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因應全球氣候變化,日本欲造新船運輸二氧化碳

2024年09月09日 能源環境

8月26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說,日本最大造船公司今治造船和日本最大海運公司日本郵船等7家公司將開發運輸船,共同致力於二氧化碳(CO₂)的海運業務。隨着去碳共識在全球取得進展,因應地下儲存CO₂的運輸需求擴大。透過船設計的標準化等降低成本,在日本實施CO₂運輸船的大量建造。

title

CO₂液化運輸船

這是日本船運業因應全球氣候變化,減量碳排放的一項重要舉措。

要理解這一報導,有必要梳理以下幾個問題:與CO₂運輸相關聯的技術、市場、以及前景;CO₂液化運輸專用船及其製造,以及日本在該領域的地位。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減量碳排放的技術,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該技術是減量CO₂排放、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手段。它涉及CO₂捕集,然後將其用於各種工業應用或將其安全地儲存在地下,以防止CO₂進入大氣。

碳捕集(Carbon Capture)又分爲「工業捕集」與「直接空氣捕集(Direct Air Capture, DAC)」兩部分。前者是捕集大型工業設施(如電廠、鋼鐵廠、水泥廠)排放廢氣中的CO₂,常用的技術包括化學吸收、物理吸收、膜分離和冷凝等;後者則從大氣中直接捕集CO₂,適用於減量大氣中現有的CO₂含量。

碳利用(Carbon Utilization)的工業用途爲製造化學品、燃料、建築材料等。例如,CO₂可以用來生產碳酸飲料、肥料(尿素)和合成燃料。以及「強化型油氣採收(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即注入CO₂到風化作用油田中以提高石油採產率,同時部分CO₂被永久封存。

碳封存(Carbon Storage)可分爲「地質封存」與「海洋封存」。前者將捕集到的CO₂注入到地下的深水層岩層、枯竭的油氣田或鹽水層中,封存於地下數千年。後者,則把CO₂注入海床,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環境爭議,因其可能影響海洋生態系統。

title

北海道苫小牧CCS示範專案,圖片出自 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官網

隨着全球碳減排目標的推進,CCUS技術的需求將急劇增加。特別是在重工業、化石燃料發電和化工行業,CCUS可能成爲減量碳足跡的關鍵手段。儘管目前CCUS技術仍面臨一些挑戰,如高成本和技術複雜性,但隨着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援的強化,CCUS將在未來幾十年内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因應氣候變遷的程序中,CCUS不僅能幫助減排,還能創造新的經濟機會,推動能源和工業領域的轉型。

隨着全球碳排放市場的擴大,CO₂的跨國運輸也就成爲了時代的召喚。

CO₂液化運輸需要專用船。這類船通常被稱爲液化二氧化碳(LCO₂)運輸船。由於CO₂在液化狀態下需要在低溫(LCO₂通常在-50℃到-60℃的低溫下儲存)和高壓(LCO₂的運輸壓力通常在6-8 MPa範圍内)條件下運輸,這種船需要具備特定的技術和設備,以確保運輸程序的安全和效率。譬如,具備低溫儲罐系統,能夠維持這些極低溫度。有強大的結構和高效的壓力控制系統,爲了防止冷量有效能損失和LCO₂蒸發,船通常需要採用高效的絕熱材料來覆蓋儲罐,並配備先進的監督和應急處理系統,以因應任何可能的泄漏或其他突發狀況。

那麼,建造一艘LCO₂運輸船需要多少費用呢?一般來說,LCO₂運輸船的大小會影響成本。較小的船(例如幾千到幾萬噸級)可能需要1億至2億美元左右,而更大型的船(例如超過5萬噸級)費用可能會更高。LCO₂運輸船需要具備特殊的低溫儲存和高壓管理系統,這些技術需求增加了建造成本。通常,這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船,每艘的成本可能在1.5億到3億美元之間。在考慮到材料與設備,設計與研發成本,對於新型船,可能需要投入額外的幾千萬美元進行研發和測試。

顯然,一家造船廠單獨承造這樣的船,無論從風險控制、資金投入、還是市場開拓都面臨很多挑戰。因此,日本的7家企業採用共同開發的模式來因應這個挑戰。

title

川崎汽船的LNG運輸船

這7家企業依次爲三家海運公司、兩家造船企業、兩家船設計與製造企業,分別爲:川崎汽船、商船三井、日本郵船、三菱造船、今治造船、日本海運聯(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和日本shipyard。

title

日本海運聯的在建船

透過聯合多家公司,形成技術和資源共用,能夠更好地因應新興市場需求。這種聯合假體式可以加速技術創新,並透過集體力量因應高技術壁壘,特別是在開發新型運輸船舶和最適化運輸流程方面。對於日本企業來說,確保新型運輸船舶的安全和效率至關重要。聯合開發和市場擴展不僅能提高技術競爭力,還能強化在全球市場中的影響力。

回到本文開篇提及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日本在這些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從公開的資料裏,可以得到以下幾個事例。

1. 碳捕集技術:日本擁有多項先進的碳捕集技術,並且已經在多個示範專案中應用。例如,日本的大崎Coolgen專案就是一個結合了燃煤發電和碳捕集技術的示範專案。該專案成功展示了碳捕集的可行性,併爲大規模推廣奠定了基礎。日本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如東芝、三菱重工等,正在開發新一代的低能耗、高效率的碳捕集技術。這些技術不僅適用於電力行業,還適用於工業製造領域。

title

廣島大崎Coolgen專案,圖片鬍子引用自 JGC官網

2. 碳利用技術:日本在CO₂轉化爲化學品、燃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例如,透過CO₂合成甲醇、合成燃料等工藝,日本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些利用技術有望減量大氣中的CO₂含量,同時提供新的經濟價值。日本也在積極開發利用CO₂的建築材料,如利用CO₂固化混凝土。這類技術不僅可以封存CO₂,還能提高材料性能。

3. 碳封存技術:日本已經在海床和陸地上進行了一些CO₂封存的試驗專案。例如,Tomakomai(苫小牧)專案是在北海道的一個CO₂碳封存示範專案,該專案將捕集到的CO₂注入海床深水層地質構造中進行封存,取得了重要進展。日本也在進行廣泛的地質研究,以確定適合長時間封存CO₂的地點。這些研究確保了封存的安全和長期穩定性。

4. CO₂運輸技術:日本正在評估並開發適合國内地理環境的CO₂管道運輸技術。由於日本地形多山,如何在複雜地形中建設和維護CO₂管道是一個重要課題。考慮到地理和經濟因素,日本也在研究透過船運輸LCO₂的技術。這種方式對於島國來說尤其重要,因爲它可以實施跨區域的CO₂運輸。

本文介紹的7家船運企業的聯合,就是針對CO₂運輸。目標鎖定爲實施2028年以後國際間大規模液化CO₂海運,開始共同探討確立液化CO₂運輸船標準規格和標準船型。

供稿 / 戴維 未特別註明出處的照片均出自各公司官網
編輯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