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國立極地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發佈資料摘抄編譯而成
北冰洋的浮冰面積每年9月份會縮減至全年最小值。研究人員對水循環變化觀測人造衛星「SHIZUKU」搭載的高性能微波輻射儀2(AMSR2)的觀測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北冰洋的浮冰面積在9月13日達到2020年的最小值(355萬平方公里,圖1),同時還是人造衛星觀測史上的第二小值。
圖1:2020年9月13日的北極浮冰分佈圖,根據JAXA的水循環變化觀測人造衛星「SHIZUKU」的觀測資料轉列。
今年,俄羅斯北部的大氣溫度從冬季開始一直保持較高狀態,俄羅斯沿岸的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的浮冰難以增加。另外,夏季北冰洋上空形成高氣壓,日照在少雲的狀態下直接到達浮冰表面,導致浮冰解凍。還有一點需要關注的是,與往年同期的記錄相比,7月份每一天的浮冰面積都是人造衛星觀測史上的最小值。此外,8~9月份,海上伴隨着來自陸地的暖空氣形成勁風,浮冰隨風漂走,這也導致浮冰面積減量。
JAXA的水循環變化觀測人造衛星「SHIZUKU」搭載的高性能微波輻射儀(AMSR2)獲得的海冰密集度資料顯示,2020年9月13日,北冰洋的浮冰面積爲355萬平方公里,縮減至今年的最小值。這個面積小於去年的最小值,自1979年正式開始實施人造衛星觀測以來,僅次於2012年,是史上第二低值(圖2)。
圖2:北冰洋浮冰面積的年度最小值(9月)與每年7月的月度最小面積變化。
今年北冰洋周邊的氣候主要有以下3個特徵,被認爲與浮冰面積的減量有關。
(1)1月~6月:俄羅斯北部的陸地大氣溫度較高
俄羅斯北部的陸地大氣溫度較高,而且北冰洋航線上的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的海上大氣溫度也一直比往年高出3度以上。因此,冬季的環境不利於浮冰增加(薄冰化),而春季至初夏的環境又導致浮冰容易解凍。
(2)7月上旬:北冰洋上空形成高氣壓
7月上旬北冰洋上空形成高氣壓,日照容易在沒有云層遮擋的情況下直接到達浮冰表面,被認爲進一步加劇了浮冰的解凍。因此,7月份的浮冰面積縮減至人造衛星觀測史上的最小值(圖2、3)。
圖3:2020年7月31日的北極浮冰分佈圖,根據JAXA的水循環變化觀測人造衛星「SHIZUKU」的觀測資料轉列。
(3)8月~9月:從俄羅斯沿岸吹向北極方向的海風
從北冰洋上空向拉普捷夫海行程的高氣壓透過南風將陸地上的熱空氣帶向北極方向,浮冰隨風漂移並且保持高溫狀態,導致浮冰面積進一步減量。由此,即使已經到了日照開始急劇減量的8月中旬,北極仍然還沒開始結冰(圖4)。9月上旬,這種高氣壓的分佈依然保持相同的趨勢。
圖4:2020年8月19日的北極(北緯90度)浮冰情況(照片提供:北海道大學野村大樹副教授)
以上結果表明,今年的浮冰面積小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冬季浮冰的增加量比較少、夏季浮冰大量解凍,另外受秋季浮冰隨風漂走的影響也比較大等。
研究成果發佈資料
編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