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產綜研等發現廢水中的磷酸鹽即使濃度較低也會抑制珊瑚生長

2025年03月04日 海洋宇宙

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以下簡稱產綜研)等機構的研究團隊發現,最終排入海洋的廢水中所含「磷酸鹽」即使濃度較低,但若長期在環境中存在,仍會抑制珊瑚的生長,即使濃度僅為過去認為會有不良影響的十分之一,依然會抑制珊瑚的發育速度。這一發現可用於製定珊瑚礁保護的環境監管措施時做參考。

title

日本最大的珊瑚礁群分佈在沖繩縣周邊海域,那裡的珊瑚恢復能力正在下降(供圖:產綜研)

磷酸鹽來源於清潔劑、牲畜排洩物等,通常存在於排放的廢水中。會導致骨密度下降、減緩生長速度,並可能導致珊瑚從「白化現象」回復原本顏色的能力下降。

在實際的海洋環境中,磷酸鹽的濃度最高約為0.5微摩爾(1微摩爾是百萬分之一摩爾)。此前的研究表明,當濃度超過5微摩爾時,會對珊瑚的成長發育造成影響。

研究團隊此次以在骨骼形成初期階段的珊瑚幼體為對象,在實驗室中通過調節海水中的磷酸鹽濃度及總量等條件,觀察了珊瑚的變化。實驗結果顯示,即使在接近自然海水的0.5微摩爾濃度下,如果含有磷酸鹽的水流量增加,珊瑚骨骼的密度和重量也會下降。

目前,專門針對珊瑚保護的廢水排放環境法規尚未確立。此次研究明確了磷酸鹽的濃度和總量對珊瑚的雙重影響,為製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上。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2/4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論文:Adverse effects of total phosphate load from the environment on the skeletal formation of coral juveniles
DOI:10.1016/j.marpolbul.2024.11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