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歡歌笑語繞着彩雲飛。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於誰?屬於你,屬於我,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上世紀八十年代,這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唱響了大江南北。改革開放初期,百廢待興。國家的政策明確了,人民羣衆有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的激情。在國家政策的鼓舞下,當時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掀起了一股出國留學的熱潮。已經在北京化工學院(現北京化工大學)畢業並留校擔任助教的青年楊建中也是「追趕」潮流中的一員。
那個年代的青年都有一股家國情懷,他們追趕潮流不僅僅是爲了「名」和「利」,他們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學習他國的先進技術爲我所用,是那個年代很多年輕人的理想。懷揣這個理想,還有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及在異國他鄉生活的不安等複雜的心情,1985年9月24日,年僅23歲的楊建中作爲自費留學生踏上了去往日本的留學之路。
1985年9月24日去往日本當天攝於北京機場。右一爲年輕的楊建中博士。
楊建中留學的第一站是日本海沿岸的海濱小城福井市,先以研究生的身份(日本的研究生相當於升學考試前的預科生)進入福井大學工學研究科。這個日本北陸地區人口最少的縣,雖然沒有東京、大阪等都會的繁華,但是這裏的人們淳樸、善良,有着滿滿的人情味。楊建中來日本留學前沒有接觸過日語,當時楊建中的指導教授——福井大學的小平教授,這位研究化學的大學教授硬是每天拿出一小時的時間教楊建中學習日語。研究室的其他講師和助教甚至楊建中打工的壽司店的店長也都下意識地幫助楊建中學習日語。就這樣,在周圍人的幫助下以及本人的勤奮努力下,楊建中來日本不到半年不僅順利透過該校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還上了當地電視臺採訪留學生的節目,其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儘管,楊建中出身中科院子弟家庭,父親是世界著名的地理學家,世界第一大乾谷的發現者楊逸疇教授。但是1985年的中國,當時北京市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是每月56元人民幣。所以,楊建中來日本的第二個月就開始在一家壽司店打工。每月只有5萬日元左右打工收入的他,居住在每月五千日元房租,只有三張榻榻米面積的出租屋裏。有時,一天只喫一頓飯。楊建中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堅持下來,除了他有着能喫苦耐勞的品格,還有其他兩點終極因數。一是把楊建中引向學習化學道路的中學時代的關老師的影響,二是來日後日本民衆對這個異國青年的幫助。
在楊建中還是人大附中的一名中學生的時候,化學老師關老師,不僅課講得生動有趣,課下也是跟學生們無話不談。楊建中還清晰地記得,關老師曾經說過,科技興國,學好了化學可以振興國家。儘管楊建中的父親是中科院的地理學專家,又儘管楊建中本人曾經對文科感興趣,他既沒有繼承父親的衣鉢去學習研究地理學,也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學,而是選擇了學習化學,皆因關老師的那句,學好化學可以振興國家!自己選擇的道路,無論有多麼艱難都一定要走到底。
剛來日本時,因爲日語還沒有過關,所以楊建中只好找了一份壽司店刷碗的工作。楊建中打工的壽司店的店長每天在將要關店前,客人少的時侯,把楊建中叫到吧檯前讓他坐下,親自給他作好喫的。楊建中在心裏計算着,每次店長讓楊建中免費喫的料理如果賣給客人,可是自己一個月的房租錢啊。壽司店的店長除了在生活上給予楊建中無微不至的關懷,工作中也有意識地教楊建中日語和日本文化。來日本一年多後,楊建中能夠說流利的日語了,並在學校的介紹下又找到一份教中文的兼職。但是,楊建中捨不得給予他很多幫助的壽司店,所以,壽司店的兼職一直幹到他碩士課程畢業離開福井市爲止。
透過教中文的兼職,楊建中也很快跟學員們打成一片。楊建中教給他們中文,他們教給楊建中日本文化。週末的時候開輪胎楊建中出去轉轉,請他喫飯。這些善良樸實的日本老百姓給這位在異國他鄉奮鬥的中國留學生送去了親人般的溫暖,也正是從那時起,楊建中意識到了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1988年春天,楊建中碩士畢業了。畢業的同時他考取了大阪市立大學博士課程。儘管不捨,還是不得不離開不僅教授他專業知識還教過他日語的指導教授、講師和助教,離開給過他很多幫助的壽司店,離開熱心的中文學習班的學員們,離開美麗的福井大學,離開那個撒過汗水也留下笑聲,裝滿青春回憶的北陸小城。
與碩士課程指導教授,福井大學小平教授一家的合影。前排中央爲楊建中博士。
與中文教室學員們的合影。前排中央爲楊建中博士。
與壽司店店長谷川店長的合影。右一爲楊建中博士。
楊建中留學的第二站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市、國際都會大阪。來大阪後,楊建中又找了一份教中文的兼職。都會的繁華好像並沒有打動他,楊建中仍然每天過着來往學校、宿舍、中文教室,三點一線簡單又充實的留學生活。跟以前有所不同的是,進入博士課程的楊建中把學習狂魔的「本性」發揮到了極致。每天作實驗到深夜,實驗結果出來後整理寫成論文發表於學術雜誌。每次去郵局郵寄投稿論文,都是一路小跑。楊建中在攻讀博士課程期間,在國際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多達十幾篇,遠遠超過獲博士學位所規定的篇數。
與博士課程的指導教授,大阪市立大學的大津教授的合影。右一爲楊建中博士。
1991年春天,楊建中取得大阪市立大學應用化學系巨分子化學專業的博士學位。爲了繼續操作在專業方面深入學習,楊建中申請了去美國的大學作博士後,並於當年的6月份渡美,先後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立大學化學系巨分子化學專業和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化學系巨分子化學專業作博士後。
常年的海外學習、工作與生活,使此時的楊建中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學術方面自不必說,生活方面也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習慣和不怕困難的頑強精神。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當初抱着「學好化學,振興國家」這一理想的青年,逐漸變成了「我學到的知識,能爲整個社會做點什麼」,雖然他依然深愛着自己的祖國。走南闖北這麼多年,無論走到哪裏都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有了大家的幫助才有今天的自己,是自己回報社會的時候了!
