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AMED公開醫療領域研發調整費分配計劃,爲114個專案分配120億日元

2024年07月01日 政策

6月14日召開的健康及醫療戰略推進專門調查會上,AMED(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理事長三島良直公佈了本年度第二次醫療領域研究開發調整費的概要。按照理事長的五項方針,將向114個專案分配120.1億日元。具體方案將在近期召開的健康及充實戰略推進本部會議上正式確定。

title

6月14日召開的健康及醫療戰略推進專門調查會場景

三島理事長表示:「今年是AMED中長期計劃第二期的最後一年,爲了取得更好的成果並考慮到今後第三期的討論,增加了‘加速並充實面向企業推廣等實用化研發’專案類別。爲了對那些研究取得進展的專案,利用調整費進一步給予支援,此次選出了能夠取得新進展、創造新價值的研發專案。」

作爲此次新增加的「加速並充實面向企業推廣等實用化研發」專案,共選出了17個專案。

其中一個專案是開發利用「鐵死亡」(ferroptosis:鐵依賴性的、伴隨脂質氧化的細胞死亡)誘導的抗癌劑。這種抗癌劑適用於各種癌症的冶癒,目前正在對多種癌症進行醫師主導的I期試驗。此次利用調整費,將透過分層化生物標誌物鑑定患者,區分對藥物有強烈反應的患者和反應不佳的患者,以便提前進行II期試驗。

還有一個專案是關於能大量增殖腹瀉電腦病毒的全新細胞技術。目前腹瀉電腦病毒還無法進行大規模培養,分子機制也不清楚,所以確保足量電腦病毒成爲藥物開發的瓶頸。大量增殖腹瀉電腦病毒的技術可解決這一問題。利用調整費,將明確該技術的有效性和安神性,構建供應階層,推動企業推廣。該專案有望加快針對腹瀉電腦病毒的抗電腦病毒藥物、診斷試劑的開發,推動新藥研發。

「透過活用基礎技術和基地等加強業務、課題和領域間合作」方面,共選定了5個專案。

其中一個專案是對免疫細胞群體「ThA細胞」進行泛函分析,以闡明病理機制。ThA細胞不僅具有抗體產生誘導能力,還具有細胞傷害活性,在自體免疫疾病中特別是在發炎器官内會顯著增殖。利用調整費,將詳細分析ThA細胞病理所伴隨的基因表現變化、微小環境中與其他細胞的相輔作用以及活體內動態。此外還將尋找控制自體免疫疾病器官傷害的藥物靶標,嘗試確定冶癒的靶向分子。該專案將有助於直接和有限地干預ThA細胞介導的自體免疫反應,開發新的自體免疫疾病藥物和冶癒方法。

「培養醫療領域隊形變換所需的年輕研究人員和引入跨學科人才」方面,共選定了3個專案。

其中一個專案正在開發的是隻需在皮下植入鑄模,即可製作的兒童用自體組織人工瓣膜。對大型動物的長期移植實驗表明,這種人工瓣膜具有組織再生能力和優良的抗血栓性。利用調整費,可增加大型動物移植實驗,從時間推移和多角度評估人工瓣膜的功能,獲取移植後人工瓣膜的安全和有效性等臨牀知識,以加速實用化。該專案有望實施能伴隨兒童患者的成長而成長(尺寸變化)的人工瓣膜,減量生長期的再次手術。

在「加強並促進國際合作、強化國内體制和基礎設施」方面,選定了11個專案。

其中一個專案爲透過國際合作研究分析世界11個國家腎癌樣本的突變特徵,發現具有地域特色的突變特徵。其中,日本病例特有的(約70%的日本病例可見,而包括泰國在内的其他地區的病例不到2%)但病因未知的突變特徵(SBS12)引發了關注。利用調整費,將在日本全國範圍内的腎癌病例中進行大規模突變特徵分析,並從SBS12攜帶者患者的區域分佈、流行病學與臨牀資訊中,對病因進行識別。這將有助於日本人的腎癌預防和新冶癒方法的開發,並基於獲得的知識,將其擴展到與東亞國家開展的國際合研究中。

還有一個專案開發了一種無需電流源就能在短時間内濃縮水環境中血吸蟲DNA的新方法。該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内簡便地收集大量樣本。透過利用調整費,計劃在肯尼亞的多種水環境中驗證其有效性,並推進早期產品化和國際標準(ISO認證)化,使其成爲日本創新技術,並推動國際應用。

「加速並充實最前緣的研發和環境建設以實施先進醫療」方面,選定了78個專案。

其中一個專案開發了一種針對胚胎期腎耗竭胎兒,將異種胎兒腎臟移植到子宮内胎兒的皮下,以維持胎兒生命的冶癒方法。該方法已透過大鼠應答了有效性,並準備進入大型動物的驗證階段。利用調整費,計劃將經過基因編輯、抑制了人類免疫排斥反應的豬胎兒組織移植到食蟹獼猴胎兒活體內,同時將整合日本國内的免疫抑制療法和其他前期管理技術的先進研究,推動胎兒異種移植的研發。該專案有望超越目前領先的美國,獲得對胎兒低風險的日本異種移植技術非臨牀PoC認證,在國際上取得優勢。

此外還將實施制定異種移植的安全評估方法和指南的研究開發。利用調整費,建立使用轉基因豬向食蟹獼猴進行器官移植的模式,開展包括免疫抑制療法在内的術前術後管理方法的標準化工作,以及透過空間基因表現解析等進行多角度的免疫應答分析。該專案旨在確立長期安全評估手法,並制定反映科學證據的指南。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