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不少中國家長想把還在讀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送到東京來留學,於是對東京的學區房、小學等都提出了很多問題。本文就請長期生活在東京的作者談談她的親身體驗。
最近,一些中國家長想把低年級的孩子送到東京來留學,他們中間的很多人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東京有學區房嗎?送孩子進哪所學校比較好?一般介紹大學的資料較多,介紹小學的資訊還很少。在這裏就自己的一些生活體驗,簡單地介紹一下東京的小學,僅供參考。
根據文部科學省統計,2017年度日本小學國立、公立和私立的比率分別爲0.6%、98.2%和1.2%。可見絕大多數小學爲公立學校。從各都道府縣情況來看,東京都的私立小學比率最高,但也只佔4.2%。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上自家附近的公立小學。這樣好的公立小學附近的房子,尤其是徒步10分鐘以内的房產,都會被作爲「學區房」列入房地產商的推薦名單。
東京千代田區的小學及幼稚園(照片/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本實行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會在當年的1月下旬或者前一年的10月中旬收到自家所在區的區教育委員會寄來的就近小學入學通知書。不需要考試即可進入附近的公立小學。4月1日拿着通知書到學校報到就可以了。如果考取了國立或私立小學,在區政府辦理轉學手續即可。
公立小學的設施幾乎都一樣,每個學校擁有自己的操場和游泳池。老師屬於地方公務員,定期在區裏的各個小學校内調動。上課用的教科書,都是經文部省檢驗透過的,但具體選用哪個版本,則由每個地方政府的教育委員會決定。因此,每個區的師資力量和學習内容大致相同。
但根據武藏野大學講師舞田敏彥先生的統計,東京都23個區中,從算術成績來看,最好的三個區分別是千代田區、中央區和港區,最差的三個區則分別是足立區、葛飾區和江戶川區。這正好與每個家庭的平均收入高低和高學歷人口的佔比成正比。前三個區,每戶年均收入近8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萬元左右,而後三個區只有其一半左右。從高學歷人口比率來看,前三個區有30%到40%,而後三個區只有13%至18%。舞田先生分析稱,從絕對值來看,家長的文化程度比經濟實力更重要,更能反映出他們對教育的重視和關心程度。
公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大多隻在上午上半天課,學校提供午飯,喫過午飯,打掃了衛生之後就可以下學回家了。需要課後照顧的雙薪家庭子女,可以到設置在校内的學童俱樂部報到,由那裏的生活老師照看,組織同學們一起寫作業、讀書、在操場玩耍等,三點鐘還會提供茶水和點心,等到6點鐘下學回家。
公立學校教學内容基本上不相上下。那麼差距是怎麼拉開的呢?正如前面舞田敏彥先生分析的那樣,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和關心程度起到了決定作用。當然和收入也緊稠相關。在東京的各大車站附近,都可以看到許多私塾的招牌或廣告。各種輔導班數不勝數。有算術、國語補習班、有少年棒球隊、少年足球隊、游泳俱樂部、桌球俱樂部、網球俱樂部、舞蹈班、英語班、鋼琴班、繪畫班、騎馬班、滑雪班、大字班、算盤計算班,五花八門,多種多樣。
課外的文化補習班和專長訓練班,讓每個孩子發揮個性,培養出不同的人才。開始的年齡每個家庭不同,一般到了小學4年級下學後去中考補習班補習,準備升入私立中學的考試,參加私立學校升學考試的人數在應屆畢業生中所佔比例,每個區都有所不同,最低的是江戶川區的10.21%,到最高的是文京區的39.51%,學生根據自己的專長和希望升入的大學選擇國中高中一貫制學校,或大學的附屬學校。
