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產綜研等確定月球鈦鐵礦富集地,可用作基地建設資源

2025年04月25日 海洋宇宙

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簡稱產綜研)與立命館大學、會津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從繞月衛星獲取的數據中成功定位出了月球表面富含鈦鐵礦的區域。據估算,其蘊藏量在1000億噸以上。由於能夠從鈦鐵礦中獲取水、氧、鐵以及鈦,所以有望成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活動中就地取材的重要資源來源。

title

美國的載人月球探測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也以資源探測為目標(示意圖)(供圖:NASA)

鈦鐵礦是以鐵和鈦為主要成分的黑色或褐色礦物。已知主要存在於月球內部岩漿噴出到月表形成「月海」的主要構成物質玄武岩中。

title

月球表面鈦鐵礦富集區(黃色標記區域)分佈圖。主要分佈在黑色月海周邊(供圖:產綜研)

但由於鈦鐵礦物反光性較其他月球表面礦物弱,因此遙感探測與識別較為困難,此前其詳細的分佈情況一直不清楚。

研究團隊從2007年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的月球軌道衛星「輝夜姬」所獲取的數據中,提取出了鈦鐵礦的特徵數據。

經過分析,研究人員特定出51處鈦鐵礦富集區。這些區域都不在月海之中,而是分佈在月海周邊由火山活動噴出的細小碎屑等堆積形成的區域中。

這些細粒沉積物與玄武岩相比,能夠更高效地提取出鈦鐵礦。研究團隊在對被稱為「澄海」區域的西南部發現的12個地點蘊藏量進行估算後發現,大約存在1000億噸鈦鐵礦。

這是地球上存在約7億噸蘊藏量的140倍,被認為足以支持基地建設和載人活動需求。

今後,研究人員將對鈦鐵礦的化學組成和純度等詳細資訊展開調查。產綜研遙感探測研究團隊的山本聰組長表示:「希望能夠完善月球資源的基礎資訊,為未來採礦選址提供必要依據。」

在月球探測方面,由美國主導、日本和歐洲參與的載人探測「阿爾忒彌斯計劃」,目標是到2027年中期實現自阿波羅計劃以來的再次載人登月。

此外,「阿爾忒彌斯計劃」還提出了未來在被認為存在水資源的月球極地地區建設基地的構想。中俄也計劃在2035年前共同完成月球基地的建設。

然而,向月球運輸物資的成本高達每公斤約1億日元,已成為基地建設的主要難題。如果能就地利用月球資源,就可大幅減少從地球運輸的物資量,從而有望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在日本國內,株式會社大林組、清水建設株式會社等正在開發技術,將覆蓋月球表面的「月壤」的沙子固化成建築材料。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4/8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