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JXTG能源公司、千代田化工建設公司及國立大學法人東京大學與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QUT)合作,全球首次成功驗證了先在澳大利亞低成本製造有機氫化物後,然後再在日本提取氫的技術。
此次在東京大學主導的構築氫供應鏈社會的合作研究項目中,應用了JXTG能源擁有的有機氫化物電解合成技術、QUT擁有的高效率追蹤型光伏發電系統及千代田化工建設擁有的氫提取技術。

圖1:技術驗證流程
這項技術驗證的特點是,為降低氫的成本,擴大氫的利用,簡化了有機氫化物的製造工序(圖2)。以前在存儲和運輸氫時,需要將水電解生成的氫存儲到儲氫罐中,暫時轉化為有機氫化物之一的甲基環己烷(以下稱「MCH」)後再運輸。但此次的技術驗證通過採用從水和甲苯中直接製造MCH的「有機氫化物電解合成法」,與原方法相比大幅簡化了工序。將來有望把製造MCH的設備費削減約50%。

圖2:有機氫化物電解合成法(甲苯電解還原)

圖3:基於有機氫化物電解合成法的氫供應鏈

圖4:生產設備的成本比較
另外,製造MCH所需的電力通過採用光伏發電的電力,成功製造了約0.2kg 「零CO2氫氣」, 製氫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今後,為實現氫社會和防止地球變暖,將利用這種方法推進「零CO2製氫」技術的社會應用。
文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