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實施將水暴露在陽光下即可生成氫的光分解觸媒的實際應用,提高光觸媒活性是必不可少的。水分解光觸媒由光觸媒基質和促進劑構成,雖然光觸媒基質改進的報告數量衆多,但作爲實際反應用到的促進劑方面,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日本東北大學多元物質科學研究所的根岸雄一教授、東京理科大學的川脅德久講師、碩士生平山大祐及小口颯太、三菱材料公司的樋上晃裕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確立了一種新型方法,能夠在水暴露在陽光下生成氫的水分解光觸媒上,選擇性地負載粒徑約1奈米的極微細銠鉻錯合氧化物(Rh2-xCrxO3)促進劑。透過這種方法,水分解光催化活性比既往的促進劑負載方法高出2.6倍。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JACS》上。
圖1:(a)本次研究新開發的晶面選擇性奈米簇負載法(F-NCD)、(b)既往的奈米簇堆積法(NCD)、(c)光沉積物法(PD)和(d)浸漬法(IMP)(供圖:©Yuichi Negishi等)
爲了實施水分解光觸媒的實際應用,有必要將陽光-氫轉化效率(STH)從現在的1.1%提高到5%~10%之間。促進劑(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粒子)既是反應位點,又在促進電荷分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其功能對於提高光觸媒的活性極爲有效。目前,促進劑通常透過光沉積物法(PD法)或浸漬法(IMP法)裝載在光觸媒上。這些方法雖然操作簡便,但在原理上很難精密控制促進劑的尺寸和電子結構。
當以微小粒徑的形式裝載促進劑時,由於促進劑的比表面積增加,促進劑單位負載量的活性大大提高。在此之前,研究團隊已經確立了一種「NCD法」,能夠精密合成粒徑約爲1奈米的微小金屬奈米簇(NC),並將這些物質以原有粒徑裝載在光觸媒上。
另一方面,一部分光觸媒中存在有利於激發電子和電洞行程的特定晶面。如果能在這些電子和電洞容易行程的特定晶面上,分別裝載適當的制氫促進劑和製氧促進劑時,會產生高效的空間電荷分離並提升各反應的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光分解觸媒的活性。然而,在NCD法中,由於促進劑非選擇性地裝載在各個晶面上,存在即便是不希望發生反應的晶面也裝載了促進劑的問題。
Rh2-xCrxO3粒子不僅會誘發較高的制氫速度,還具有抑制逆反應的性質,因此可以被用作高活性的制氫促進劑。研究團隊確立了一種對光觸媒基質(18面體鈦酸鍶)上的制氫表面上選擇性裝載粒徑約爲1奈米的微小Rh2-xCrxO3促進劑的晶面選擇性奈米簇負載法(F-NCD法)。
具體來說,研究團隊對既往的NCD法進行了兩項改進:透過添加保存特定晶面的有機物質,抑制促進劑前驅物(Rh錯合物)在製氧表面的化學吸附。同時,透過引入光還原配體去除技術,促進了已吸附的Rh錯合物在制氫晶面上的固定化,提高了Rh錯合物的吸附率。
研究團隊將F-NCD法制備的光觸媒,與透過IMP法等裝載促進劑的傳統光觸媒進行比較,結果表明,與IMP法等相比,F-NCD法制備的光觸媒粒徑減小了32%,晶面選擇性裝載率爲88%(PD法爲57%),水分解光催化活性比PD法高2.6倍,比IMP法高14倍。據悉,F-NCD法也可以用於其他的光觸媒等方面。
由於鈦酸鍶光觸媒可以透過摻雜異種金屬來提高活性並響應可見光,未來,若將這些物質與F-NCD法結合,有望創造出更多高效的水分解光觸媒,從而加速向氫能社會過渡。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論文:Ultrafine Rhodium-Chromium Mixed-Oxide Cocatalyst with Facet-Selective Loading for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DOI:10.1021/jacs.4c07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