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留日體驗分享會】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2019年11月15日 留學生活

素有中國留學「晴雨表」的中國國際教育展(CEE)在巡迴北京、廣州、成都後,於日前在上海圖滿落下帷幕。迄今爲止,教育展已走過近20載。據主辦方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統計,今年的教育展共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所海外院校參展。

作爲本屆教育展,也是亞洲首個主賓國(注)的日本展團,今年更是亮點紛呈。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率日本國家展團參展,京都大學、北海道大學、九州大學、廣島大學、早稻田大學等近40所知名院校亮相本屆教育展。

JASSO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5月,在日外國留學生總人數已超過29萬人。其中中國學生爲114,950人,佔到近40%。這其中約75%就讀日本高等教育機構。中國學生仍然是赴日留學的最大的群體。其中以平成30年間,即從1989年到2019年,人數增長最快。中國人留學日本業已跨越了兩代人。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在中國國際教育展上海站上還舉辦了一場題爲:「走過平成,跨越兩代,留日學子共話30年東瀛崢嶸歲月」的大型留日校友主題分享會,獲得衆多注目。主題分享會的五位嘉賓張進、陶器豔、穆旭明、張照旭、張聰均有過日本留學經歷,在分享會上,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共同回顧了在平成年間在日本的留學歲月。分享會由知名日本留學問題專家陳小牧主持。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分享會現場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陳小牧主持分享會

陳小牧: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平成30年間留學日本,現在活躍在各業界的學長。今天參與分享的學長,從留學地域方面講,很具有代表性,從北到南。有北海道、關東、關西,而我本人是在九州留學的。

從年齡結構來看,30年正好兩代留學生。我周圍有很多父輩留學日本,現在是子女留學日本。今天現場的5位嘉賓中,張進、陶器豔、穆旭明三位學長是10萬留學生計劃期間去日本留學的;而張照旭,張聰兩位則是30萬留學計劃期間去日本的。

我們先請10萬留學生接收計劃期間留日的三位學長:張進、陶器豔、穆旭明分享。

當時中日兩國經濟差距比較大,三位學長能否描述一下當時日本的留學環境,有哪些方面對你觸動比較大?對於這種落差,最終你們是如何調整的?

張進:我是1988年10月去日本,當時很幸運拿的是日本文部省獎學金。之前因爲工作關係出差去過三次。有個電影《上海人在東京》。我留學的地方築波大學在茨城縣,離東京80公里。每次去東京,從山手線車站都能聽到上海話,說明當時有許多上海人去東京留學,他們比較多的是在語言學校上學。

我進入築波大學,當時給我的刺激主要有兩個,我用兩個日語單詞來表述:一個是「ゼミナール」。在我在中國讀大學的時候,沒有這種討論式上課形式。後來我適應了,覺得這個教學方法很好。第二個就是「コンパ」,譯成中文叫「聯誼會」,就是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一種聚會。這是一個很好了解日本、社會、同學和老師之間的聚會形式。還有就是付錢的方式,在日本都是AA制,但也不是完全平均分配,而是教授出最多,副教授次之,主要按照社會地位與身份付錢的。

一個聚會,最主要的是一個相互瞭解相互認識的程序。回國了後,我因爲工作關係去日本的機會很多,因爲在大學留過學,也認識了許多老師和同學。尤其是在關東地區,我要去學校找一個以前大學畢業的同學,或者一個畢業的學長都很容易。他們聽到我這樣一個後輩來了,也都很願意幫忙,可以說「聯誼會」發揮了很大作用。

陶器豔:在去日本之前,我是一句日語都不會說的。當時是懷着非常忐忑的心情踏上了日本留學之旅的。到了那兒之後,差不多半年,我都是用英語來做交流的。我留學的北海道大學,有留學生會、留學生中心,裏邊的許多學長會對留學生的生活中給予一些指導,包括一些日語教程。北海道大學所在的札幌市,還有一些國際交流的視窗,他們會安排一些義工來輔導在日本的留學生和外國人的日語。其實我的日語,是義工教會的。

