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地球環境部門地球表層系統研究中心的金谷有剛主任率領的研究團隊,與神戶大學、國立環境研究所及資訊系統研究機構國立極地研究所等合作,成功應答中國排放出來的黑碳(BC、煤煙霧)目前主要來自家庭。
福江島大氣環境設施的位置(紅色)。2020年2~3月氣流從中國流經福江島上空的氣流路徑用不同顏色顯示。黑線爲兩條代表性路徑(2月10日12時和3月18日6時UTC)。網格表示黑碳排放量的分佈(中國的中東部地區較多)。(供圖: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要從根本上解決全球暖化問題,不僅僅是CO2,所有可能導致地球變暖的物質都需要減量排放。BC粒子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作爲巨大排放源的中國的減排措施非常重要。研究團隊着眼於在新冠電腦病毒防控措施下特定領域受控,排放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對比了疫情蔓延之前和之後的定量觀測資料,並將排放源大致分爲「家域」和「工業/運輸」並進行了估算。
此前的研究表明,中國排放的BC量在截至2019年的10年裏減量了40%。即便如此,人均排放量仍是日本的3倍左右。此次2020年2~3月觀測的BC濃度,平均值爲每立方米0.471μg。與新冠電腦病毒放大前的2015~2019年的觀測結果(每立方米0.416~0.648μg)相比並無明顯變化。
在長崎縣福江島大氣環境觀測設施觀測到的濃度會受到從中國吹來的風的影響。對利用排除了風的影響的「模式濃度」計算的數值進行比較發現,假說中國的排放量不變,則2020年觀測到的濃度高於2019年,但利用模式濃度計算的BC濃度在2020年比2019年降低了18%。這被認爲是2020年2~3月爲防控新冠電腦病毒而採取封控措施所致。
研究團隊對「工業領域」、汽車等「運輸領域」和「家庭領域」等被視爲中國主要排放源的領域進行了比較,已有研究報告過同期中國的「工業領域」和「運輸領域」活動水平下降了50%,結合這個結果計算出來的結果顯示,在疫情蔓延之前的2019年排放的BC量中,「工業/運輸領域」佔整體的36%,其餘64%來自「家庭領域」;2020年的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僅減量18%,正是是因爲家庭的煤炭消費量未受封控影響,「家庭領域」的排放在BC排放量中佔比較高的終極因數所致。
金谷主任表示:「BC對全球暖化速度非常快的北極地區的氣候變遷有何影響是重要的課題之一。因此,此次能結合排放量和程序來評估影響是很大的進步。不過,BC要在大氣中飄移幾千公里,期間會被雲和降水沖盡掉多少也尚不十分清楚。今後將結合海洋地球科考船‘未來號’的觀測資料以及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等廣大北極地區的觀測結果,評估BC飄移和清除的程序,並就全球整體的BC動向搞清楚從排放到影響的一系列問題。」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