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孩子們期盼的壓歲錢的季節也就要到了。
圖 儲錢罐和500日元
日本也有新年時發壓歲錢的習俗。壓歲錢在日語中叫做「御年玉(OTOSI DAMA)」。據說日本在江戶時代分「御年玉」的習慣就已經很盛行。但那時的「御年玉」不是金錢卻是年糕。新年時日本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個「鏡餅」年糕,這「鏡餅」是爲了迎接「年神」而專門製作的。傳說「年神」被請來後會以「魂」的形式附着在年糕上面。因此,過年時砸碎年糕分給大家喫,也就是把年神分給大家了,以此象徵帶來新的一年的活力。在日語中「魂」的發音和「玉」的發音一致,因此分年糕喫,便成了分「年玉」。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開始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分年糕才逐漸變成了分壓歲錢。
圖 鏡餅年糕
(1) 我們家嘀嘀的「壓歲錢丟失門」
說起今年的壓歲錢,我們家嘀嘀碰上了一件傷心事。
元旦休假最後一天,我們全家人去逛街。一是要給中學2年級的咯咯買一雙網球鞋;另一個目的則是嘀嘀表示他想看看有什麼想買的東西,可以去自由地花他的壓歲錢。
考慮到嘀嘀還是小學3年級,我們約定好嘀嘀今年可以自由花掉零花錢中的3000日元,剩下的錢由媽媽幫他存到他的存錢筒裏。嘀嘀高興地懷揣着3000大洋,一邊嬉鬧一邊和我們一家人走在燈火通明的商場裏。但最後嘀嘀覺得這裏沒有自己想要的玩具,於是買了咯咯的鞋以後,我們一家人便離開了這家商場。
就在我們發動引擎準備回家時,只聽到車的後排座傳來了嘀嘀「啊!」的一聲哀鳴。我們緊張地問了緣由,然後一家人一起陷入了嘀嘀的痛苦之中。
原來,他寶貴的3000大洋,不知什麼時候竟然丟了。仔細翻了口袋,發現口袋竟然不知什麼時候漏了一個洞!
嘀嘀先是大大地驚詫,然後臉色由紅變白,其後是不可思議,最後當應答他寶貴的3000大洋的確是丟了的那一瞬間,他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大顆大顆的淚珠一個接一個從他的眼中逸散,像斷了線的珠子流經圓圓的臉龐。
要知道對於每月只有300日元零花錢的3年級小學生來說,這3000日元的有效能損失太大了。但商場太大,錢上又沒有寫名字,這次有效能損失只能作爲一次教訓讓嘀嘀永遠記住了。
我一邊安慰他說小時候媽媽也有過類似經歷,勸他要想開;一邊跟他講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暗示他在商場有些太過忘我,才搞得樂極生悲。
儘管如此,看着他在回家路上悲傷得一言不發、暗暗落淚的樣子,不僅我和爸爸替他難過,連平時的「戰友」兼對手――咯咯也心生同情。咯咯安慰嘀嘀,表示未來3個月裏如果嘀嘀做到不和自己打架,那麼自己願意拿出今年壓歲錢中的2000日元贈送給嘀嘀。
權且不說是不是每次兄弟大戰都是因爲嘀嘀而起,我們聽了咯咯富有同情的安慰和決斷,作爲爸媽,在回程的車上由衷地感到了一種安慰。
(2) 日本青少年的零花錢概念
● 日本孩子零花錢行情
是的,嘀嘀每個月只有300日元(15元左右)的零花錢。中學2年級的咯咯則從今年起獨自管理壓歲錢,總額按照12個月平均的話,每個月零花錢大約有3500日元。
如果兩個人覺得不夠,可以透過幫助幹家務來增加「收入」。比如洗碗、清掃浴室、除草等等,也可以透過在學校考試拿全班最高分的形式獲得獎勵。
其實,這並不是我們家特殊的形式。據日本金融廣告中央委員會報告,日本70%以上的家庭大約都在孩子升入小學前後實行每月零花錢制度。雖根據收入、子女人數及學年等條件不同,每個家庭給孩子的零花錢會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家長會參考小學階段「年級數乘以100日元,國中「年級數乘以1000日元」,高中每月3000日元至7000日元左右(不含土豪家庭)的行情來決定自家孩子的零花錢金額。
除此之外,因家庭而異,部分家庭也會透過壓歲錢或者學習成績獎勵、家務勞動獎勵等形式給一點「獎金」。
● 零花錢的用途
孩子們零花錢的用途也因學年而異。據一家叫做TesTee的調查公司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們主要用於購買糖果飲料或打遊戲等,中學生們用途最多的分別是飲食費用、交際費用和娛樂品費用。除此之外還有人用於給付手機電話術費以及購買自己喜歡的衣物等等。
調查結果令人頗感興趣的是零花錢用途除了以上前三項以外,排名第四的用途是把零花錢存起來。
TesTee公司的調查結果
至於所存零花錢的最終用途,大部分人回答「暫時沒有用途所以存起來」。部分國中生回答用於「去看音樂會或旅行」、「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待新遊戲出品時買遊戲」;個別高中生的回答則是用於給朋友家人買生日伴手禮、爲將來獨立生活時做準備、甚至有高中生回答爲了將來養老。
聽了這些日本孩子有關零花錢的回答,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筆者個人的感想是日本社會這種無形的「零花錢教育」所培養的年輕人似乎對於金錢會有一種成熟的規畫性和自律性。
那麼,日本社會這種「零花錢教育」是在什麼樣的一種思維方式下如何進行操作的呢。
(3)「月薪加獎勵式」兒童零花錢教育的思考和操作
● 零花錢記帳
據調查70%的日本家庭會以一種「月薪式」方法定時給孩子們發零花錢,以讓孩子們有一個自由使用零花錢的體驗。而這其中有一個令人非常意外的教育方法,就是很多家長會要求孩子們對零花錢記賬。
媽媽們會買來一個小賬本給孩子,告訴孩子每個月「收入」是零花錢總額,幾月幾號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則作爲支出記在「支出欄」,每個月如果有剩餘,便記在「餘額欄」裏,可以存起來,也可以下個月使用。
圖 零花錢賬本
也有的家長給孩子準備兩個信封,一個信封裏裝有當月可以自由使用的金額;另一個信封裏裝有打算存起來的儲蓄。至於使用多少金額和儲蓄金額則由孩子們自己決定。每次爲什麼名目花了多少錢,要記載信封外部,這樣既有賬目可查,還可以實際看到現金流動情況,可謂是一個很不錯的妙招。
● 嘗試失敗的重要性
至於零花錢什麼時候、做如何使用,家長並不干擾。終極因數何在呢?
