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博士後親歷3.16地震:當下去日本留學,還值不值得

2022年03月23日 留學生活
title

東京大學

3月16日晚,日本福島縣附近海域發生芮氏7.3級強烈地震,本次地震影響範圍較大,日本東北及關東地區震感強烈。甚至被認為是自3.11地震以來,震感最強的一次地震。3月1日開始,日本重啟外國人入境政策,外國留學生從本月開始漸次進入日本。日本本國每日以萬計的新冠感染者人數,加之3月16日的地震,無疑給新規留學生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那麼,當下去日本留學,還值不值得?

日本國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博士後王宇晨,作為一名地震和海嘯預警研究的專業人員,在親歷3.16地震後,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親歷3.16地震,作為專業研究者的使命感增強

王宇晨說,3月16日晚上發生的地震是他來日本之後經歷過的最大的地震之一:當時我正在喫東西,感受到了地面輕微的晃動。日本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這樣的事情對於我來講早已是司空見慣,因此輕微的晃動並沒有引起過多的在意。但沒過多久晃動越來越劇烈,屋内的燈突然間全部熄滅,我開始意識到這場地震規模比較大。於是,便立即帶著食物躲進了便所。經過大約一兩分鐘,晃動結束。我開啟陽臺的門窗,發現自己所居住的這一片區域已經全部斷電,窗外其它的建築物也是一片漆黑,只有少數路燈仍然亮著。所幸手機的訊號沒有中斷,我立即通過微信給國内的家人報了平安。同時,我也聯繫上了幾位居住在首都圈的好友,大部分人所居住的區域也遇到了斷電。在黑暗中,我用手機流量緩慢瀏覽著網頁,得知這是一場規模比較大(M 7.3)的地震,震央在日本的東北地區,氣象廳針對東北地區沿岸發出了海嘯警報。

從2016年來日本留學,王宇晨在日本學習生活已超過5個年頭,專業研究方向是地球物理可用能,通俗講就是研究地震和海嘯的預警。5年來他也陸續經歷過幾場規模接近的地震,可以說早已習慣了地震引起的晃動。「但斷電還是頭一次遭遇。在黑暗中感受地面搖晃,不能說完全不害怕,但是我努力讓自己鎮定,做出最有利於自身安全的判斷。」

專業的工作經驗為正確的判斷提供了依據。王宇晨在黑暗中很快判斷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沒有海嘯的風險,因此他選擇了繼續留在家中。在此後的一個小時内,儘管餘震不斷,但規模都比較小,震感也並不強。電力在兩個小時之後恢復,這期間水和天然氣的供應一直是正常的。

title

3.16地震後斷電情況

而對於防災應急儲備,王宇晨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在家裏早已準備好了充足的罐頭食品、乾糧、飲用水等必要的防災物資,即使遇到了大的災害,也能夠有備無患。儘管如此,3.16地震,對他本身觸動較大:這場地震讓他更加意識到了「防災物資」的必要性。如果電力更晚才能恢復,如果水和天然氣的供應遇到了問題,家裏的應急儲備就能夠派上大用場。同時,這場地震也讓他更加感受到了肩負的責任。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我們沒有辦法阻止地震、火山這樣的天然災害發生,但是我們可以建立健全預警體系,提高預警能力,減少次生災害,盡最大的可能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作為一名地球物理可用能的研究人員,在將來的工作中會更加努力。

正規渠道獲取正確資訊,杜絕各種小道消息

資訊社會,關於如何應對地震海嘯等風險的各類《指南》比比皆是。但感知風險與真實風險有著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當下,現代社交媒體發達,微信、微博、Instagram、Twitter、FB、youtube等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許多學生通過在日本的親朋、學長等瞭解到地震感受,其中不乏一些失真的小道消息。這些都可能讓實際沒經歷過地震等災難的中國留學生產生極度的不安和焦慮。

王宇晨認為留學生產生上述心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也是非常能理解的。這種心情體現了對生命的重視,是積極的。儘管如此,他認為留學生不能被這種焦慮不安的心情籠罩,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天然災害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正確面對,做到「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對此,他給出了3點建議:

首先,正因為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經過多年來的總結和進步,在防震救災方面已經非常成熟。日本的房屋質量是比較可靠的,尤其是最近三十年建造的房屋,抗震性能都非常強,即使發生8級左右的地震也不會倒塌。日本的各個單位,每年也都會舉行各種防震演練,在辦公室裏儲備應急食品,建立應急交握網。所以,即將赴日的留學生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地震和颱風一樣,都是常見的天然災害,大家需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它。

