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家的「白色情人節」
晚上回家,客廳桌上放着一個小盤,盤裏裝着一枚草莓朱古力。5年級的嘀嘀笑嘻嘻地過來說:「媽媽,這是我還給你的朱古力」。我笑了,因爲那枚朱古力已經剝開了包裝紙赤身裸露在那裏,仔細看還是掰開的一半。
原來嘀嘀用自己的零花錢去商店特意給媽媽買了「白色情人節」的朱古力伴手禮,但拿回家後忍了半天沒忍住,竟然自己開啟喫掉了一半!
我忍俊不禁,想像着在我回家之前胖嘀嘀的滑稽情形――一個人面對着名義上給媽媽買來的那枚朱古力,拼命與饞嘴的自己鬥爭了半天,最終沒忍住剝開了朱古力,掰開一半放在了自己的嘴裏。
3月14日是日本的「白色情人節」,是男生在2月14日「情人節」那天收到女生朱古力後,用來回禮的日子。
但由於2月14日除了表示愛情的「本命朱古力」外,女子們也送給普通男同學或男同仁「義理朱古力」以示友誼或感謝;家庭主婦們也會給老公和兒子贈送愛心朱古力。這樣,3月14日「白色情人節」時的回禮也變得内涵豐富――除了心心相印的男女間會回送真情朱古力外,收到義理朱古力的男士要回一下「義理」表示感謝。有的男士們甚至由家中夫人代買相送,表示謝謝女子們對自己先生平時的關照。
不僅如此,近幾年,初高中和大學生間又出現了「朋友朱古力」,到了2月14日不管性別,朋友間互送朱古力,有的女生會親手爲全班同學製作朱古力糖果以至於前一天忙到半夜。到了3月14日,大家再酌情回禮,看起來很是囉嗦的一種情人節文化,但日本的孩子們樂此不疲。
好在今年的2月14日和3月14日都是星期天,又在疫情下,估計與往年相比,朱古力商家應該有效能損失不小,因爲「義理朱古力」大多是沒有必要休息日特意送到對方家裏去的,特意送去的大多是真情,也就是「本命朱古力」。
話說我們家也有三位男士,每年2月14日我也會爲先生準備一份「本命朱古力」,順便爲兩個饞嘴的男生咯咯和嘀嘀各準備一份「愛心義理朱古力」。兩個粗心的男孩子,每年喫了媽媽的朱古力,一個月後通常就忘記了,所以像今年這樣收到了嘀嘀的「回禮」,我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遭!
關鍵那是一塊沒有包裝、用手掰開了一半的裸掰朱古力!不過千萬別小看它,它不僅讓我抱着嘀嘀笑了半天,還讓咯咯進行了反省,因爲高1的咯咯並沒有爲媽媽準備回禮,看到嘀嘀的裸掰朱古力,咯咯表示「今天晚上我洗碗作爲回禮」。
可是,有趣的在後面。我收到朱古力對嘀嘀說了謝謝後,嘀嘀像終於完成了一項儀式,然後好像忍耐了半天的樣子,舔着臉將那塊裸掰朱古力又掰開一半放到嘴裏,補說了一句:「媽媽,我再喫一半」。
我哭笑不得,拍了他一巴掌,反省自己怎麼生了這麼一個活寶!
(二)驚訝總是突然降臨
在我們國内,說起「情人節」這個詞,似乎和孩子們沒有太大關係。可是,在日本「情人節」卻不僅是大人的日子,而是一個近乎全民送朱古力的日子。女生們從幼稚園起就和媽媽一起給心儀的小男朋友製作朱古力點心,經過小初高各個階段的操作,等到大學生時女孩子們已經可以發揮靈感和創造力,做出各種各樣的精美的朱古力糕點送給自己喜歡的男生或朋友。
至於成人的世界更是眼花撩亂,各大百貨和商家在情人節來臨時精彩紛呈的種種演出,彷彿讓人錯覺全世界都在談戀愛。2月14日情人節前各大朱古力賣場充滿了各個年齡段的女性,購買各種檔次的朱古力給自己的愛人情人兒子和男同仁,而3月14日白色情人節時又是男士們爲愛人情人女兒和女同仁選購禮品的高峰期,這種狀況即使今年在疫情下也毫不見遜色,似乎在宣示,新冠打不倒「情人」!
不僅如此,近來,日本男生也開始了「情人節」好友間互送朱古力,咯咯在3月14日收到了他補習班裏最好的朋友澤君送給他的朱古力和抹茶飲料,看到好朋友記住了自己的抹茶嗜好,咯咯從補習班回家的路上掩飾不住的高興。
說起咯咯的好友澤君,前段時間據說心情憂鬱已經預約了心理醫學家,我們還在擔心,可是聽說他已經陽光起來,終極因數是他又戀愛了。據咯咯管道消息,澤君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交女朋友,國中時期已經有過幾次短暫的交往,高中也似乎第二次了。我不由得有些「敬畏」。因爲澤君是補習班中成績最好的男生,現在在東京都内一所著名私立男校讀書,完全是學習愛情兩不誤的別人家的孩子。
也是這一天,我有意無意地問了咯咯一句,「哎,你談沒談過女朋友啊」。
接下來我聽到咯咯很自然、隨便且平靜地說:高1談了一個,但已經結束了。
這裏我只想說:我的天啊!!!
