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内閣會議透過《科學技術・創新白皮書》,要點是「實施科技立國」

2022年07月05日 科學・技術獎

6月14日,日本政府在内閣會議上透過了「2021年度關於振興科技創新的年度報告」,也即2022年版科技創新白皮書。此次的白皮書以岸田内閣的增長戰略爲支柱,提出了科技立國的方針。日本的《第6期科技創新基本計劃》中也提出要「恢復世界最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所以此次白皮書實爲「日本的科研能力~實施科技立國~」特輯。

title

《科學技術・創新白皮書》封面(供圖:文部科學省)

title

《科學技術・創新白皮書》封底(供圖:文部科學省)

《科學技術・創新白皮書》的第一章就論文數量、頂級論文、大學等的研究人員數量、研究時間佔比及研發經費等的變化與主要國家進行了比較,分析了日本的科研能力的現狀與課題。本世紀日本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彰顯了巨大的存在感,但論文數量由20年前的第二位降至第四位,Top 10%的論文從第四位降至第十位。從各組織的論文數量來看,國立大學從2000年代中期以來呈下降趨勢,2016年開始轉爲微增。私立大學一直處於持續增加趨勢,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從2000年代中期開始處於下降趨勢。自1996年以來,企業從經濟泡沫破滅後的5年裏的,一直處於下降趨勢。日本的論文有70%以上出自大學,論文數量佔比較高的前4名大學和地方國立大學的論文數量及Top 10%論文數量均在減量。

關於論文數量的增減,白皮書分析認爲,1980年代後半期至1990年代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博士生數量和教師數量增加,2000年代中期至2010年減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師的研究時間佔比下降和教師數量增長停滯,2010年代減量的主要因素與博士生數量和原料費等直接關係到研究費用的增長與停滯。

在針對研究人員的問卷調查中,關於影響研究績效提高的制約因素,回答最多的是研究時間,其次是研究資金、研究人才和研究環境,但實際的研究時間逐年減量,過重的教育負擔、大學的管理工作以及基礎經費不足等導致的研究資金不足都影響了論文的產出。

人才方面,年輕人的減量已成爲主要問題。從不同年齡層的大學本職教師的構成比例變化來看,40歲以下的教師佔比一直在下降,2001年佔29.5%,2019年已降至22.1%。另一方面,50~59歲以及60歲以上的教師佔比不斷升高,2019年分別增至28.1%和19.8%。

大學院的博士課程入學人數在2003年達到頂峯後開始逐漸減量,2021年約爲1.5萬人。在職人士考入博士課程的人數呈擧升趨勢,與2003年相比,在總人數中的佔比增至約2倍,但從碩士課程升入博士課程等的升學率呈下降趨勢,2021年爲9.7%。

以2000年爲1的大學部門研發費用(名義金額:按OECD購買力平價換算)變化情況如下:主要國家均增長近2~5倍,而日本減至0.9。中國則增至23.4倍。

第二章回顧了最近二十幾年的科技創新政策,介紹了國立大學和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的法人化、雙重支援系統、科研經費補貼和戰略性創造研究推進項目等,第三章介紹了支援青年研究人員和博士生以及改善研究環境的措施。

第四章介紹了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社會,並進行創新的舉措。日本存在的課題之一是,研發成果有時未能應用於現實問題的解決或應用於社會。爲此,日本將透過各級政府部門合作推進跨領域的措施,透過官產學研合作,開展從基礎研究到實用化和商業化的全面戰略性創新創造專案(SIP)等。另外,白皮書還介紹了爲因應日益複雜的社會課題,利用融合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所有「知識」的「綜合知識」舉措,以及針對新冠電腦病毒進行的研發和取得的成果等。

關於封面
封面設計:Manga Designers Lab公司
白皮書的封面由Manga Designers Lab公司提供創意、設計並轉列。封面透過綜合自然科學的「知識」及人文社科的「知識」等多種知識,展示了「綜合知識」的活力。封面還透過匯聚與聯繫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展示了知識的活力噴湧而出的景象。封底則描繪了蒲公英種飛舞的畫面,表現了知識的活力不斷催生新價值,拓展未來的情形。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