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2020年版日本《科技白皮書》預測38項新技術 ,「新冠電腦病毒將大幅改變社會形態」

2020年06月22日 科學・技術獎

日本文部科學省編撰的題爲「科學技術拓展未來社會的可能性和選項」——2020年版《科技白皮書》,已於6月16日在日本政府的内閣會議上透過。白皮書首次把對未來的預測做成了特輯,並用大幅插圖描繪了2040年的社會形態。白皮書中指出,隨着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症(COVID-19)的蔓延,今後「社會形態很可能會發生鉅變」。另外還提出,需要「基於深刻的洞察力」推進科技振興。

title

「2040年的社會」,選自2020年版《科技白皮書》插圖(文部科學省提供)

新冠電腦病毒「改變以往理所當然的價值觀」

白皮書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介紹了日本政府抗擊新冠電腦病毒疫情的措施。在今年3月份實施的國民意識調查中,作爲政府抗擊傳染病應該採取的措施,60%的人表示應「推進研發」,由此可見「日本國民非常關注對傳染病的研究」。

白皮書中寫道,隨着疫情擴散,日常生活、公共服務和各類產業都受到了打擊,社會的嚴重停滯「是一個轉折點,正在大大改變人們以往覺得理所當然的價值觀」。白皮書認爲需要加速實施當前第5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的 「Society 5.0」 超智慧社會。另外白皮書還強調,要想解決日益複雜的各項課題,自然科學與人文和社會科學開展合作至關重要。

未來預測:「傳染病感測器」將實用化

文部科學省下屬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每5年實施一次科學技術預測調查。白皮書中援引2019年11月公佈的第11次調查結果,強調未來將「重新思考以及重振人性,實施柔性社會」。例如,2030年人造肉等食品3D列印技術將實用化,2033年小城市將成爲100%利用再生能源實施的智慧城市,2034年將實施人和動物可以對話的便攜對話裝置等。

關於傳染病及相關對策,白皮書中預測,遠程冶癒將於2030年、手掌大小的傳染病感測器將於2031年、遙控遠方的人和機器人一起工作及運動的技術將於2033年實施實用化。

不過,白皮書中表示,上述預測做出後發生了新冠疫情,由此可能會對預測的技術和服務的實施時間「產生影響」。透過重點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等,有些技術可能比預測的時間更早實用化。

白皮書中基於預測轉列了未來社會示意圖,描繪了2040年人們在街上隨時隨地利用38項新技術和服務的情形。

推遲的奧運將成爲展示科技實力的好場所

關於推遲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和帕運,白皮書中指出:「將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科技實力」,並介紹了具體事例,比如爲宣傳實施低碳社會而備受關注的氫能源,東京奧運聖火臺和火炬的燃料都將使用氫;大會將導入多語言語音翻譯技術和高性能面部識別系統,2025年的大阪·關西世博會則將在會場上體現什麼是Society 5.0超智慧社會。

白皮書中還刊登了2019年12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先生的撰稿。吉野強調說,人類將透過融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等新技術和新概念實施「第四次工業革命」並解決環境問題。吉野還重申了自己一直以來的主張:「真正的永續發展社會將在2035年前後實施」。這是諾貝爾獎得主首次爲《科技白皮書》撰稿。

關於政府的立法措施,白皮書仲介紹,已向日本國會提交在現行《科學技術基本法》的基礎上增加了振興人文科學相關技術和創新的《科學技術與創新基本法案》,另外還介紹了關於制定2021年度起動的新一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的討論情況。作爲推進研發的機制,書中列舉了「登月型研發制度」和「創新中心(COI)專案」。此外還介紹了可以讓參觀者瞭解身邊尖端技術的日本科學未來館(東京都江東區)的展示等。

白皮書中還有很多專欄介紹了日本科技政策和成果,比如以日本地名命名的地質年代「千葉期(Chibanian)」獲得國際身份鑑定,從深海採集的微生物「古菌」培養成功等。

「將成爲很多人思考未來的材料」

白皮書的第二部分整理了日本政府2019年度實施的科技振興政策。

關於2020年版白皮書,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局企劃評價課的橫井理夫課長表示:「最重要的不是社會是否按照預測向未來隊形變換,而是希望能透過白皮書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共同來思考應該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爲此需要什麼樣的技術」。

title

2020年版《科技白皮書》封面(文部科學省提供)

參考資料
2020年版《科技白皮書》 原文

日語原文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編輯部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