另外,我所在的研究室有很大一片地,我是學農業的。在這片地我們可以種植在北海道特別好喫的馬鈴薯、洋蔥、胡蘿蔔……自己想喫什麼就種什麼。

指導我的日本教授人很好!甚至爲我們做飯。我們研究室也是其樂融融,每天還有下午茶分享等。我的很多日本料理都是我的教授教給我的,這也是我覺得特別幸運之處。

穆旭明:我是2000年去的日本。我的日語是自學的,和現在年輕人可能不太一樣,他們去日本多半是因爲喜歡日本動漫。說實話我是真的對語言感興趣。當初,我對日語裏那麼多漢字很感興趣。除英語之外,我想學一門語言,自學了幾年後,1999年我透過了1級,於是2000年我就去了日本。去了日本以後,感觸頗深的一點就是,當時的日本的發達。我是上海人,那時上海捷運1號線剛造好營運不久,2號線還沒有造好。但是我去日本的時候,日本的捷運已很發達,像蜘蛛網一樣,我當時真的特別喫驚:怎麼這麼先進啊!

我剛到日本時,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更沒有微信,與國内父母的溝通只能透過寫信(國際電話術太貴)。我去郵局買郵票,準備給家裏寄信。他們服務非常到位,我只是個普通的留學生而已。當我選好了郵票,需要剪刀漿糊,他們就把剪刀兩手遞給我,我注意到剪刀尖是對着他們自己的:請用吧!我當時很詫異:日本的服務真是到位!

語言方面,當時我留學在大阪。我在酒店打工,做服務員。他們說關西方言。有一次,他們告訴說:「あの臺車、なおしてください(把這個小車放回原處),我當時還聽不懂,那個詞不是「修理」嗎?後來當地人解釋給我聽。這就是語言上的一個差異,後來我很細心的跟着他們學習關西方言,也學了很多敬語。這段經歷對我觸動很大。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分享會現場

陳小牧:感謝各位學長的分享。接下來我們進入30萬留學生接收計劃,雖然計劃達成年是2020年。但從目前公佈的統計資料,應該沒有懸疑。與10萬留學生計劃不同,30萬留學生計劃,日本接收宗旨發生根本性變化:從重視量到重視質。一句話,希望接收優秀外國留學生,保證高校生源,背景主要是日本本國的少子化、高齡化。中國也剛好是自費出國留學大隊形變換時期,學生留學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呈現多元化趨勢。

下面我們請兩位比較年輕的學長張照旭和張聰來分享,他們是在日本30萬留學生接收計劃期間去日本留學的。我的問題是: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21世紀50年30人諾貝爾獎計劃」,今年10月9日,日本的吉野彰先生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也是進入本世紀以來日本獲得的第19個諾貝爾獎。平均一年一個。讓國人唏噓不已。

兩位能否分享一下日本教育和科研環境,你認爲最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張照旭:我認爲是「寬容」的研究環境,讓他們獲得了那麼多的諾貝爾獎。走到日本可以感受到日本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現在日本在推進一個《全球頂尖大學計劃》,類似我們中國的「雙一流」計劃。他們現在大力吸收外國留學生和高端勞動力,所以留學日本的環境是非常好的。

日本的教育非常人性化,教授在生活上也非常關心我們。比如他們經常與我們一起打棒球。儘管如此,學習方面對學生要求非常嚴。做事有板有眼。管理有條不紊。生活的關注,還會關心運動以及日常,但是他們對待學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學習上不能馬虎。做事認真,有板有眼。

日本對留學生的待遇很好,有許多學費減免,有些留學生甚至是不用交學費的。

教授的指導也非常好,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他們也會傳授好的工作態度。無論多晚發作業,教授都會熱情地回復。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筆者(左3)與分享嘉賓:左起 穆旭明、陶器豔、張進、張聰、張照旭

張聰:我認爲去日本留學首先是要有自信。你出去後發現有時候與你競爭的卻是中國人。比如與我一起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有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的學生,在日本留學的中國人還是很優秀的。

另外就是語言問題。不僅僅是開拓了視野,對你的人生厚度都起到作用。文化碰撞會帶來深水層思索。

最後就是日本的國民性,日本人似乎每時每刻,都在恪守「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理念。包括在家裏,夫妻之間,母子之間。他們的獨立性我認爲更接近西方理念。比如我的日本同學,他的學費都是自己助學貸款交納的,其實他家條件還是蠻好的。就是培養自己的獨立性。這點非常好。自己18歲以後要爲自己的人生負責。

日本的教授非常平易近人,他沒有架子,哪怕你與他的觀點不同也沒關係。我想這應該是日本頻繁獲得諾貝爾獎不可或缺的終極因數之一吧!

