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負責開發的日本國内首艘北極科考船「未來Ⅱ」號已經進入了製造階段,預計將於2026年11月完工。該船能夠進入以往國内船隻無法勘測的浮冰區域進行考察,有望取得關於全球暖化影響等方面的詳細研究成果。
北極科考船「未來Ⅱ」示意圖(供圖:JAMSTEC)
北極科考船使用的鋼品已運入工廠(供圖:JAMSTEC)
北極科考船「未來Ⅱ」號全長128米,寬23米,可搭載97人。其建造費用高達335億日元,預計使用壽命約爲30年。科考船推進部部長赤根英介表示:「該船具有觀測包括浮冰區域在内的整個海洋的能力。」
北極科考船「未來Ⅱ」的建造工程始於2021年,但到目前爲止一直處於爲製造而進行細部設計的階段。2023年12月,鋼品運抵負責船隻建造的日本海洋聯合公司(JMU,總部位於橫濱市)的橫濱事業所磯子工廠,並於2024年初開始進行切割。該船將從9月開始組裝各部件,計劃於2025年3月下水。
受全球暖化等因素影響,北極區域的浮冰正在迅速減量。對一年中冰面積最小的9月進行長年調查發現,1990年代後半期到2020年代的減量尤爲顯著。還有未來預測稱,到2050年代甚至可能會出現浮冰完全消失的年份。
浮冰的減量被認爲會對海洋生態系統和地球的氣象等產生影響,解析其機制便成爲了重要的研究課題。日本自1990年代後半期開始,透過JAMSTEC的海洋地球科考船「未來」號(2025年度停用)實施了北冰洋的調查觀測。然而,由於「未來」號沒有破冰功能,所以觀測僅限於沒有浮冰的區域。
北極科考船「未來Ⅱ」號能夠在連續壓碎1.2米厚的冰的同時前進。爲了能夠高效航行,設計者在船隻前端的角度和形狀等方面下了功夫。關於碎冰和航行性能,赤根部長表示「使用模式的水槽試驗等已經取得了符合預期的結果。」
作爲進行北極區域浮冰調查的功能,「未來Ⅱ」配備了可透過吊艙將人員和物品放在冰上的起重機,以及可以測量冰層厚度的感測器等。研究人員還計劃使用正在開發中的水下無人航空載具,在不破壞浮冰的情況下研究其形狀和狀況。
北極環境變動綜合研究中心的中心主任菊地隆充滿幹勁地表示:「爲了推進研究,必須進入浮冰區域。」
藉助「未來」號的調查觀測已經揭示了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的實際狀況。如果能夠調查浮冰區域,將能夠更詳細地瞭解冰究竟發揮了何種作用。
近年來各國圍繞極地的活動十分活躍,例如挪威從2018年起,英國從2021年起運用了新型破冰研究船等。中國也在1990年代購買了烏克蘭製造的船隻,並在2019年擁有了自主建造的船隻,目前正在建造第三艘。北極科考船的推進對於日本彰顯存在感至關重要。
日文:川原聰史、《日經產業新聞》、2024/3/7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