除了公立小學,有國家開設的國立小學在東京只有六所:御茶水女子大學附屬小學、築波大學附屬小學、東京學藝大學附屬大泉小學、東京學藝大學附屬小金井小學、東京學藝大學附屬世田谷小學、東京學藝大學附屬竹早小學。若是東京周圍,那麼還有位於神奈川縣的橫濱國立大學教育系附屬鎌倉小學和橫濱小學、位於埼玉縣的埼玉大學教育系附屬小學,以及位於千葉縣的千葉大學教育系附屬小學。這些小學的門檻都非常高,根據補習學校的統計,其中最難進的是御茶水女子大學附屬小學,平均每年50個考生中錄取一人,其他學校也是大約30人中錄取一人的比例。
除了公立和國立小學以外,東京還有53所私立小學,其中著名的有:慶應大學附屬小學、青山學院大學附屬小學、曉星、雙葉、白百合等,也非常難進。家長即便是爲了報名,也得在校門外通宵排隊拿號。小孩子兩、三歲就要去補習班,根據報考學校的特徵,反復準備考試。
除了國立、公立和私立以外,還有未經文部省身份鑑定的學校。比如一些國際學校和社區學校,可以用英語、法語、中文等學習或者少數人跟隨老師展開獨自選編的學習科目。這種情況,形式上學籍放在公立學校,畢業後經過學歷考試可以拿到同等學力畢業憑證。
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國外深造的家庭,有的選擇國際學校(有美國學校、英國學校、法國學校、中華學校等),比如美國學校高中畢業可以拿到與美國同等的畢業文憑,比較容易升入美國的大學。
我居住的世田谷區排名第12位,居排行榜的中央。看着自己小孩的成長,我的感受是,與中國的小學相比,日本的小學輕鬆愉快,活動多種多樣。作業不僅有書本作業還有圖畫日記、觀察日記、木工、裁縫等。我家孩子上的學校,進了校園大家要脫光鞋襪光腳在校園裏玩耍、爬樹、騎獨輪車等。教學樓入口處還設有水龍頭讓孩子們洗腳。據說光腳可以刺激腳底神經,促進學生的健康活躍思維。校園角落裏有同學們自己飼養的小兔和小雞。教室裏養着小魚。後院裏還栽培有喇叭花等,由孩子們自己輪流值日照看。午餐由專業廚師在校内的廚房裏每天烹製,還請家長去品嚐味道。很多孩子對學校的大餃子、咖哩飯讚不絕口,上學好像非常開心。
但我確實有過一些困惑,曾經感到過一些課程着實屬於家教的部分。比如怎樣洗襪子、怎樣做飯、怎樣做針線等等,每個小孩子都要和書本一起購買一個大針線包,裏面從針線、剪子到粉筆、頂針應有盡有。一次,上生活課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們穿上乾淨的襪子到校園裏跑一圈,分析哪個部分容易髒,應該怎樣洗乾淨。聽着孩子有趣的描述,我感到心情非常複雜,即爲孩子能幹感到高興,又多少感覺到在浪費學習時間。但細想來,從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重要的一環。在評定成績時,孩子們在家裏是否幫助做家務,倒廢棄物、打掃房間等都會反映在分數里。這樣從小培養勤奮自立定會終生受益。
日本從1980年開始實行教育寬鬆政策。教科書變薄了,星期六放假了。這樣做的出發點,本是想給孩子們更多實務和自我思考的時間,但結果出現了放鴨子的現象,學習成績母體下降,最後以失敗告終。現在已在逐步開展教育改革,並且日本文部教育省宣佈,從2020年開始在小學全面實施《新學習指導大綱》,以培養適應在激烈變化時代中的生存資質和能力。明確規定在以下三個方面具體展開:一個是培養學習能力和怎樣做人的能力,與社會和世界接軌,讓人生更加有意義;其次是培養思考力、判斷力和表現力,怎樣理解和利用學過的東西;最後,是加強知識和技能,也就是搞清學到了什麼,怎樣應用。還明確要加強英語教育。自然星期六又要復課了。
東京板橋區某中學的運動會(照片/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本小學教育的選項很多,但很多人依然選擇公立學校的一個重要終極因數,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更多家附近的小朋友,下學後依然可以一起玩耍,在社區集體中生活成長。
總之,社會成熟和發達的標誌,不僅僅是教育環境和設備的完善、學科齊全、教育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給予人們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選擇。我想,在着急尋找學區房之前,認真考慮自家的教育方針也許更重要。
作者 張意意
本文轉載自日本網
《客觀日本》編輯部對部分文字及段落進行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