陳小牧:感謝張照旭和張聰兩位學長的分享。我在這方面也有同感:之前也採訪過多位在日中國留學生,他們也曾提及日本學術氛圍的寬鬆及教授的寬容。有同學曾告訴我:當他問指導教授,科研最終要達到哪一步?教授的回答是:你想讓自己的研究達到哪一步,你便按此努力就行,教授不會刻意去爲學生設定目標。

在留學選擇日趨多元的時代,留學背景、留學群體都正在發生變化,在各位看來現在日本留學對中國學生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有哪些?

張進:雖然現在與張之洞那個年代不同了,但三點日本留學優勢仍然適用。但是,還要加上我自己感覺到的兩點:一是,現在中日關係與前幾年不可同日而語。通俗講是「暖和」了很多。前幾天,我剛從日本回來,正趕上新天皇登基,我有幸趕上兩次天皇登基。另一次是1989年,平成元年。

二是,日本高齡少子化,大學需要留學生。日本學校整體的水平還是很高的,否者也不可能進入本世紀後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近800所大學,不到100所國立大學,接近100所公立大學(相當於我們的地方大學)和600多所私立大學。大學很希望能夠招收更多的留學生去日本留學。不論對他們還是對我們中國學生,這都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另外一點,許多讀國公立大學的留學生在日本沒付過學費,私立大學對留學生學費也減免很多。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分享會現場,左起筆者、穆旭明、陶器豔、張進、張聰、張照旭

陶器豔:我從一個母親的角度談一下我的看法,我有一個讀高中的孩子,將來也有送去日本留學的打算。我們在家裏也曾探討過日本留學吸引人的地方。當時我先生開玩笑地說:讓他去日本打工賺錢。打工,其實是對一個人生活能力的鍛鍊和自我價值認識的程序。我們在日本留學時都打過工。還有就是能夠藉此體驗日本文化。日本又很安全,我認爲在勤工儉學仍不失爲現在日本留學的一個優勢。

穆旭明:很多學生去日本留學,可能是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我個人認爲,除了學業之外,需要學一些人文的東西,這個比較重要。畢竟日本與中國還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日本喜歡吸收外國的文化,再微妙地進行調整,然後把它變成本國文化的一部分。留學生可以客觀去感受一下日本和中國。除此以外,語言之外的細節,如果留學生能夠體驗到,對人生則具有寶貴意義。

陳小牧:旭明學長在日本待的時間比較長,前後15年,應該是我們今天分享嘉賓中,在日本待的年頭最長的一位,我聽到有一種說法:在日本越待時間長,對日本印象越好,是這樣嗎?

穆旭明:我在日本待了15年,日本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我這樣看待留學:如果你能夠在那裏生活,你會真正理解它的涵義。比如日本茶道。沒有留學經歷的人,可能僅僅是學了一個詞彙、一種形式而已。而對於在那裏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可能會有一份真正的感觸。

張照旭:去日本留學現在的優勢,我認爲有兩點:一是經濟實惠。二是,日本大學整體還是不錯的,選擇日本大學我認爲不能單純地看日本大學的排名,他們有許多好的大學。可能由於國際化程度不高,排名受到影響,但大學的科研實力還是比較強的,不論是傳統工科、生命與醫學、還是最近新興的人工智慧、大資料等都是非常不錯的。此外,日本的教授善於指導比較注重師承,知識的傳承也是比較強的。

張聰:去日本優勢,我認爲可以增加對應試教育以外的西方文化理解。舉個例子,中國孩子學習壓力還是蠻大的,每週要上培訓班。日本其實也有補習班。但我注意到,我的日本同學,他們學習不錯的同時,每個人都有特長。有個同學 ,網球打得非常好,甚至闖進全國大學生比賽前三名。

這讓我常常驚歎:他們爲什麼把學習做得很好的同時,還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到那麼的極致!

