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神經智慧國際研究機構的渡部喬光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發現,對高功能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患者大腦施加特定刺激時,可暫時緩解其症狀。渡部教授認為:「如果能對刺激頻率等參數進行優化,有望開發出緩解ASD症狀的治療方法。」

東京大學等獨自研發的可刺激大腦的裝置(供圖:東京大學)
據估計,ASD患者約佔總人口的5%。該疾病是一種發育障礙,患者會執著於特定的事物或行為、無法讀懂交談對象的情緒等。導致出現的各種症狀的詳細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研究團隊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裝置(fMRI),開發出一種視覺化全腦神經活動態穩度的技術。團隊對ASD患者與非ASD患者的神經活動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非ASD患者的神經活動容易發生變化,而ASD患者則傾向於保持穩定。
為刺激大腦的神經細胞,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由多台用於抑鬱症治療的磁刺激裝置組合起來的系統,並配備了帽式腦電圖儀。該系統可在確認大腦活動變化的同時對其施加精確的刺激。
為改變ASD患者大腦的神經活動,研究團隊在大腦活動穩定後的特定時機對大腦進行磁刺激。刺激頻率為每週1次、持續12周。
研究團隊評估了被試者對某一事物的執著程度以及理解表情等非語言資訊的能力,結果發現ASD的症狀有所緩解。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磁刺激使大腦神經活動變得容易發生變化所致。然而,在測試結束後的數月內,症狀再次迴歸原來的狀態。這一系列研究是在獲得東京大學倫理委員會批准的基礎上實施的。
未來,研究團隊還將驗證該方法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及恐慌障礙等疾病的效果,並將繼續探索對ASD的效果更持久的方法。彙總相關成果的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7/8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
論文:Non-invasive reduction of neural rigidity alters autistic behaviours in humans
DOI:10.1038/s41593-025-0196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