其次,留學生在戰術上仍需要對地震等災害給予重視,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有備無患。做到以下幾點至關重要(1)建議留學生到日本後,都要在家裏準備一個防震包,具體的儲備内容包括但不限於:水、食品、手電、口哨、拖鞋等。這樣的防震包可以自行準備,也可在網上直接成套購買。(2)家裏還需儲備一定量的現金。因為當大地震發生之後,電力或網路可能會中斷,導致非現金支付方式無法正常使用。(3)當地震發生之後,切忌驚慌,應在第一時間關閉爐竈,躲到安全的地方(比如便所、堅固的桌子底下)。由於頭部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需要首先考慮保護頭部。(4)當地震結束之後,根據相關資訊和指示,決定是否撤離至應急避難所,因為在地震之後可能會有海嘯或者餘震發生。

title

防震包主要内容

最後,對資訊的判別能力非常重要。資訊時代,現代社交媒體發達,我們每天接觸到的資訊也是魚龍混雜。留學生如被錯誤的資訊誤導,就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學業。應對天然災害,留學生可多關注權威機構的發布的資訊,權威機構包括日本的氣象廳,中國的國家地震臺網等。比如我們可以在社交媒體上關注它們的賬號,在天然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通過正規渠道去獲取正確的資訊,而不是聽信各種小道消息。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從3月1日起,日本重啟外國人入境政策。中旬開始啟動「留學生順利入境計劃」,旨在加速外國留學生入境日本。一些學生(家長)對日本疫情、地震等各種擔心,出現觀望、延緩赴日等情緒。王宇晨對此並不贊同。

日本的疫情相對中國來說當然是非常嚴重的。雖然最近這一個月已經出現了減緩,但每天的確診數仍然高達數萬人。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沒有中國防疫到位,即使是中國香港,每天的新增病例數仍然數以萬計。因此,只要你選擇了去境外留學,就不可避免會遇到疫情,這並不是赴日本留學特有的問題。

實際上,日本的疫情相對歐美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不管是按人口比例的確診數或者死亡數,都處於較低的水平。日本的疫苗接種也井然有序,絕大多數民眾都接種了兩針疫苗,接種比例在G7國家中是最高的,最近加強針的接種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此外,日本的文化中沒有「反口罩文化」,民眾對於佩戴口罩並不牴觸,在大街上和電車上幾乎人人佩戴口罩,有利於保護自己和他人。在歐美國家,偶爾會發生留學生因為戴口罩被當地人歧視的事情,這種事情在日本幾乎從未發生。

title

日本某單位進門處的消毒液,進門消毒已成為人們的習慣

他認為,即將赴日的新規留學生,面對疫情,同樣也應該採取「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正確態度。而不應該被疫情所嚇倒。一方面,奧密克戎的毒性已經大大減弱,20歲左右的學生本來也是重症率機率最低的群體。只要沒有嚴重的基礎疾病,即使感染也並非是很可怕的事情。

另一方面,要做好充足的防護,從戰術上加以重視。接種疫苗是抵抗病毒最好的手段,無論是赴日前還是赴日後,都應該在當地積極接種疫苗,包括加強針。接種完疫苗之後,也要嚴格防護,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儘量避免前往墮胎量過於密集的地方。

他分析說,日本經過將近兩年的封國,終於開放了新規留學生入境,對於等候多時的留學生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他強烈建議各位留學生,務必把握機會,根據學校的安排,及時辦理簽證、購買機票,及時入境。這樣既可以早日享受校園生活,也可以避免後續政策變動引起節外生枝。雖然現在日本看起來是「疫情加地震」雪上加霜,但是只要我們正確對待,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如果問我,當下去日本留學,值不值得?我的回答是:非常值得!在我看來日本仍然有著優質的教育環境和良好的社會氛圍,非常適合留學,天然災害和疫情不會也不應該成為阻礙赴日留學的枷鎖。人各有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受訪者:王宇晨簡介

title

北京大學本科,東京大學碩士、博士,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特別研究員。2016年赴日留學,現為日本國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博士後。曾獲2016年北京市優秀畢業生、2018年日本地球科學學會學生優秀發表獎、2019年日本地震學會學生優秀發表獎、2020年度中國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2021年東京大學理學系研究科研究獎勵賞等榮譽,累計發表SCI論文20篇。

供稿:陳小牧
圖片:王宇晨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