調查中(《2017年度私費外國人留學生生活實態調查》),有接近65%的外國留學生有畢業後在日本就職的意願。
儘管如此,一些在日本完成學業的中國留學生仍選擇了回國,而且有留日經歷的學生回國後,也有相當比例的學生沒有選擇進入在中國的日企就職。這與中國這代年輕人,即Z世代的擇業觀改變不無關係:據「後浪」調查:工作除了彰顯個性,與興趣吻合,Z世代通常不太會拘泥於職業形式,比較看重生活品質和自身感受。許多人認爲,工作即生活……這些觀念似乎與傳統日企的風格迥異。那麼,現在日企對中國留學生還有魅力嗎?
根據KASSO《2019年度外國留學生進路狀況•學位授予狀況調查結果》製作(JASSO 2021年3月)
在不久前召開的中日教育前緣上海研討會上,筆者採訪了資深日企人士張豪先生。
張豪,日本名古屋大學碩博,Toho Technology Corp專務理事,上海東朋科技 CEO,名古屋大學中國中心理事。他分享了自己在日企工作27年,如何從一名外國留學生成長爲企業高管的心路歷程。他還以在華日企爲例,從一個資深日企人的角度,分析了部分中國留學生不願意進入日企工作的終極因數,並就年輕人日企就職給出了建議。
張豪在中日教育前緣上海研討會上發言(2021年12月)
「七宗罪」讓日企缺少吸引力
現在很多中國留學生,特別是Z世代人羣,比較遵從自我個性,有部分人表示不願意進日企工作。對此,張豪做出瞭解釋:年輕人對現代日企的改變缺乏深度瞭解,甚至存在一定誤區。
一是功利性擇業觀盛行。
由於衆所周知的歷史終極因數,最早進入日企工作的中國留學生,他們最早的煩惱還不是進入的日企好與不好,而是有種心理障礙:羞於把在日企工作告訴家人和朋友。「我進公司以後告訴了我父親,他對我沒有堅持走學術道路,而是去一家日本公司工作感到非常不快,羞於在親戚朋友面前提我工作的事情。這種無聲的輕視,曾經深深地傷害了我,而現在留日學子這個問題已經不再困擾他們了。現在選擇職業的考量,已經比較‘正常化’了。他們關注的多是專業是否對口?薪資待遇如何?有無職升通道等選擇空間。」
擁有近200年曆史的日本家族企業Toho Technology Corp
二是受到傳統日企文化「負面」影響。
日企有很多非常獨特的「溫情」村落文化遺風,比如「不好進,但照顧終生」等。儘管如此,留日中國學生,可能記住的多是一些負面因素,即所謂的日企「七宗罪」:人事制度的玻璃天花板;年功序列,按資排輩;較歐美企業薪水低;升職緩慢;現場主義,經驗至上;加班文化;公司文化。
日企就職機遇大
在華日企「現地化」的快速進展,爲留日中國學生回國就職提供了極大的機遇。張豪說「今天在華日企,正在不斷地修正軌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經營方式的反省。儘管日本有供應鏈再造的輿論,有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日企在中國,大體經營狀況良好。」
中智日本企業俱樂部的馮串紅部長從另一側面驗證了張豪上述觀點:有24%的日企派遣人數在減量,而能派回中國的留學生就職率正在提升。在日企總部入職,幾年後有望晉升至管理層,並派往中國現地法人工作,這是中國留學生當下比較理想的職業規畫。
羅森的張晟、優衣庫的潘寧、歐姆龍的徐堅、日立造船的馬向東、先鋒高科技的周曉洵……在張豪看來,這些在華日企的領軍人物,爲中國留學生在日企的職業隊形變換樹立了榜樣。
「你在日企的工作經歷,才是讓你的留學價值升值的通道。」日企除了就職機會比其它企業高以外,就職門坎相對低是其另一大優勢:不需要你提供各種專業憑證,也不在乎你是否是銘牌大學畢業,冥冥中提高了你的就職機率。除此之外,日企更喜歡把你招進來以後,當你是新人時慢慢培訓你,目的是讓你成爲適合其企業的核心人員。從企業的角度,此做法顯得非常笨拙,經常是爲社會提供了人才。「27年來,我們公司流失的員工數在千人以上,雖然現場的人員比較多,但是也有很多留學回國後到我們公司,經常是給他們辦完人才引進,取得上海戶籍後,便轉頭離開。」張豪苦笑着說。
對留學生擇業的幾點建議
作爲一名有着27年日企工作經歷的資深日企人,張豪對中國留學生的擇業提出以下建議。
其一,留日海歸,中國現地就職優勢減弱。
「現在不是‘日企對你還有魅力嗎’的問題,而是‘你對日企還有魅力嗎 ’的問題,由此看來,日企或許是留日中國學生的絕佳選擇。」
中國網路求職平台智聯招聘資料顯示,2020年,向國内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内隊形變換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9%。而《「新生代海歸」就職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21年第12期)資料顯示,除非是進外企或是國内國際化較高的民企,不然海歸留學生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
其二,無論如何,都要學好日語。
你要在企業做到高層,沒有非常強勢的語言能力是不可想像的,不要忘了你的投資方是日本、董事會成員不會歡迎一個連工作報告都沒法溝通的高層管理人員。「爲什麼在美國,大公司的外國人CEO大都是印度人?爲什麼華裔除了自己創業做老闆以外,大部分是部門經理級別?在我看來就是語言溝通能力的差異」張豪深有感觸地說。
其三,要不要進入日企工作?
如果你有過於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那你一開頭就不應該去日企;如果你非常有「上進」心,想要「彎道超車」實施職位快速晉升,那麼日企這條船,對你也太慢了;如果你還想在就職談判中,談談股權可以拿多少?那就不要想了。但是如果你想從某個專業深耕下去,安安靜靜潛下心來做事做人,那麼你可以去日企。「我在上海27年中,絕大部分都是員工‘炒我’。日企的薪酬和工作年限有關,和公司效益無直接聯繫。日企的被動離職率還不到1%。(均值是5.5%)。」
現在日企對留學生還有魅力嗎?在張豪認爲「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中國留學生無論是選擇日本本土,還是選擇回國現地日企就職,所謂魅力就是留學生能夠透過日企這個平台,實施自己的人生價值。一言以蔽之,日企,還是職業隊形變換的平台,關鍵要看你自己是誰?
【注】名古屋大學中國中心劉蕾、上海日本商工俱樂部仵曉敏對本文亦有貢獻。
供稿:陳小牧
圖片:張豪、羅偉建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