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日本中部大學先端研究中心的黑田玲子卓越教授和內田孝幸特任講師、島根大學學術研究院農學生命科學系的大沼耕平助教以及新墨西哥大學(美國)的Siming Chang研究副教授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宣佈,通過嘗試對寄生於人類或齧齒動物體內的曼氏血吸蟲的中間寄主螺(Biomphalaria glabrata)進行基因編輯,成功確立了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剔除(knockout)技術。該成果有望推動血吸蟲症預防和治療方法開發的研究進程,為公共衛生事業做出貢獻。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Science Advances》的10月8日刊上。
由寄生於血管內的血吸蟲引發的血吸蟲症,會導致腹瀉、血便等症狀,還有可能誘發特定臟器癌症。血吸蟲症多發於非洲、中東、南美洲、東南亞等地區,全球感染人數超2億,每年約20萬人因此喪命。在日本,歷史上該病也曾在甲府盆地及築後川流域等地肆虐。現有特殊藥物僅對成蟲有效,開發新的治療藥物已成為當務之急。
血吸蟲以棲息在淡水流域的種屬特異性螺為中間寄主,在其體內變態發育後,幼蟲游出螺體並通過皮膚感染人類。因此,相較於滅螺,人們更期待開發出可中斷血吸蟲在螺體內生活周期的疾病控制方法。然而,螺的感染及免疫轉發器製此前一直未得到闡明。
因此,此次研究團隊確立了基因剔除技術。在分子層面上詳細地解析了曼氏血吸蟲中間寄主螺的免疫機制。通過利用該技術進一步解析具有感染抗性的螺品系,成功闡明瞭感染敏感性及抗性相關的基因功能。
黑田卓越教授表示:「此次研究以我們在螺左右轉決定基因鑑定過程中開發的胚胎操作及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基礎。曼氏血吸蟲的中間寄主螺中存在具有感染抗性的品系,本次論文提供了驗證抗性相關基因的研究方法。目前,我們也在推進通過基因座分析篩選候選基因的研究。然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大型科研資助項目因川普政府驅逐外國籍研究者而突然中斷,導致研究陷入難以推進的困境。」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Science Advances
論文:Teaser: Creation of the germline-edited vector snails is a key advance in efforts to combat schistosomiasis
DOI:10.1126/sciadv.adx5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