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起,中國政府調整疫情防疫政策,12月26日,中國國家衛健委發佈公告:進一步最適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從2023年1月8日起,中國將解除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消息一經發布,吸引了包括留學生在内的海外華人極大關注。
12月27日,日本國内報告的新冠電腦病毒傳染症死亡人數首次超過400人,創出單日新高。日本政府遂以中國大陸新冠電腦病毒傳染人數驟增爲由,發佈了對從中國入境實施緊急防疫措施:宣佈從12月30日零時起,對來自中國的遊客實行臨時重點落地檢,如檢測爲陽性,則集中隔離7天,無病徵者隔離5天。
12月31日,日本公佈了前一天入境檢測結果,92人新冠陽性,其中90人有中國旅居史。鑑於上述情況,加之中國舊曆新年臨近,中國入境人員有增多趨勢,1月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做出回應,宣佈從1月8日起,對從中國入境的旅客進一步加強新冠檢疫措施。該措施是日本在去年12月30日起動緊急措施的升級版。具體包括:入境時檢測將從抗原定性檢測改爲PCR檢測和抗原定量檢測;不增加從中國大陸飛往日本航班班次等。
3年疫情,各國出入境政策變化,航班減量,機票價格飆升等因素,使國際人員流動的不確定性大增,無數海外學子不得已或放棄或推遲迴國與親人團聚的機會。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日本一直實行相對嚴格的入境防疫侷限。3年疫情,3年未回國的留學生並不佔少數。此番中國全境開放,在留學生即將迎來回國自由時,日本對來自中國的入境者實施反向縮緊政策,讓我們來看看在日中國留學生有着怎樣的看法?
邱天——東京大學物理可用能學專業,3年未回國
「上一次回家還是2020年1月份,到現在剛好是3年。我計劃利用即將到來的日本大學春假回國探親。」
受訪人:邱天
邱天2018年9月17日赴日留學,目前爲東京大學博士生。邱天說因爲新冠疫情,他已有三年沒回國了。「上一次回家還是2020年1月份,到現在剛好是3年。我計劃利用即將到來的日本大學春假回國探親,因爲出入境新政策的實施使之有了可能。」
1月8日起,中國入境全面開放。對於此番中國調整防疫措施,作爲一名海外留學生,邱天給予了積極評價:我覺得中國的新入境政策是符合科學規律的。如果一直不放開,無論是對經濟還是對人員往來都會有負面影響。奧密克戎毒株比原始株的毒性減弱,所以放開入境是比較科學的。不過1月8日全面放開,可能稍微操之過急了一點。
對於日本針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入境人員的防疫措施,邱天同樣給予了理解和肯定。他坦率地說,日本這個政策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爲檢測呈陽性才會隔離。隔離陽性人員,我個人覺得並無問題。有病徵的人,應該先養好身體,等病好了再來日本也不遲。另一方面,日本這個緊急入境防疫對策也會隨着中國的疫情形勢進行調整,不會是一個長期的政策,這個防疫措施應該是隻是針對中國這一波疫情而頒佈的。」
疫情3年,讓邱天許久未回國陪伴父母。疫情3年,也讓邱天收穫許多。在他看來,面對疫情首先是要相信科學,對於疫情而言,只要能做到科學防疫,就沒有什麼問題。其次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官媒消息,還是自媒體解讀,都會影響到你自己的判斷。但是,如果你沒有親自體驗過,就無法瞭解真實内容。
「所以我覺得,無論是什麼樣的資訊,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或者保持一個比較中立的狀態,不要太早去下結論,‘讓子彈飛一會兒’。我自己對於政治沒有那麼敏感,就是一軸根據新聞來看待各類政策。我不會只接受一方面的資訊,就馬上做出自己的判斷。不同國家抑或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情,其做法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就拿疫情來說,仔細思忖是非常有意思的:歐美國家很早就放開了;日本是逐步放開,既不是非常嚴厲的封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監管;而中國一開始管控得很嚴,現在也放開了。不同的做法各有利弊,需要因地制宜。我自己是比較open-mind的,感覺不同的方法對應不同的人羣都挺合適的。」
對於在疫情期,堅持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邱天結合自己的抗疫經驗和體驗給出了建議。在他看來中國學生能夠在疫情下選擇海外留學都是很了不起的。與此同時他也提醒那些即將負笈東瀛的準留學生們要保存好自己,做好基本的防護。「現在全世界基本上開放了,留學簽證也大部分恢復正常。因此我還是比較推薦有條件的學生選擇出國,切忌因爲疫情終極因數就隨意推遲或取消自己的留學計劃。」
馮晨——名古屋大學環境學研究科地球環境科學專業,3年未回國
「考慮到此前中國國内較爲嚴格的防疫政策,我一直沒有回國,前些日子國内入境政策開放,我計劃2月回國探親。」
受訪人:馮晨
馮晨,2019年6月在中國本科畢業後選擇去日本留學,同年10月,他考入名古屋大學環境學研究科地球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畢業後繼續操作在名古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至今。
「考慮到此前中國國内較爲嚴格的防疫政策,我一直沒有回國,前些日子國内入境政策開放,我計劃2月回國探親。」