其次,我們出去留學後,對人生會有這樣的解讀:就是我們的人生不要設限。我有一個同學,他之前本科學哲學專業,研究生跨到了電腦專業,透過自身努力,最終也被教授接納,所以在日本的可能性非常大。

陳小牧:剛剛五位學長都談了各自認爲的日本留學新優勢。最後能否請各位學長給有在場的未來有日本留學意向的年輕學子一點建議。

張聰:放寬心去就好。我之前學英語,不會日語,更沒想過之後會去日本,但去了之後感覺很棒。第一是地理位置很近。兩個多小時,父母想孩子甚至週末都可以去。第二是很安全,能看到已開發國家的樣子。

張照旭:分享兩點:一是世界很大,希望大家走出去看看。二是大家都很年輕,不要蹉跎青春。

穆旭明:我個人覺得出國留學,同學們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不要爲難自己。學習之外,多體驗、多生活、多感受「異文化」,不要怕麻煩,這不是麻煩,這都是學習。

陶器豔:我從一個媽媽的角度談兩點:一是在學業之餘多親近大自然,多鍛鍊身體。在異國他鄉,生病了爸爸媽媽也會擔心的。二是學習之餘,跟你的爸爸媽媽學幾個拿手好菜,而且一定要學會包餃子。學會包餃子的話,一定會成爲學生中的人氣王。

張進:自己會燒菜更好。我想分享一個小故事。日本聯誼會,形式很多,有老師的、也有外國留學生的。我留學時,有一次,是各國學生做拿手好菜。泰國學生拿出的是冬陰功湯,韓國學生是泡菜,我想了半天,最終拿了兩樣東西:榨菜和皮蛋。日本雖然有中華料理,但相對品種較少:不過是麻婆豆腐、青椒肉絲、咕咾肉。另外我想補充一點,現在中國高考,外語科目選擇日語的學生越來越多。據說在2018年時中國達到了約2.3萬人。以前高考雖然也能夠選日語,但所能選擇的專業很少,現在可選的專業變得越來越豐富。最後,是去日本留學的話,日語學習的同時,要把英語學學好,英語底子越好底氣就越足。

陳小牧:謝謝大家的精彩分享。今天參與分享的幾位嘉賓,從表面上看,大家雖然年齡結構、留學時間、大學、專業、經歷、畢業時間等各不相同,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但正是因爲與日本的緣分,讓我們坐在了這裏,進而串起平成30年共同的留學記憶。希望嘉賓的分享能夠給在座的各位朋友帶來啓迪和幫助。更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機會與大家一起共話「令和時代」的留學故事。謝謝大家!

留日體驗分享會 兩代學子共話30年東瀛歲月

參加分享會的觀衆

【注】主賓國機制:從2004年開始,中國國際教育展(CEE)設立主賓國機制。即在當年度展會上,以指定的某個國家(尤其是文化)爲主題進行宣傳。在過去20年,CEE前前後後共有11個國家當選爲主賓國。今年日本成爲CEE史上第12個主賓國展團,也是亞洲第一個主賓國。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組織的日本國家展團,已連續16年組織國家展團參展。

陳小牧——知名日本留學問題專家。專注日本教育及留學研究19年。日本政府(文部省)國費獎學金獲得者。主要著書有《日本留學之味——日本名校50學子訪談錄》。

張進——1988-1990留學日本,曾就讀築波大學。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正處級調研員,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特聘顧問。

陶器豔——1999-2006年留學日本,曾就讀北海道大學。從銀行客戶經理到支行長,13年金融業從業經驗。2019年全新出發,迴歸農業。

穆旭明——2000-2015年留學日本,曾就讀關西大學。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高中部日語教師、同步口譯譯員。已出版《孩子的心靈-兒童心理分析案例》等多部譯作。

張照旭——2009-2014年留學日本,曾就讀岡山大學。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教授、碩士生指導教授。主持中國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CSSCI期刊論文6篇。

張聰——2010-2014年留學日本,曾就讀京都大學。回國後進入管理諮詢行業參與公司併購等專案。現就職於網際網路保險行業。

供稿:陳小牧
照片:陳小牧、歐陽榮德、張進、陶器豔、穆旭明、張照旭、張聰等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