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總務省發佈《資訊通信白皮書》,日本的AI活力排在世界第九

2025年08月05日 資訊通信

日本總務省7月8日公佈了《資訊通信相關現狀報告》(令和7年版「資訊通信白皮書」)。這是自昭和48年(1973年)首次發佈以來的第53回。本次白皮書以「日益擴展的數字‘社會基礎設施’」為主題製作了特輯。特輯彙總了社交網路服務(SNS)、雲服務等發揮社會基礎設施功能的數字領域不斷擴大的狀況,以及人工智慧(AI)呈現爆發式進步的動向,同時概述了數字領域中海外企業的崛起及日本的狀況等,在此基礎上就數字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課題,以及數字在解決社會課題中的作用等進行了展望。

title

總務省公佈的令和7年版《資訊通信白皮書》封面(全文:https://www.soumu.go.jp/johotsusintokei/whitepaper/ja/r07/pdf/00zentai.pdf

關於AI,白皮書稱:在全球性開發競爭加劇、新技術不斷出現的背景下,亞馬遜、蘋果之類擁有巨額投資能力的海外大型科技企業、海外初創企業等正在引領行業發展,且影響力日益凸顯。

白皮書指出,日本在AI的研發能力和應用方面所獲得的評價,雖然不如那些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但日本的大規模語言模型(LLM)研發相當活躍。

白皮書介紹了基於美國斯坦福大學資料製作的「AI活力排名」(2023年)內容。該排名顯示,美國大幅領先於其他國家位居第1位,第2位是中國,第3位是英國,日本緊隨德國之後排在第9位。

此外,白皮書展示了來自總務省(2025年)《國內外最新資訊通信技術研發及數字應用動向相關調查研究》的數據,並稱日本個人使用生成式AI的經驗率已從2023年度的9.1%提升至本次調查(2024年度)的26.7%。

但與此同時,位居AI活力排名榜首的美國,個人使用經驗率已從2023年度的46.3%提升至2024年度的68.8%;德國從34.6%升至59.2%,中國從56.3%升至81.2%,均呈現大幅增長。與這些國家相比,日本的使用經驗率仍處於低水平。

另一方面,白皮書還報告稱,在數字市場動向方面,海外平台企業充分利用自身收集的數據等實現了大幅成長,即便在日本國內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存在感。

具體而言,白皮書展示了銷售額的變化、數字設備(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行動通信基站)的市場份額,數字相關服務收支的變化、資訊通信技術(ICT)產品(手機、電腦、其他電子零部件、積體電路)進出口差額的變化,指出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整體偏低,且日本的數字服務與產品的赤字幅度呈擴大趨勢。

白皮書進一步提及,伴隨著此類數字技術與市場的發展,數字技術滲透至社會經濟活動當中,數字技術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存在感日益增強,負面影響也可能隨之擴大。

白皮書列舉了數字領域存在的主要課題:①確保支撐數字社會的、具有可靠性的數字基礎設施;②伴隨AI發展出現的新問題;③應對網路上的虛假/錯誤資訊;④確保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在特輯的最後部分,白皮書展示了日本當前面臨的社會問題,包括應對自然災害的準備、因醫務人員短缺導致的不同地區間的醫療差距、伴隨少子老齡化出現的勞動力不足、地方經濟與地域產業的低迷、以地方為中心的交通手段保障等;並展望了數字技術為解決這些課題所能發揮的作用。

關於日本的經濟活性化與經濟增長,白皮書認為,應在日本具備優勢的領域推進數字技術的應用,並在掌握下一代數字基礎設施與服務關鍵技術的領域確保國際競爭力。在地區社會創建方面,白皮書指出,全面深入地利用數字技術與新技術,推進旨在維持和改善地方生活環境以及地域經濟活性化的舉措至關重要。

針對日益加劇的災害的應對舉措,白皮書對利用數字技術實現防災減災將帶來巨大效果表示期待,同時呼籲進一步強化數字基礎設施的韌性。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