但我鎮靜了一下情緒,表示願意聽聽原委。
回想起來,咯咯國中時應該是個小有人氣的男生。他成績不錯,又是網球隊主力,我和咯咯爸也親眼看到過他參加比賽時女生啦啦隊們的狂熱。初三校園節上咯咯主演「皮諾曹爸爸」時,我也親眼看過幾個女生興奮地邀請他一起拍照。
但不問不知道,原來那時候竟有幾個女生網球隊後輩直接向他表白過。還有一個女生竟然在剛畢業時邀請咯咯去看了一場電影(天啊,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但這些都不是咯咯結束的那段高1的戀愛。
咯咯簡潔明瞭地說,「詳情我還不想說」。
人們說幸福總是突然降臨,原來驚訝也如此,兒子的初戀也一樣。
(三)「情人節」話早戀
說起早戀,日本人的觀念似乎與我們國内有些不同。國内的學生如果發現有早戀現象,應該是要被約談的吧,學生就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戀愛無疑既耽誤學習也難免有一些惡果。但日本社會卻似乎對這件事非常寬容。
記得咯咯和嘀嘀在小學時都有過一些早戀苗頭。
咯咯小學1年級時就有一個女孩兒非常早熟,她和咯咯同一班級後不久就給哥哥遞紙條說「我喜歡你」。咯咯在當時還是個幼稚的小男孩,只覺得出於禮節便回復說「我也喜歡你」,因爲他總是這樣回復媽媽。不久女孩兒對其他同學和媽媽說,「我們倆兩廂情願」。這件事從別的媽媽口中被興高采烈傳到我耳中時,已經是「滿城風雨」,令我哭笑不得,而大家卻都向我表示祝賀。
那是十年前,我既沒有太多經驗,心臟也沒有現在強大。於是,我到日本的社交媒體上求助,問問大家的意見。可是所有的回復都是「太好了太可愛了太值得祝賀了」,我帶着一頭霧水讀了他們的意見,母體上是說小學生的互相「喜歡」,說明他們發育正常,身心健康,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他們說這是一件大好事,有人甚至以爲我在展示。
其實不是的,我去世了的親哥哥,就是在將近50年前小學3年紀時遇見了他的初戀。後來這段「早戀」在老師的嚴格調教和我爸媽長達數年的嚴厲反對下茁壯成長,最後光榮步入了結婚殿堂。
所以「早戀」這件事對我來說,具有極其現實的意義,在別人來看它只是小孩子一時興起過些日子就會變化或忘掉,但於我它卻是一件有可能決定我兒子一生的「大事」發端。所以,我對於「早戀」的擔心比別人更加強大和恐慌。好在,咯咯小學交往的小女生只是在情人節時冒雨乘汽車送來「手製朱古力」,不久就喜歡上了別的男孩子,我如釋重負。
但幾年後,嘀嘀也來了一次令我「驚心動魄」的「戀情」。那是嘀嘀4年級的時候,我從他凌亂的鉛筆盒中偶然看到了一張紙條,上面是稚嫩的字體寫着:上次問你的事情是ok ❤ 還是no 💔 ?
重點在於,那「ok」上面畫了一個圈兒。我所遭受的打擊不亞於咯咯1年級時的「兩廂情願」事件。經過我近乎盤問幾乎質問的一番審問,嘀嘀告訴我那是補習班的一個女孩兒給他寫的字條,他選擇了「ok」。天哪,知道嗎?!這和我親哥哥傳說中的戀情完全一樣的情節。我嚴肅而傳統地告訴嘀嘀,到補習班是去學習的,希望他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好在現在,嘀嘀因爲週末踢足球而換了一家補習班,他的那段「早戀」,據說已經沒有了。
我試着問嘀嘀現在5年級的班級裏有沒有互相喜歡的同學,他說有。
我問他「你有沒有喜歡的女同學」,嘀嘀說「媽媽你的情緒表達有點猥瑣」。
(四)日本人寬容早戀?
