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大幅升級,對全球數十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日本也難於置身其外。川普政府對日本的關稅政策持續升級,主要圍繞貿易逆差、汽車和農產品等問題施壓,並設定7月9日為談判最後期限。目前日本對美出口商品普遍適用10%的「基準關稅」。汽車及零部件維持2024年政策,即25%的額外關稅;鋼鐵和鋁的關稅在6月4日上調為50%。日本時間7月8日上午1點過,川普總統在其自己的SNS上公佈了一批對貿易對方的新關稅。其中針對日本的對等關稅為25%(即將基準關稅由10%提升為25%),新關稅從8月1日起生效。

關稅戰帶來的不確定性對日本企業尤其是全球化的大企業影響很大,如何評估關稅戰升級帶來的影響,重新布局產業鏈是各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與迫切的課題。
日本擁有眾多全球化企業,尤其是在製造業、IT產業和汽車行業。根據2025年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發佈的「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榜單,在技術研究和創新領域引領全球的100家企業/機構裏,日本有33家企業與機構入選,是全球上榜企業最多的國家。這些企業包括:豐田汽車、本田技研工業、索尼集團、松下控股、佳能、以及三菱電機、日立製作所等。
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對美出口額達21.3萬億日元,其中汽車及零部件佔比34%(約7.2萬億日元)。
川普政府2025年的關稅政策主要針對汽車、鋼鐵、鋁及部分高科技產品,對日本企業影響顯著。
2024年日本對美汽車出口137萬輛,佔其全球出口的20%。若關稅升至30%~35%,日本車企(豐田、本田、日產等)利潤可能下降17%-44%。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6日發表的《美國關稅對汽車業造成1.7萬億日元打擊》一文,2025年美國反復變化的關稅政策,正使企業的業績波動不定。上市的36家主要公司預計,在2026年第一季度,因關稅導致的利潤減少將達到總計2.6萬億日元,其中約七成(約1.7萬億日元)為汽車行業所承受。
2024年日本對美鋼鐵出口118萬噸(價值3027億日元),佔日本對美出口的1.4%,關稅將削弱其競爭力。
直接受關稅衝擊的企業(汽車、鋼鐵、鋁):約佔日本對美出口企業的30%-40%(以出口額計算)。因供應鏈調整、貿易成本上升,可能影響50%以上的日本企業,尤其是依賴美國市場的公司。
在複雜的全球供應鏈背景下,日本企業需要系統性地評估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並制定應對策略。其中,理論上一般採取的有代表性的關鍵評估向度和方法有下述幾種。
1. 供應鏈成本影響評估:如直接關稅成本測算(分層及演算法,按產品HS編碼逐項計算新增關稅。以及疊加效應評估,即考慮中間品關稅,如中國產零部件經日本組裝後出口美國需疊加多重關稅);供應鏈重新框架成本分析;以及替代供應商可行性分析等等。
2. 市場動態模擬:包括價格彈性模型與競爭格局推演等。
3. 政策情景規劃以及戰略響應工具箱。
4. 數字化評估平台建設。
如果有效地運用這種結構化評估體系,日本企業可望將關稅衝擊的應對周期從傳統3-6個月縮短至4周內,理論上企業損失控製效果將提升40-60%。
然而,應對突發的關稅變動,涉及到複雜而龐大的全球供應鏈,傳統的供應鏈管理難以迅速應對這些風險。其內容涵蓋供應鏈的重新框架、價格的重新定義、與供應商的交涉、對競爭對手的評估等等。從原材料到製成品,涉及到成百上千的供應商。對於複雜的工業製品,材料與部件可能有成千上萬。牽一髮而動全身,做到準確的調整,其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重新審視業務連續性計劃、增強供應鏈韌性已成為當務之急。
傳統的關稅應對大多采用業務縱向管理的方法,即由專業團隊各司分析、採購、財務等職能,難以即時協作。於是,採用人工智慧(AI)應對關稅就成為呼之欲出的需求。
據《日本經濟新聞》早報7月2日報導,富士通(Fujitsu)公司將於7月2日開始向汽車等製造業提供IT服務,計算因美國川普政府關稅措施導致的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富士通DI PaaS全貌圖(提供:富士通)
報導稱,除了可以分析關稅引起的成本變動等,該服務還可以利用AI測定採購方變更時的效果,應對計算系統化的需求,支持最佳的經營判斷。
富士通推出的這款面向企業的雲端數據智慧平台叫「Fujitsu Data Intelligence Platform as a Service (簡稱DI PaaS)」。該平台旨在幫助組織高效地管理、分析數據,並利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I/ML)技術驅動業務決策。瀏覽該公司官網,得知該平台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核心功能:支持數據整合與管理,支持多原始資料融合;允許AI/ML賦能,可預置涵蓋製造業的設備預測性維護、零售需求預測等垂直領域的行業模型;支持安全與合規操作,以應對供應鏈上涉及的相關國際法規;採用彈性資源調度的容器化架構,可動態擴展算力資源。
2. 典型應用場景:涵蓋製造業、金融、醫療、以及零售業等等
3. 與關稅影響分析的結合點:可提供供應鏈韌性評估。即DI PaaS平台可整合關稅數據、物流成本、供應商網路,構建數字孿生模型,模擬不同稅率場景下的最優供應路徑。可提供即時風險預警,譬如接入美國CBP(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的關稅更新API,自動觸發供應鏈調整預案。
4. 競爭優勢:作為計算機廠商,富士通硬體深度優化。與Fujitsu PRIMERGY伺服器協同,實現高性能計算(如量子啟發優化演算法)。富士通有「高嶺」這樣立足日本的日語AI大模型,可以實現日本市場定製化。
5. 侷限性:該服務是基於富士通的服務架構,因此傳統企業需配套Fujitsu的諮詢服務(平均3-6個月實施周期)。與SAP等第三方系統的整合需額外配置。
從富士通的案例可以看出,面對不可預測的關稅變動以及當今複雜萬變的國際地緣政治形勢,對複雜的全球供應鏈做出臨機應變的調整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僅靠傳統的模型、理論,以及業務管理方式已經難於應對。因此,將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I/ML)應用於該領域,既可以解決企業的燃眉之急,也為技術創新開啟了新的天地。通過引進AI技術,投資基於即時數據分析的快速靈活戰略的企業,不僅可以保護利潤率,還可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抗壓力,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建立競爭優勢。
供稿 / 戴維
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