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產綜研」)特聘研究員山室真澄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教授)與東京大學、島根縣保健環境科學研究所、名古屋市環境科學調查中心和千葉工業大學合作,以島根縣的宍道湖爲物件實施了一項調查,發現稻田等使用的新尼古丁類殺蟲劑可能殺死了海鰻和西太公魚的食物鏈上游生物,間接造成了海鰻和西太公魚的數量銳減。
已有研究表明,新尼古丁類殺蟲劑可能造成了蜜蜂的大量消失,歐美對此類殺蟲劑的侷限呈加強趨勢。但目前全球均不清楚此類殺蟲劑對漁業的影響。歐美大部分農田以種植小麥爲主,日本則爲水稻。調查發現,新尼古丁類殺蟲劑爲水溶性,因此在稻田中使用可能會流入河流和湖泊而影響環境。
相關成果的詳細内容已於2019年11月1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圖1:島根縣宍道湖海鰻、西太公魚和銀魚的年捕撈量
1993年(豎虛線標示)開始使用新尼古丁類殺蟲劑。
宍道湖的海鰻、西太公魚和銀魚的年捕撈量從1993年開始大幅減量。另外,在漁獲量開始銳減的1993年的上一年,即1992年,「吡蟲啉」成爲首個在日本透過審批的新尼古丁類殺蟲劑。因此,這種新尼古丁類殺蟲劑在日本首次全面使用應該是在開始插秧的1993年5月前後(表2)。
表2:日本使用的主要新尼古丁類殺蟲劑及其註冊年份
新尼古丁類殺蟲劑爲水溶性,選擇性地對昆蟲發揮毒性。與有機磷類殺蟲劑相比,對包括人在内的哺乳類動物及鳥類和爬行類的安全比較高。另外,由於這類殺蟲劑能浸潤入植物體,藥效保持相對較長,因此能預防害蟲並減量殺蟲劑的噴灑次數。
不過,藥效持續性強也意味着藥劑流散到環境中之後,分解和徹底失效所需要的時間也更長。研究人員因此推測,新尼古丁類殺蟲劑的使用可能導致宍道湖中魚類可食用的動物顯著減量,由此間接造成海鰻和西太公魚的捕獲量大幅降低。另外,由於西太公魚和海鰻僅以動物爲食,而銀魚在幼苗期是以浮游植物爲食,所以銀魚的捕獲量減量並不明顯。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翻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