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內閣府開始討論關於萬能細胞受精卵的研究報告書

2025年03月07日 政策

2月28日,日本內閣府生命倫理專門調查委員會開始討論關於解禁用人類iPS細胞等製成的精子和卵子進行受精研究的報告書內容。委員會事務局彙總此前討論內容的報告書草案,委員們對該書進行討論。關於研究計劃的倫理審查,有意見認為應通過研究機構的倫理審查委員會和國家審查的兩個階段審批。

title

調查委員會開始討論關於解禁利用萬能細胞製成的精子和卵子進行受精研究的報告書(2月28日,東京都千代田區)

人類的受精卵以及從受精卵發育成胎兒的胚胎,如果在子宮內,就有可能成為胎兒並誕生為人。在日本,受精卵和胚胎被定位為「人類生命的萌芽」,因此對出於研究目的而進行的製作和利用有著嚴格的限制。

為瞭解明不孕症和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深入理解受精卵反復細胞分裂的早期發育期至關重要。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利用iPS細胞和胚胎幹細胞(ES細胞)等萬能細胞培育精子和卵子的研究在不斷推進。隨著技術的發展,調查委員會一直在討論是否應該允許利用萬能細胞衍生的生殖細胞進行受精研究。

事務局的報告書草案指出,利用萬能細胞製成的精子和卵子受精後形成的胚胎,如果將其放入子宮內,將能成為「發育為胎兒並作為人類誕生的存在」,因此應將其與人類胚胎同等對待。草案規定培養期限為14天以內,並禁止將其移植到人類或動物體內等。

調查委員會還針對研究計劃的倫理審查機制,討論了除研究機構的倫理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外,是否還應向國家申報或接受審查的事宜。有委員指出,國際幹細胞學會(ISSCR)的指南中規定,涉及受精的研究應「通過專業的監督程序進行審查」,因此建議研究計劃應由政府審查。

調查委員會今後將整理研究方針等內容,討論報告書中應包含的項目。預計將會以彙總的報告書為基礎,由文部科學省等探討修改相關的研究指南。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版、2025/2/28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