美國博士後時代,在學會發表的楊建中博士。
1994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化學系巨分子化學專業做博士後的楊建中恰逢寶潔公司進校園招聘。當時的美國經濟還很蕭條,就業也比較困難。到大學校園招聘的公司也很少,而且寶潔公司的招聘名額只有一人,儘管這樣,楊建中還是決定試一試。過關斬將,楊建中從衆多的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在第一個孩子呱呱誕生的當天收到寶潔公司錄取通知書的楊建中真乃雙喜臨門。
「頭屑去無蹤,秀髮更出衆」、「擁有健康,當然亮澤」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視廣告最流行的洗髮水廣告詞還記得嗎?是的,這是海飛絲洗髮水和潘婷洗髮水的廣告詞。記得當年,筆者周圍很多年輕的女性省喫儉用就爲買一瓶「電視上看到的洗髮水」。現在,海飛絲、潘婷、沙宣、飄柔,這些早已在中國甚至全球家喻戶曉並被消費者身份鑑定的洗髮水,有誰知道,爲這些洗髮水提供技術服務的是一位年輕的華裔科學家,他就是楊建中!能爲全球億萬消費者提供洗髮水方面的技術服務,楊建中百感交集。
在寶潔公司美國本部工作了三年的楊建中適逢寶潔公司在日本建立亞太地區研發中心,由於楊建中熟悉日本的情況,所以被派回了日本工作。回到日本的楊建中1996年4月至1998年9月,任寶潔公司神戶(日本)國際美髮護髮研究中心、沙宣慕絲配方研究的技術負責人。1998年10月至2002 年11月,任寶潔公司神戶(日本)國際美髮護髮研究中心、潘婷配套洗髮精及護髮素技術及配方研究的課題帶頭人。潤妍新型免洗護髮素開發的技術顧問。2002年12月,年僅40歲的楊建中升任日本研發中心首位護髮產品研發首席科學家,是寶潔公司全球護髮產品開發的最高技術權威,同時擔任寶潔公司中國對外關系部門技術顧問。
供職於寶潔公司時代的楊建中博士。
供職於寶潔公司,參加潘婷發佈會時與藝人蕭亞軒互動。
代表寶潔公司在中國化妝品行業大會演講獲獎時的楊建中博士。
被寶潔公司身份鑑定的楊建中在薪金與福利待遇方面等當然也很豐厚。舉一個小小的例子,楊建中的孩子們所讀國際學校每年的學費相當於日本大學副教授的年收入,而這部分錢是由寶潔公司報銷的。這樣的薪金與福利待遇是很多人都求之不得的。但彼時的楊建中經常想的一個問題是,我這樣「獨善其身」行嗎?我應該爲生我養我的祖國及我的第二故鄉日本作點什麼!
