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東京大學等71年長期調查:日本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塑料垃圾近10年再次激增

2025年04月17日 海洋宇宙

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團隊從1949年起長達71年間針對日本附近太平洋海域漂浮的塑料密度增減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從首次檢測到塑料垃圾的1952年起,到1970年代間出現急劇增加,此後直到2010年左右保持平穩狀態。而最近10年,受全球變暖等因素影響,塑料垃圾再次急劇增加。如果能長時間跨距地掌握海洋塑料的擴散規律,將有助於闡明對生物的影響。

title

通過海洋調查,對附著在漁網上的塑料密度進行了分析(供圖:東京大學)

研究團隊重點關注了過去71年間,在魚卵和幼魚海洋調查使用的拖網上附著的微塑料。每次調查從約400~800平方公尺的海域採集樣本。研究人員利用保存在福爾馬林中的9000多份樣本,統計了塑料的數量併計算出密度,從而分析了長期的變化趨勢。

從首次檢測到塑料的1952年起,到1980年代左右,塑料的密度增長了約800倍。之後直到2010年代,大約維持了30年的平穩狀態。

在此期間,直徑5毫米以下的「微塑料」佔比上升至7成以上。通過評估浮游植物量的指標與海面塑料密度的關係發現,隨著塑料顆粒變小,更容易附著在浮游生物上,很可能不再漂浮在調查海域的海面而是沉降到更深的海域。

研究指出,進入2010年代後再次迎來急劇增加期,部分原因在於氣候變化影響。海水溫度上升會導致浮游植物減少。同時,暴雨增加也可能加劇了陸地塑料向海洋的流入。東京大學高橋一生教授指出:「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量已經超過了海面維持塑料密度的負荷承載能力。」

塑料垃圾造成的海洋污染在1990年代後成為社會問題。此次研究中調查的近年數據,與以往針對其他海域的研究結果幾乎呈現出相同的趨勢。

另一方面,1970年以前由於統計數據較少,50年以上的長期變化情況此前一直不明確。研究團隊利用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水產研究與教育機構(FRA,本部位於橫濱市)位於宮城縣的基地長期保存的其他海洋調查樣本,成功填補了早期數據的空白。

該研究將有助於揭示流入海洋後去向不明的塑料的動向。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科學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4/1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Long-term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size, and morphotype of marine plastics in North Pacific
DOI:doi.org/10.1021/acs.est.4c09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