對於中國從1月8日起,調整出入境防疫措施,馮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認爲是非常合適和正確的選擇。首先最直接的影響是國際航班會逐步增加,也將進一步拉低機票的費用。其次,日本國内的中國留學生可以放心回國,國内的朋友也可以順利飛往國外,這樣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人員往來會變得越來越頻繁。我堅信在不久後的將來會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考慮到壓抑許久的民衆的情緒,這種國際交流‘反彈’現象甚至有可能達到更高的水準。畢竟大家許久不見了!還有就是,隨着國際間人員往來的恢復,國内外無論是經濟還是民生,都能有一個可增長的突破口了,最起碼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際觀光,能夠看到復甦的曙光。」馮晨分析說。
對於日本針對中國的疫情所採取的入境升級防疫措施,馮晨說自己完全能夠理解。在他看來,國家政策的決定始終是爲了本國國民着想的。遙想一兩年前,中國國内一直採取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儘可能阻止電腦病毒的蔓延,而當時國外選擇了逐步躺平,即便是陽了,最多也就是靠自覺在家隔離,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的朋友想要回國要受到嚴格的侷限隔離,彼時的我們對於國内的朋友,可能相當於一種隱形的威脅。同樣的,當中國國内放開,傳染人數大幅增加的時候,已經緩慢經歷過數次傳染週期,同時疫苗接種率極高的日本,如果大量國内遊客突然湧入,可能會衝擊日本好不容易形成的疫情環境,所以,日本臨時對從中國入境的旅客加強新冠防疫對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疫情打亂了世界的節奏,給每個人都帶來許多或多或少的影響。3年疫情,3年無法回國探親,令人頗感遺憾,但3年疫情也讓馮晨學會了「韜光養晦」。對於那段特殊的經歷,馮晨記憶猶新:疫情之初,日本開始網課,非必要不去實驗室,生活節奏放慢,買買菜,看看書,做做飯,享受了極爲舒緩的半年時光,這也可以算作一種韜光養晦抑或是一種沉澱。之後日本防疫政策的逐步放開,可以重回實驗室,開始科研工作了。「有了之前的韜光養晦,我也能夠更加專注的進行研究,這種沉澱讓我在學業與生活上都能更進一步。當面對突然且不可控的事件時,不妨放鬆心態,徐徐圖之。」馮晨總結道。
羅逸清——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科,3年未回國
「我很期盼利用春假早日回國探親。」
受訪人:羅逸清
寒來暑往,從疫情放大到現在,羅逸清說她已經有三年沒回國了。
2017年,羅逸清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早稻田大學本科,就讀本科期間,她曾連續3年獲得學部成績優秀表彰和學部代表表彰。疫情期間,她從早稻田大學本科畢業,之後又升入了該校研究生院。
「我很期盼利用春假早日回國探親。」羅逸清思鄉心切,即時關注中日兩國出入境防疫政策變化,她甚至能夠清楚道地出中國入境防疫政策的每一次微調:記得剛開始時,與其他國家一樣,回國時都要經過統一的在酒店隔離,時間是兩週甚至三週。一直到去年6月中旬,開始了7+3模式,從11月11日起,開始5+3模式,眼看着隔離期越來越短,當大家都期待傳說中的從1月3日起開始0+3模式,突然傳來了0+0模式,也就是徹底放開的消息,大家都很高興。疫情防疫政策,讓航班班次減量,這也是機票長期高價的終極因數,更是留學生最爲關注的。「放開了入境侷限,又取消了航班上座率的侷限,意味着航空公司將會快速恢復國際航班,這樣一來機票價格將會大幅下降。並且沒有長時間的隔離需求,日本寒假比較短,這次政策的改變,讓沒能回國的遊子這次也終於可以回家了。」
至於返日時,是否會因爲日本入境防疫政策調整帶來不便,羅逸清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於日本政府頒佈的臨時入境防疫措施,日本國内的反應也出現了強烈的差別。有聲音認爲這一措施不夠,還應該加碼;也有聲音對這一措施的必要性表示懷疑。突如其來頒佈的措施確實讓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中國國内也有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的聲音都是可以理解的。首先這樣的舉措是爲了避免有可能出現的新的電腦病毒株進入日本,而且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強調這些是臨時措施,將根據中國國内的疫情靈活因應。其次,目前中國新冠疫情處於高峰值期,等到峰值逐步下降,相信日本的出入境政策會逐漸放寬回到疫情前的狀態。」
對於可以免隔離而輕鬆回國,繼而日本又出臺新對策,在日中國留學生群體反應,羅逸清說:我們同學之間時有說起這件事,因爲1月22日是中國的春節,很多同學歸心似箭。目前在日中國留學生大體可分成「立即回國派」和「繼續操作觀望派」。我個人感覺「再觀望幾個月」的人似乎更多一些,在他們看來‘三年都等了,不差這幾個月’,這類同學寄希望於暑假回國,而且暑假的假期也相對更長一些。總之,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羅逸清是個極有文采的人,問她如何看待三年疫情,她展現出詩情畫意的一面:這三年的疫情對我最大的啓發是,歲月靜好只是美好的願望,世事無常才是日常。多花一些時間去陪伴身邊的人,多花一點時間和家人溝通交流,儘量活好當下,不讓人生留有遺憾,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新冠時代將要過去了,願過去所有的遺憾終成未來驚喜的鋪墊,前路萬般坎坷皆化爲漫山繁花,讓我們告別昨天,以今天和明天之名,祝你我新年快樂!
供稿:陳小牧(日本國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博士後王宇晨協助採訪)
圖片:羅逸清、邱天、馮晨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