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由於國際局勢及地緣政治的變化,日本留學成為熱門話題,尤其是在疫情後。許多中國家長開始關注日本留學,一些原本專注於歐美留學的諮詢機構也紛紛增設日本留學業務,國內的國際學校也陸續開設日本高中課程(如EJU課程)。
王歡是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家長,她和丈夫經營一家小店。她表示,看到日本就業形勢良好,正在考慮未來讓孩子去日本讀書。為此,她正在收集有關日本教育及留學的相關資訊,希望孩子將來能在日本順利發展。像王歡這樣想法的中國家長並不少見。她說:「我大學同學中也有不少家長和我有同樣的想法,他們也迫切想進一步瞭解孩子去日本留學的事宜。」
日本大學「好考」
日本少子化問題由來已久,這讓不少中國學生和家長認為日本大學「好考」。那麼,日本大學真的容易考嗎?我的答案是:既好考,也不好考。說它好考,是因為日本大學已經進入普及階段,入學門檻相對較低;說它不好考,則是因為名校競爭異常激烈,選拔標準日益多樣化。
首先,日本大學已經進入普及階段,日語稱之為「全入時代」。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18年11月發佈的《面向2040年高等教育藍圖設計》,2024年度日本大學本科入學率為59.1%。按照馬丁·特羅(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大學毛入學率超過50%即進入普及階段。「如果你不挑剔,任何人都能上大學。」因此,對於一些學習能力一般,未來以在日本就業為目標的中國學生來說,選擇去考日本的大學不失為一條不錯的途徑。
其次,日本生育率低下,而大學數量龐大,私立大學呈現兩極分化趨勢。
日本頂尖私立大學的報考人數在增加,而許多地方大學卻面臨嚴重的招生不足。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済事業團的數據顯示,超過60%的私立大學招生不足。為了避免大學倒閉,這些大學需要大量外國學生來填補空缺,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單科大學。
日本大學數量(截至2024年5月1日)
國立 | 公立 | 私立 | 總計 | |
學校數(所) | 86 | 101 | 624 | 811 |
數據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資料
日本大學「不好考」
日前,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了「18歲人口預測」和「升學率推移」等分析報告。截至2024年,18歲人口為106.3萬人,從2027年開始下降,2035年將跌破100萬人,2036年預計約為94.2萬人。未來18歲人口的減少將對高等教育機構產生深遠影響。儘管如此,未來五年18歲適齡進入大學的人口數量仍將高於2024年。特別是2026年,18歲人口將出現一個小高峰,因此名校競爭依然激烈。
其次,少子化使得大學的選拔功能下降,選拔形式多樣化。選拔功能下降並不意味著大學變得容易考,尤其是一些名校,它們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慾望」等非量化指標。熟悉且擅長標準化考試的中國學生應提前做好準備。
根據日本相關數據,2024年度,日本大學通過綜模具組裝選拔和學校推薦型選拔的入學人數高達31萬3069人,佔日本大學入學人數的51.0%。採用這些綜合選拔方式的院校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私立大學自不必說,就連一貫以知識考查為主的國公立大學也開始大規模採用該選拔形式。除了知識技能的考察外,主觀性、多樣性、協調性以及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都成為考查要素。從表面上看,這些概念較為抽象,對於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來說似乎缺乏明確的對應辦法。
日本國公立大學綜模具組裝選拔趨勢(2023-2025)

數據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資料
丁依依目前就讀於日本某私立大學一年級。她曾就讀於國內一所頂級國際學校,高中成績優異。在此前的報考階段,她參加了日本多所著名大學的綜模具組裝選拔,第一輪材料審覈均通過,但在第二輪網路面試時幾乎全軍覆沒。最終,她考取了一所僅需材料審覈就可錄取的私立大學。她回憶道:「甚至準備了所有能想到的面試問題,但最終我還是不合格。也許我根本就不是那些大學想要的學生。」每當回想起這段經歷,丁依依仍感到難以釋懷。
與國內高考不同,日本大學的報考形式多種多樣。除了大家熟悉的以單一考試為錄取標準的形式外,隨著時代變遷,日本大學已進入個性化時代,大學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創新力、領導力、協調性、主觀性等能力成為大學,尤其是知名大學的選拔標準。因此,日本大學紛紛改革入學考試機制,推出了探究力入試、團體討論面試、競賽入試、育模製入試等多樣化報考方式。雖然外國留學生的報考形式可能與日本本國學生稍有不同,但作為一所大學,選拔人才的標準原則上是一致的。因此,打算選擇去日本上大學的中國高中生應提前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
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增加面試環節的日本大學將大幅增加。因為僅靠材料審覈,學生包裝變得更加容易,大學在鑑定學生能力時需要更加靈活的方式。簡而言之,日本大學已進入個性化時代。
中國赴日留學人數猛增,名校競爭加劇
根據日本出入國管理廳(入管廳)公佈的數據,2024年持有「留學」在留資格簽證的人數達到16萬7087人,與2022年基本持平。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人數最多,為4.3萬人,較上一年度增長了9%。
2025年1月,專注於出國留學資訊的國際知名教育網站educations.com,基於大學排名(University rankings)、實現事業目標(Achieving career goals)、個人發展(Culture and lifestyle)、文化與生活習慣(Personal development)及探索性(Adventure)五大基礎指標,公佈了2025全球十大留學國家排名榜單,日本進入全球十大熱門留學國家(亞洲第二)。上述種種因素,使得日本大學,尤其是名校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來源:educations.com
位於東京都的一家擁有近40年曆史的語言學校負責人告訴我:「中國國內高考很‘卷’,現在這種‘卷’也蔓延到了日本。不僅日本語言學校招生不愁,就連地方日本高中也擠滿了中國學生。」這意味著,日本的銘牌大學越來越「不好考」了。
對於計劃從大學開始赴日留學的中國學生而言,既要抓住日本大學普及化的機遇,也要提前準備應對名校競爭的挑戰。日本大學的選拔標準日益多樣化,除了學術能力外,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成為重要考量因素。因此,提前規劃、全面提升自身能力,是成功考取日本名校的關鍵。
【注】根據本人意願,文中王歡、丁依依均為化名。
供稿:陳小牧
圖片:陳小牧、educations.com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