我於是開始學習這方面的資訊,因爲感到兒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得好遠,我卻有些跟不上他們成長的腳步。開啟網路,我發現日本社會對於所謂「早戀」有三種評價――即否定派、中間派和肯定派。
所謂否定派和我們國内差不多,主要論點諸如早戀會耽誤學業,還會因爲只被一個人束縛而缺失了和更多人進行正常交往的自由和時間,且中學生身心還沒有足夠成長,失戀造成不良情緒會導致影響身心健康,也有人指出學生時代沒有早戀也可以充分享受其後的各種幸福經歷,沒有必要在最爲緊要的中學時代浪費時間去做不必要的事情。一個過來人認爲,自己曾早戀過,但回想起來那只是「扮家家酒」,卻在程序中無謂地傷害了對方。更有人指出,早戀還會帶來懷孕等中學生無法承受的後果,因此不需要冒險去太早品嚐戀愛滋味。
所謂中間派,是覺得青春期男女生間發生特殊感情是自然而無可厚非的,但考慮到各種後果,又覺得沒有必要特意去隊形變換,更沒有必要因爲羨慕而去談戀愛。但如果在能控制好自己的前提下,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也沒有必要否定戀愛,畢竟一切都是自然的事情。
最後是早戀肯定派。這些人認爲人生短暫,荷爾蒙發育導致對異性產生感情是人性的一部分,不應加以否定而應珍惜。他們認爲學生時代的喜歡,是不看重對方學歷門第工作和經濟條件等附加因素的,這樣純潔的感情是學生時代特有的,應該讓這種經歷成爲美好回憶,來豐富彼此心靈,故應好好珍惜。還有人認爲在漫長人生中,人總要進行各種選擇和取捨,而學生時代的戀愛經歷終將成爲一種很好的經驗從而成爲未來擇偶時的參照標準,因此他們認爲在保存好自己的前提下,值得去經歷一些自然發生的戀愛。有人說,學生時代青澀的戀愛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學習如何與異性深入交往,從而可以得到書本知識所無法賦予的心靈成長,因此不應該給予否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種意見中早戀否定派佔14%,中間派3%,而肯定派竟然佔83%。也就是說,大多數日本人對於中學時代的男女生早戀持一種寬容和支援態度,日本社會甚至沒有「早戀」這個詞語,因爲在8成以上的日本人看來,戀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無所謂早晚。
(五)爲什麼寬容早戀的日本社會「終身未婚率」超高?
儘管如此,針對日本首都圈男女高中生的一項調查顯示,沒有約會經歷的男生爲46%,女生爲40%,有關「現在你有男(女)朋友麼?」的一項問卷中,回答「有」的人只有10.4%。
而根據2017年「學戀」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的81.4%尚沒有戀愛經歷。也就是說,儘管成年人們支援美好純真的戀愛,但現實中從中學生到大學生,大家的戀愛經歷並不豐富。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令人擔憂的資料表明,日本社會的少子老齡化日益嚴重,其背後日本人「終身未婚率」的大半徑增高不可忽視。2000年日本的這一比率尚爲男性12.75%,女性5.82%,而内閣府的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日本男性「終身未婚率」達25%,女性達15-20%。
不得不說,日本社會這種寬容早戀的「戀愛體質」,並沒有結成正果。沒有與婚姻比率和生育比率發生正比關係。
專家分析,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導致社會停滯,從此男女終身未婚率開始逐年擧升,其中,薪金水準下降、非正規僱傭人員增加、以及勞動人口不足導致女性進入勞動市場,而與這種社會構造轉型實際上脫鉤的卻是保育園幼稚園等年輕人需要的各種福祉設施不足,大量非正規僱傭人員的低薪金又導致年輕人朝不保夕,沒有信心成家立業生子,同時,男女雙薪家庭日漸增多,出現生了孩子沒地方入托等現象。也有女性考慮到結婚生子後若自己帶孩子則要放棄之前的職業生涯,這些因素導致年輕人對婚姻望而卻步。
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由於資訊時代網路發達,各種資訊讓年輕人忙着洗版而無心戀愛,外賣和視訊電話等又代替了家庭飲食和消除孤獨等部分婚姻生活的功能,很多年輕人開始覺得不結婚也沒有什麼不方便。餐飲業娛樂業色情業讓年輕人樂不思蜀,就這樣一不小心,單身走成一生。
寫到這裏,我突然想,我還要不要反對兒子們早戀呢?要知道這是一個每4個男生中就有一個終身未婚的「不婚時代」呢。看到一個網友說,他是男子校畢業,國中高中6年沒有機會接觸女生,到大學以後又不知道該怎樣接觸女生,直到工作以後,才發現可選擇的範圍太小,自己的經歷又太少。他提倡學生時代多多戀愛。
這樣想來,如果遇到一段讓自己內心變得柔軟、笑容變得燦爛的愛情,即使是學生時代,也未嘗不是好事?南懷瑾老先生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爲了功名利祿而錯過了陪你詩酒田園的溫暖,也許倒不如現在就珍惜少年。以免倒頭來落個「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何處?」。
兒子們的人生開始漸入佳境,但我知道,我只能遠遠地靜靜守望。
2021年3月20日完稿
文:王景賢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