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一起去散步?」
晚飯後,住在二樓的同學站在門口將身子探了進來。
正好閒來無事,加上室友一行四人便開啓了家近邊的「探索之旅」。走出門回望宿舍,十幾個房間幾乎沒有亮燈的窗戶。前輩們都去打工了,留下我們幾個新生也只能出去走一走散散心了。
多年後回訪,曾經的宿舍已經改建。但在我眼中依舊是那幢木製的二層小樓
四月中旬的傍晚還殘存着一絲涼意。外面已然是萬家燈火,穿着西服打着領帶的上班族步履匆匆,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爭分奪秒地往回趕,與閒庭信步的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爲離車站有些距離的緣由,住所的周圍比較安靜。沒有太多的高層住宅,更多的是獨院式住宅。在日本,這種房屋構造叫做一戶建,以二層居多。臨道而建,土地有限的就連院子也沒有。所以很多人都會將一樓建成停車場。各家各戶的門前擺放着見過的沒見過的盆盆草草,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入戶門的牆壁上都貼着姓銘牌,寫着這家主人的姓(注:因爲日本是婚後隨夫姓,所以一家人的姓氏是統一的)。剛到日本的時候,着實有些喫驚。這豈不是明擺着將自己的個人資訊暴露在外了嗎?在日本,無論是一戶建還是住宅樓的住戶,門口或者信箱上大都均貼有姓銘牌。
據史料記載,姓銘牌的做法是從明治四年開始的。始因當時的政府制定並頒佈了《戶籍法》,庶民也得到了擁有姓氏的權利。也是在這一年,郵政制度開始起航,爲了方便信件的投遞,姓銘牌開始普及並延續至今。
不知走了多久,逛到了一幢公寓的樓下,樓前的空曠處放着一張沙發很是顯眼。鐵質的框架肉眼可見的結實,深藍電腦色的布罩並沒有髒舊。仔細一看居然是可以摺疊的沙發牀。在靠背處貼着一張紙,上面用工整的字跡寫道:「如果需要請拿走」(日語:ご自由にお持ちください)。
雖然來到日本不足兩個星期,但這個我們居然看懂了。瞬時間,四個人喜出望外。馬上決定帶它回家。
兩前兩後地抬着,然而敦實的鐵架沙發牀對於四個女生來講,並不是一個輕鬆的重量。但喜出望外戰勝了身體疲勞。歇歇停停也順利回到了家。
這件家俱被安排在了我和室友的房間,終極因數是我們的房間在一樓。從此四個人聚在一起網路聊天系統的時間又多了一份舒適。回到家後我們還是久久不能平靜,難以置信撿到這麼好的家俱。環顧四周,蝸舍荊扉中顯得有些龐大。我們用消毒紙巾好好地擦拭了一番,心中充斥着小小的幸福感。
但凡來過日本的朋友都會異口同聲誇讚日本街道的清潔度。衆所周知,日本平地面積只佔國土面積的30%,地少人多。一線城市更可謂寸土寸金。公寓與公寓的間距有的甚至不超過一米。人口密度如此之大但是街道爲何會這麼幹淨呢?而且馬路上也少見廢棄物箱。
日本的孩子還在幼稚園的時候就會接受廢棄物分類的教育,養成了不亂扔廢棄物的好習慣。很多幼稚園或者小學的郊遊,需準備的攜帶物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就是「裝廢棄物的袋子」。平時生活中,在沒有廢棄物箱的情況下孩子們也是會把廢棄物放進自己的口袋或者書包裏,拿回家再扔掉。
如果說教育是終極因數之一,更加起作用的就是極其嚴格的廢棄物分類以及回收制度了。
比如說我們撿到的那張沙發牀。在日本,類似這種大型家俱以及電器類的丟棄都是收費的。小到一個檯燈或者電鍋,大到家俱牀墊等等。價格也是根據種類和大小均不同。丟棄時需要提前申請。一般需在自己所居住的政府機關申請。可以打電話術也可網上預約。現在很多的自治體政府官網都設有中文網頁,政府大樓裏的各個視窗也都有會中文的工作人員。日語不是很好也不必擔心,可以隨時去諮詢。在網上申請時選擇自己想要扔掉的物品,網站就會依據類別報價手續費。之後去便利店買相應價格的廢棄物回收禮券(日語:有料粗大ごみ処理券)即可。
