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荷蘭的研究人員確認,北大西洋法羅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的海鳥攝入了含紫外線吸收劑和溴系耐燃劑等有害添加劑的塑料碎片。研究人員表示:「塑料中所含的有害化學物質對生物的影響令人擔心」,呼籲採取相關對策。

從海鳥體內檢測出的塑料碎片(方格邊長為5毫米,圖片出自東京農工大學與山階鳥類研究所的新聞發布資料)
東京農工大學研究生院農學研究院的高田秀重教授、荷蘭瓦赫寧恩大學海洋研究所的Jan Andries Van Franeker博士及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的保護室長出口智廣(現為兵庫縣立大學研究生院副教授)等人,逐一調查了法羅群島的暴風雪鸌及小笠原群島的黑腳信天翁和黑背信天翁吞入的194片塑料碎片,確認是否含添加劑並分析了添加劑的種類。
從仍有少量瀕危信天翁棲息的繁殖地鳥島把剛出生的雛鳥空運到小笠原群島的聟島進行人工飼養,將聟島作為新的繁殖地。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從2008年開始實施這項獨特的信天翁復甦項目。研究所的保護室長出口智廣是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高田教授、Jan Andries Van Franeker博士及出口室長等人通過此次的研究確認,在暴風雪鸌、黑腳信天翁和黑背信天翁吞入的塑料碎片中,有9個碎片(4.6%)含4種紫外線吸收劑,4個碎片(2.1%)含2種溴系耐燃劑。這些添加劑是為了強化塑膠的功能而使用的多種化學物質的一部分。
高田秀重教授等人此前已經確認,海鳥吞入這些含添加劑的塑料碎片後,添加劑會從塑料中溶出,堆積在海鳥的脂肪和肝臟中。此次的研究結果表明,海鳥吞入15個塑料碎片的話,4隻海鳥中就會有3隻(73%)的身體組織中堆積某種添加劑。吞入的數量翻一倍達到30個後,體內堆積添加物的海鳥將達到90%。此次的研究還確認,實際存在吞入15個塑料碎片的海鳥。

東京農工大學研究生院教授高田秀重(照片本人提供)
此次的研究結果說明什麼呢?
高田秀重教授表示:「海鳥攝食塑料的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有報告顯示,目前全球90%的海鳥都在攝食塑料。我們通過研究從海鳥實際攝食的塑料中檢測出了有害化學物質,這些有害化學物質對生物的影響令人擔心。據報告,攝食塑料影響了一些海鳥的血液化學成分。不僅是海鳥,包括人類在内的多種生物都在攝入塑料。要把海鳥的研究結果視為‘煤礦裏的金絲雀’(注),亟需採取措施減少海洋塑料污染。」
(注:表示提醒某種危險正在逼近的用語。以前煤礦經常發生造成煤礦工人死亡的一氧化碳和甲烷洩漏,而金絲雀能提前察覺到這兩種氣體,因此被煤礦用作檢測有害氣體洩漏的警報)
日文:小岩井忠道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中文翻譯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東京農工大學與山階鳥類研究所的新聞發布「從海鳥攝食的塑料碎片中檢測出添加劑」
山階鳥類研究所「信天翁恢復展望」
相關報導:
2019年07月08日「混在一起是垃圾,分類處理變資源」——100%再生塑料瓶的日本工廠」
2019年07月04日「大學老師當垃圾清潔員,感受日本垃圾清潔工作的光與影」
2019年06月18日「詳訊:20國集團會議就構建海洋塑料垃圾應對框架達成共識」
2019年06月03日「獨家:日本擬在20國集團敲定海洋塑料垃圾零排放目標」
2019年05月14日「削減「塑料垃圾」大作戰,需重新審視生活方式」
2019年02月04日「日本開始量產木質吸管替代塑料吸管」
2013年1月8日Science Portal·出口智弘「鳥類保護範例-信天翁復甦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