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簡稱「國立癌研」)等的聯合研究團隊宣佈,發現了一種能增強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力,提高「癌症免疫療法」治療效果的新型腸道細菌。據稱,日本人約有兩成攜帶這種細菌。研究團隊表示,希望這一發現能開發出惠及更多患者的有效療法,包括此前免疫療法效果不佳的患者。
癌症免疫療法的藥物被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它能解除癌細胞抑制免疫細胞功能的「剎車」,並增強免疫細胞對癌細胞的攻擊力。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等人的研究推動了這類藥物的開發。「納武利尤單抗(Opdivo)」等多款藥物現已為人所知。該療法也被稱為繼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之後的「第四種癌症治療方法」,所以備受期待。
然而,據該中心研究所介紹,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即使在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的情況下,仍會有超過半數的患者無法獲得充分療效,能得到長期治療效果的患者僅約兩成。此前已有研究指出,腸道細菌可能與治療效果的有無相關,但具體情況尚不明確。

腸道細菌「YB328」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供圖: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國立癌症研究中心)
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腫瘤免疫研究領域的西川博嘉領域主任等人,以50名接受過癌症免疫治療的胃癌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對象,分析了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果與腸道細菌之間的關係。
分析結果表明,相較於療效不充分的患者,藥物療效良好的患者的糞便中含有更多的「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細菌。這是一種此前未被發現的細菌,研究團隊對其分離、培養並進行了詳細分析,將其命名為「YB328」。
為探究腸道細菌YB328的功能與特性等情況,研究團隊開展了向小鼠投用該細菌的實驗,結果發現,小鼠的腫瘤縮小了。進一步詳細研究後發現,該細菌激活了被視為免疫系統「指揮中心」的「樹狀細胞」。
樹狀細胞具有吞噬癌細胞等異物後呈遞抗原,並下達「攻擊該異物」指令的重要作用。在經口投用YB328的小鼠體內,YB328向腫瘤所在部位移動。研究團隊指出,這一結果表明,被YB328激活的樹狀細胞會移動至腫瘤組織,並增強另一種被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的作用。
此外,研究團隊檢測從患者體內採集的腫瘤組織等樣本後還確認,在YB328保有率較高的患者體內,被激活的樹狀細胞和T細胞更多地浸潤到腫瘤組織中。據該中心研究所透露,目前他們已在和該中心衍生的初創公司推進臨床應用的準備工作。

穿透電子顯微術(TEM)的「負染色」圖像。中央為腸道細菌「YB328」,其周圍可見大量分泌物(供圖: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國立癌症研究中心)
腸道細菌與多種疾病、免疫機制及老化等因素相關的現象正在逐漸被解明。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在5月發佈了一項指出日本大腸癌患者中5成存在因部分腸道細菌分泌的毒素引發的基因組變化的研究成果,並通過此類研究持續致力於闡明癌症與腸道細菌的關聯機制。
此次發表成果的聯合研究團隊,獲得了國家大型研究項目「登月型研發制度(Moonshot)」目標7的支持,以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的西川領域主任等為核心,除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理化學研究所外,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等大學研究人員也參與其中。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Nature》的7月14日刊上。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Nature
論文:Microbiota-driven antitumour immunity mediated by dendritic cell migration
DOI:10.1038/s41586-025-09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