大件廢棄物的回收手續費一覽表(出自東京都港區政府官網)
但如果是年末大掃除或者搬家高峰期,很有可能要排到很晚。所以搬家前準備扔掉一些舊物品時務必要調整好自己的時間提前預約。在廢棄物回收禮券上寫好姓名後貼在相應物品上。然後在前一天晚上或者當天早上將想要丟棄的物品放到指定的地點就可以了(一般都是自己住宅的門前或者公寓的入口處)。
東京都八王子市的兩種大型廢棄物處理券(照片:JST客觀日本)
話說我們撿到的沙發牀上除了那張紙條以外並未貼有任何的廢棄物回收禮券以及標識。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放在路邊或者家門口求帶走的物件不在少數。物品也是多種多樣。大到家俱牀具,小到杯子手套等等。如果沒有人撿走,主人還得在回收大型廢棄物之前購買廢棄物回收處理券貼上,讓市政收走。
爲了省去每天上學坐捷運的月票錢,自己買了一輛小腳踏車。自以爲打瞭如意算盤的我萬萬沒想到的是,東京街頭居然不可以隨便停放腳踏車。本以爲有了腳踏車我可以實施行動自由,未曾想每次爲要找那爲數不多的免費停車場而心力交瘁。有一天放學路過超級市場便進去買了點東西,前前後後應該不足半個小時,走出超級市場門口的瞬間就已經看見車把上有張鮮豔的粉紅色紙條在迎風飄舞了。傳聞中的腳踏車版的「違章警告單」。
各種各樣的腳踏車違章停放警告單(出自東京都杉並區政府官網)
然而,僥倖並沒有很多次。我的腳踏車在某一天裏,消失了。同樣是放在了車站的附近,特意放進了一個小衚衕,但坐電車辦完事歸來發現已經不見了蹤影。悻悻地回到宿舍有學姐跟我講很有可能是被拖走了。原來,被貼「紅牌警告」之後過了一定時間,如果車主還沒有帶腳踏車離開就會被拖走。果不其然,過了幾天區裏來了信,大概内容就是說我停放在了違章區域,政府依法將其拖走了。通知我如想領回需在30天内到指定地點認養。下面備註了繳費的價格爲3000日元(現匯率摺合人民幣170元左右)。這個金額是根據各居住區域政府規定而不同的。普通腳踏車一般在2000~5000日元左右。
照着信件上的位址,來到了違規腳踏車放置場地。我操着不熟練的日語認錯道歉交罰鍰。對方也是耐心地教育批評再叮囑。
陌生的環境,就是在適應中成長,在經歷中積累經驗。
規章制度無疑是爲了讓我們的生活起居變得更加舒適。就比如丟棄廢棄物,如果不設置有償丟棄的制度,居住環境就會惡化。再比如腳踏車的違法停放,對於取締腳踏車違章停放的制度,東京都内23個區的政府官網上,均有如下說法:「腳踏車是不分老幼爲物件的既環保又健體的一種交通工具,但如果在車站等禁停區域隨意放置的話,不僅給步行者帶來不便,也會阻礙汽車等交通的順暢,除此也會降低城市的美感,甚至從防災的角度上考慮都是存在安全隱患的」。的確,日本是一個天然災害極多的國家。大都市人口密集,一旦發生地面震動、海嘯等突發狀況,沒有一個暢通無阻的道路後果是不堪設想。從那以後,我自己也加強了注意。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入學以後,教務處的老師每次開會都要反反複復提醒我們要遵紀守法,腳踏實地,給我們講日語裏也有「入鄉隨俗」這句話。想要快速地適應這個國度,就要尊重其文化,遵守其制度。
現在回想,很是感謝。一羣十幾歲初出茅廬的留學生。羽翼尚未豐滿,社會經驗也不成熟,處在一個人生觀與價值觀均沒有具象化的年齡段。比起自己一個一個地去碰壁然後再從中領會,老師的苦口婆心未嘗不是一種捷徑。(未完待續)
供稿:安寧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