原來,讓孩子們從小練習花錢,嘗試各種失敗,從而掌握金錢「如流水」和「雖不萬能卻很重要」的特性,這才是家長的本意。
比如孩子常會無計劃地在月初花掉全部零花錢,那麼他就會體驗到之後沒有錢花的失落和煎熬;孩子們也會不假思索地去買對自己來說較貴的東西,那麼他會在其後體驗到什麼是「拮据」;孩子們還會花不少錢去買別的小朋友都有的玩具,可是回到家後不久,就會感受到它也許並非那麼物有所值。等等類似這種親身經歷的失敗,其實最容易讓孩子們成長,反復經歷這種體驗,孩子們總有一天會了解買東西要慎重,花錢要有計劃。這種體驗中的成長,是大人們講多少道理也達不到的效果。
而每當遇到小失敗,媽媽們都會旁敲側擊式地加以指點。「如果事先每個月攢一丁點兒錢的話,積少成多,就可以有餘力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而且不會造成當月的經濟緊張哦」,「買東西要三思而行噢」等等。
諸如種種,日本「零花錢教育」最終目的並不是掌控孩子們的「經濟命脈」,而是讓孩子們透過自由使用零花錢來嘗試各種有關金錢的體驗。小時候經歷各種小失敗,可以避免成年後在金錢方面的大挫折。
● 不支援借錢
在「零花錢教育」程序中,媽媽們還有一條關鍵性原則,那就是不支援孩子隨意借錢。媽媽們會教育說,「如果當天沒有帶錢,那就只好自行忍耐」。
日本是個非常不提倡親朋之間進行金錢借貸的社會,認爲「借錢」是最容易失去親朋的一件事情。因此從很小,媽媽們就要求孩子不要向別人借錢;如果別人向你借錢,媽媽也會強調:「你要做好這錢回不來的準備,權當幫助對方了哦」。
這樣,如果真的有一天發生借錢不還的事情,借出的人也不會太怪罪對方;但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辛苦攢下的錢一去不返,那最好不交往「借錢」的朋友。
說起來,這也許是日本社會的一種普遍的做人準則。
● 要求孩子們花錢時做計劃、作彙報
世間事物並不是每件東西都可以隨心所欲的。如果想買一件東西,那就要提前計劃,大約需要多少錢,現在還差多少,要攢足錢需要多長時間。
同理,每個月除了買喜歡的零食以外,花了什麼錢用在什麼地方,孩子們還是要彙報一下的。
● 媽媽們注意的問題點
每月定額制是否會讓孩子們感到「即使什麼不做也有錢花」?爲了避免這一點,大多數情況下定額制零花錢不會太多。要想有足夠的零花錢就需要透過勞動和加油學習等努力來獲得。但同時也有另一種擔心――「特殊獎勵來鼓勵家務和學習,會不會造成爲了金錢才來幫忙做家務和學習」?
有關這一點,日本教育專家給出的方案是不能每次勞動都給付獎勵,要適時適當,同時給不給獎勵、給多少獎勵的決定權一定要在家長。當孩子們要求「這次洗衣服給多少多少錢」時,媽媽是絕對不可以給付零花錢的。
如此,「零花錢教育」在日本似乎很普遍。雖然每個家庭的操作方式因人而異,但每個實施「零花錢教育」的家庭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讓孩子們透過管理和使用零花錢,得到有目的性地鍛鍊,從而達到從小透過親身經歷成功與失敗來認識到正確使用金錢重要性,和誤用金錢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從這一意義而言,回到文章開頭嘀嘀丟錢的經歷,也許是一次很不錯的「零花錢管理課」。嘀嘀越心疼他沒有管理好壓歲錢,這件教訓對他來說便越有意義。因爲他丟掉的是他必須管理好的、自己的零花錢。
而我們最意外的是咯咯,平時咯咯的零花錢比什麼都重要,但這一次他竟願意拿出2000大洋替嘀嘀補洞。
一定是他們的兄弟愛戰勝了金錢的魅力!
2019年2月1日
供稿:王景賢
編輯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