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公佈了「全國學力調查」的結果。這項針對日本小學6年級和中學3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查,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調整教育方針的重要依據,至今已經開展了12次。
此次「全國學力調查」中,英語首次被列入調查科目,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讀」方面的全國平均正確率爲56.2%、「聽」方面爲68.3%、「寫」方面爲46.4%、「說」方面爲30.8%。爲此,有日本教育界人士認爲,日本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還很欠缺,有必要從小學開始實行早期教育。也有日本媒體認爲,能夠接觸大量英語應用場景的民衆比例很低,沒有必要如此興師動衆。
其實,在日本社會熱烈討論英語應用問題的同時,調查反映出來的另一個重要資訊,卻缺少應有的關注。調查顯示,日本全國公立中小學的解答正確率,各個都道府縣並沒有太大差距。這說明日本教育的地區差距很小,教育公平問題得到了有效保障。
鹿兒島市立平川小學,全校7個年級,學生現共計68人(照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其實,日本開展「全國學力調查」的目的就是爲了「維護和提升義務教育機會均等及水平」。學習成績的高低,只是調查的一個方面。爲了獲得完整、充分的資訊,日本文部科學省已經將此前的抽樣調查轉變爲全員調查,而且調查的科目也不斷增加,相關費用達到了50億日元。透過調查,日本政府可以發現由於經濟終極因數導致學習環境惡化的地區及學校,精準開展幫扶及支援,促進教育公平。
日本文部科學省透過分析英語科目的調查結果還發現,讓學生閱讀更多英文文章、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大幅提升其學習能力。而在「寬鬆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生課堂教育時間有限。一些富裕家庭透過校外的補習學校,提升孩子的英文等各方面能力,與其他學生拉開了不小的差距。爲此,日本政府計劃透過完善課堂教育體制,儘量等比縮小差距,創造更爲公平的受教育環境。
對於「學力調查」中學生學習能力較差的學校,日本政府一直採取追加優質教師數量等措施,爲這些學校「開小竈」。目前,已經有300多所學校被納入幫扶範圍,今後還會有更多學校入列。
日本此次的「全國學力調查」顯示,無論是中小學的哪個教學科目,所有都道府縣的成績都在全國平均值的上下10%以内浮動,地區間的教育差距被有效控制在極小範圍内。這是日本政府根據「全國學力調查」結果不斷調整方針政策,盡力拉平教育差距的結果。
今後,日本還將在日常教學實務中繼續操作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逐步提高,並防止差距進一步拉大。比如一些日本學校最近開始採用數化教學方式,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設計個性化方案,以減量學生之間的差距。這些方法也可能被納入「全國學力調查」範圍中,以檢驗其有效性。
因此,與其說日本的「全國學力調查」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全員調查,不如說是教育公平的全員調查。這種時刻重視教育公平的調查,值得借鑑。
供稿 蔣豐
編輯修改・照片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