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調查顯示,2023年度(2023年4月~2024年3月)日本的科學技術研究經費總額較上一年度增長6.5%,達到220,497億日元最高值。這是日本科研經費的連續三年增長,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也達到了3.70%,較上一年度上升0.05個百分點。平均每位研究人員的經費金額同比增長6.9%,達到2430萬日元,同樣實現了連續三年的增長。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日本的研究人員總數同比減少0.3%,降至907,400人,這是8年來的首次減少。但是女性研究人員的減少數量和比例低於男性,因此女性研究人員的比例較上一年度反而上升0.2個百分點,達到18.5%的歷史最高值,但在主要國家中比例仍為最低的局面並未改變。

(本圖摘自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報告書)

(本圖摘自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報告書)
「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由日本總務省統計局每年實施,目的是獲取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數據。2024年12月13日公佈的《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以日本國内約13,500家企業、約1,100個非營利組織和公共機構、約4,100所大學及相關機構為調查對象,於今年5月中旬通過郵寄問卷開展調查,問卷回收為91%(企業87%、非營利組織和公共機構99%、大學等99%)。
剔除物價因素的實際研究費時隔四年首次增長
2023年度科學技術研究經費總額達到220,497億日元的歷史新高,較上一年度增長6.5%。剔除工資水平等物價變動因素後計算的實際研究經費為195,608億日元。上一年度(2022年度)雖然研究經費總額較前一年(2021年度)增長了4.9%,但實際研究經費卻同比減少1.3%。之前的2021年度,實際研究經費也較2020年度減少了0.7%。而2023年度的實際研究經費較上一年度增長3.8%,科學技術研究經費總額和實際研究經費雙雙超過上一年度的情況,是自2019年度以來的首次。

(本圖摘自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報告書)
大學研究經費佔比下降
按照研究主體來看,「企業」的研究經費最多,達到161,199億日元,同比增長6.5%;其次是「大學等」,達到39,365億日元,增長2.5%;「非營利組織和公共機構」為19,932億日元,增長15.1%。佔整體的比例分別為,「企業」佔比73.1%,與前一年持平,「大學等」的佔比為17.9%,較前一年度的18.6%下降0.7個百分點,而且不僅低於前一年,還是近10年的最低值這一點也非常引人注目。「非營利組織和公共機構」佔比9.0%,較前一年(8.4%)上升0.6個百分點,是近10年來的最高值。
在企業中,研究經費最多的行業為製造業,佔全體的85.9%。其中最多的是「運輸機械設備製造業」(包括汽車等行業)的研究經費達到44,361億日元,同比增長10.6%,佔製造業研究經費的27.5%;之後依次為「醫藥品製造業」的15,386億日元,同比增長7.6%,佔9.5%;「電子部件、設備及電子電路製造業」 為13,706億日元,同比增長11.3%,佔8.5%;「化學工業」為10,300億日元,同比增長7.8%,佔比為6.4%。另一方面,研究經費同比下降的行業中,「資訊通信業」同比減少11.6%,為5,753億日元,佔3.6%;「塑料製品製造業」同比減少10.8%,為2,088億日元,佔3.1%,也引人關注。
每百萬人口的研究人員數量尚少
與海外主要國家相比,日本的科學技術研究經費總額和研究人員數量如何呢?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購買力平價計算,2023年度日本的科學技術研究經費總額為2,153億美元,在GDP中佔3.42%。關於研究人員數量,通常是以專職從事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員來計算的數值(即專職換算值),並以此作為實際研究人員數量進行比較。這並非單純統計研究人員的總人數,而是扣除從事教育等非研究活動的時間後換算出的研究人員數量。
《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中的表格「OECD成員國等的研究經費(專職換算值)」和「OECD成員國等的研究人員數量(專職換算值)」的數據顯示,日本的研究經費2,153億美元,位居美國(9,232億美元,2022年數據)和中國(8,119億美元,2022年數據)之後,一直保持在第三名。但從GDP佔比來看,日本3.42%的比例高於中國的2.56%(2022年的數據),但低於美國(3.59%)、以色列(6.02%)和韓國(5.21%)。
顯得更加遜色的是每百萬人口中的研究人員數量。每百萬人口的研究人員數量方面,日本為5,649人,儘管高於美國(4,932人)和中國(1,868人),但低於韓國的9,467人、丹麥的8,687人、瑞典的8,595人、芬蘭的8,060人、挪威的7,351人、冰島的7,082人、比利時的6,926人、奧地利的6,614人、荷蘭的6,491人、瑞士的5,999人、德國的5,785人以及葡萄牙的5,744人。在表中列出的35個國家中,有12個國家的每百萬人口研究人員數量多於日本。(美國、冰島和瑞士為2021年數據,其餘國家為2022年數據,均捨去小數點以下部分。)

(本圖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報告書中的日文圖製作)
女性研究人員數量也較少
日本的研究人員總人數8年來首次減少,為907,400人,其中男性較上年減少14,100人,降至806,500人(佔研究人員總數的81.5%),女性減少500人,降至182,800人(佔18.5%)。由於女性研究人員減少的幅度較小,男性研究人員的比例較上年下降了0.02個百分點,而女性研究人員的比例則上升了0.02個百分點。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女性研究人員的比例大多在30%左右,甚至超過40%的國家也不少見。低於20%的國家僅為日本,這一狀況並未發生改變。
針對女性研究人員較少的現狀,國立大學協會很早就推進了相關舉措,例如,設定了到2025年實現國立大學整體除助理以外的教員(教授、副教授、常勤講師、助教)中女性比例達到24%以上的目標。然而,截至去年5月1日,日本全國86所國立大學的女性教員比例僅為19.3%。然而根據目前的增長率,要實現這一目標非常困難,國立大學協會在今年1月公佈了一份調查結果對此進行了說明。
代表產業界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也感受了到危機感,如果現狀持續下去,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將會下降。該聯合會在今年2月發布了《博士人才和女性理工科人才的培養與活躍的建議》,呼籲政府、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合作,將博士學位獲得者和女性理工科人才視為高度專業化人才,積極培養並促進活用。

(本圖摘自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報告書)

(本圖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2024年(令和6年)科學技術研究調查結果》報告書中的日文圖製作)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報導】
2024年01月10日 日本實質研究費較上年度減少1.3%,人均研究人員數量也遜色於他國
2024年03月01日 【調查】日本國立大學女性教師人數僅微增,增加女性教師比例的政府目標難以實現
2023年11月24日 東協數字化進程中日本存在感薄弱,非IT企業當地法人是挽回頹勢的關鍵
2023年10月10日 THE發布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名中有5所來自日本
2023年08月23日 日本高影響力論文數量和佔比近20年來顯著下降
2023年03月01日 調查顯示日本博士升學者減少的主因在於經濟待遇,政府需強化支援政策
2022年05月30日 確保人才和時間恢復研究實力,日本的政府支援劣於韓臺等國家與地區
2021年04月26日 日本科學研究調查:對基礎研究和政府預算的危機意識增強
2019年07月12日 日本文科省調查:大學教師科研時間降至史上最低
2019年05月10日 日本工程院發布緊急建議,遏止工程和科技能力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