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聖路加國際醫院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可去除剖腹產手術後在子宮內形成的「凹陷」的新術式。凹陷可引發如不孕或不規則出血,新方法有望成為相應的治療手段。新術式是將2根針從腹部側面像牛角一樣刺入子宮作為向導(標記),然後通過腹腔鏡手術僅去除凹陷部分。由於針的形狀,這種術式被命名為意為金牛座的「金牛座T療法」。
剖腹產是長久以來存在的分娩手術方法,針對的對象包括胎兒窘迫、多胎、胎兒臀位等情況。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剖腹產在普通醫院所有分娩中所佔的比例在2023年為29.1%,並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近年來,發現一些在剖腹產分娩後即使接受不孕治療,也很難再次懷孕的案例。另外,還有不少患者在剖腹產後出現持續性不規則出血或經痛加劇等並發症。這些患者的子宮頸附近形成了凹陷,凹陷處容易積聚血液等,這些物理變化被認為會影響再次懷孕等。
由這種凹陷引起的各種症狀被稱為「剖腹產子宮斑痕」,治療手術於2022年被納入保險範圍。然而,準確切除從子宮外看不到的凹陷並完美縫合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手術,實施案例極少。此外,目前也尚未闡明為何會出現凹陷。

「剖腹產子宮斑痕」是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備受關注的疾病之一,缺點是手術難度大
聖路加國際醫院女性綜合診療部部長平田哲也(生殖內分泌醫學)的團隊,針對剖腹產子宮斑痕,一直致力於如何以更簡單、且按照準確的指南進行手術的方法。難點在於子宮中的凹陷只能從子宮內部觀察,但需要從子宮外部精確切除。
在先行研究中,研究團隊將通常在子宮內部注滿生理食鹽水進行的宮腔鏡檢查(內視鏡檢查),改為不使用水進行觀察,同時進行宮腔鏡和腹腔鏡的檢查,從而確立了用腹腔鏡準確切除凹陷部分的方法。
此次,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更加準確且不需要切除多餘組織的標記方法。即將2根針從腹側刺入子宮腔鏡觀察到的病灶部位,然後將光線照射到子宮腔鏡觀察到的凹陷部位,使其從子宮外(腹腔鏡)可清晰辨識。然後,通過彎曲整個子宮並調節針的角度來固定柔軟的子宮。以這根針為標記,進行T形切口,在精準清除子宮凹陷部位後,將其縫合。
這種術式因2根針通過子宮彎曲形成角度而展開的樣子,源自意為「金牛座」的「Taurus」,因此被命名為「金牛座T療法(Taurus T Method)」。

金牛座T療法的模型圖。術後凹陷消失,子宮變得平坦(供圖:平田哲也部長)
在剖腹產術後的實際臨床案例中,一名主訴為持續不規則出血的41歲女性在術後停止了出血。另一名主訴進行了4次體外受精後仍未懷孕的一名35歲女性在術後懷孕。據悉,接受該手術的女性中有50%~70%能夠再次生育。此外,金牛座T療法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在切除組織後,更容易進行病理檢查。
平田部長表示:「提高懷孕率也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我們將繼續觀察手術後的情況」。他還表示:「這種剖腹產子宮斑痕是由醫療引起的‘醫源性疾病’之一。我們還會調查哪些剖腹產更容易引起這種症狀,比如是計劃性手術還是緊急手術,以及子宮口的情況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等‘容易出現這種症狀的情況’」。據悉,來自全國各地的婦產科醫生紛紛到訪聖路加國際醫院參觀學習金牛座T療法。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生殖醫學會雜誌《Fertility and Sterility(生育和不育)》3月28日刊的電子版上,並於4月15日由聖路加國際大學發表。
原文: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超連結】
聖路加國際大學新聞稿 針對剖腹產斑痕症候群的新型腹腔鏡下手術術式
厚生勞動省 2023年醫療設施(靜態·動態)調查及醫院報告概況 表14 分娩人數的年度推移情況
【論文資訊】
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論文:A Novel Approach for Cesarean Scar Defect Repair : Translating Hysteroscopic Markings into Laparoscopic Precision with the Taurus T Method
DOI:10.1016/j.fertnstert.2025.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