懷着這種感恩的心情,楊建中於2009年辭去寶潔公司的工作,並於2010年1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美研創新株式會社。楊建中說自己是一名技術專家並沒有經營管理的經驗。成立自己的公司並未將賺錢作爲唯一的目的,而是抓住自身強項的「技術」和「中日」這兩個關鍵詞,本着爲中日兩國化妝品行業作貢獻,也不會追求所謂的做大做強。楊建中自嘲自己是經營者中的「另類」。
抓住自身強項的「技術」和「中日」這兩個關鍵詞,爲中日兩國化妝品行業作貢獻,楊建中說到也做到了。美研創新株式會社成立十多年來,一直爲中日兩國的化妝品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爲促進中日兩國的化妝品行業的交流與合作,2012年由楊建中發起成立了「一般社團法人日中化妝品國際交流協會」,由楊建中本人擔任理事長。目前,有中日兩國一百五十多家化妝品企業加入該協會成爲會員。協會透過會員專用網頁、微信公衆號等形式面向雙方的會員單位介紹對方市場和行業的最新動向。疫情前,協會每年都會在日本舉辦邀請中方會員企業代表參加的交流活動,促進中日兩國會員企業進行交流訪問。疫情期間,這種交流透過網際網路進行。協會還積極促進雙方會員企業一對一的合作。比如,去年九月雲南白藥和Pola公司舉辦線上簽約儀式,這個合作就是該協會促成的。
中國的化妝品行業雖然比日本起步晚,但隊形變換很快。楊建中堅信,中國的品牌化妝品也會在日本流行。幫助中國的高端護膚品品牌打入日本市場也是「一般社團法人日中化妝品國際交流協會」的理念之一。本着這個理念,美研創新株式會社2019年將其中國合作企業——中國最大的中草藥企業雲南白藥的「漢方」概念的高端護膚品牌「採之汲」引入日本市場,獲得了不少日本客戶的喜愛。
主要爲中日兩國的化妝品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的美研創新株式會社一直沒有出過自己的產品,十年磨一劍,去年,該會社以十幾年集大成的技術成果,首次在日本市場推出了OR品牌的系列洗髮護髮產品。OR品牌有滋養和清爽兩個系列,除兩個系列的洗髮水和護髮素,還有一款發膜和一款美容液共六個產品。該產品一經問世,僅半年時間一舉打入幾千家日本的精品店和藥妝店。當筆者讓楊建中社長進一步詳細介紹這個系列的產品時,楊社長說,我只想把我的經歷告訴大家,希望特別是對年輕人有所啓發,就不要佔用媒體的篇章爲我公司的產品做廣告了吧。嗯,的確是一個「另類」的經營者。
楊建中的團隊現在正在重點攻關作爲頭皮護理最高層面的防脫髮技術。因爲精神壓力等影響,現在有脫髮煩惱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占人口的六分之一,日本高達20%以上。楊建中團隊現在以獲得諾貝爾獎的自噬理論爲基礎,開發可以幫助提高毛囊幹細胞自噬活性的有效成分,有可能一兩年内實施商品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美研創新株式會社十幾年集大成的技術成果,OR品牌系列。
楊建中博士近照。
後記
看了楊建中博士的履歷後,很多讀者也許會這樣認爲,人家腦瓜靈,家庭出身好,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這種想法也對,也不對。楊建中當年來日本留學,他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其他方面都沒有依靠家裏的援助,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楊建中也不認爲自己腦瓜靈,甚至覺得自己很愚笨。若說他一點也沒有得到來自家庭的「關照」也是不對的。楊建中從自己的父親楊逸疇教授——這位中科院老科學家身上學到了「愚鈍者堅持」這個道理,使他受用終生。
自己選擇的道路不被外力干擾堅持走下去,也許是這個「物騷」的時代所缺少的精神。楊建中是幸運的,因爲在他的人生中總有能影響他的人出現。父親如此,來日本後的兩位指導教授也如此。這些給予楊建中人生影響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淡薄名利,幾十年如一日追求探索一個目標,終成某一領域的大家。
楊建中博士是旅日留學的大前輩,當筆者問楊博士想對年輕的留學生說點什麼時,楊博士說,留學是人生的一段寶貴的經歷,也是一段艱苦的歷程。需要克服語言,文化,經濟上的種種困難。因爲年輕,所以能夠喫苦;也正因爲年輕,才可以收穫到能夠改變人生的寶貴經歷。希望大家抱着積極的心態去經歷和體會,不僅僅侷限於專業知識的學習,更不要過度地追求兼職帶來的經濟效益。
年輕的時候就是要透過交學費來換經歷。我本人是32歲才加入寶潔公司的,那之前一直在學校裏,收入只能勉強維持生存,但經歷卻爲以後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我帶着技術方面絕對的自信走入社會時,感覺容易受人尊重,很多事情都相對容易。當問到楊博士想對正在創業或想要創業的人說點什麼時,楊博士說,如果說公司以越大越好的標準來看,我不能算是成功。我只想以自己積累的技術和對中日差異的深刻理解,爲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做些貢獻,從而在行業内有一些影響力。所以,我的創業經歷可能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說參考價值不大。但我還是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一貫原則,即眼光要放長遠,重視自身的信用與信譽,而不是過度追逐眼前利益。
因爲疫情關係,筆者是透過書面形式採訪楊博士。楊博士收到我的採訪問題發來一條資訊:截止到什麼時候?我答:3月10日。3月9日傍晚,楊博士透過書面形式回答了我所有的問題並提供了照片。重視自身的信用與信譽,是從平時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的。這位專家型社長自嘲自己是經營者中的另類,但從另外的角度看,楊博士又是一位優秀的經營者。因爲,他具備了優秀經營者的特質---人文修養,嚴於律己,社會責任。
文 張燕波
圖片 美研創新株式會社社長 楊建中博士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