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的學校供餐,全球效仿的模式(一):最初起源自一座寺廟

2021年05月28日 中小學教育

令人驚歎的日常供餐風景

日本的學校供餐已經隊形變換到被公認爲世界第一的程度。雖然大多數日本人都沒注意到這一點,但前來參觀的外國人無一例外會感到喫驚。

一到中午喫飯時間,當天負責發放供餐的值日學生就會穿上白色的圍裙,將餐食從廚房運到教室,並在教室裏爲所有人的餐盤盛上米飯和配菜。喫之前大家會雙手合十,齊聲說「我開動了」。

學生喫飯的間隙,營養老師會來到教室,簡單地介紹一下當天菜單使用的食材、菜單的内容、營養成分和用餐禮儀等。

喫完後,當天的供餐值日生負責回收所有人的餐具,再送回廚房。無論是7歲的小學一年級學生,還是15歲的中學三年級學生都會做這樣的值日生,負責供餐的發放和回收餐具等工作。

來自德國的教育工作者看到這一幕,還以爲他們看到的供餐場景是學校爲了供外國人參觀而特意準備的。

當他們知道在午餐那個時刻,日本全國的中小學都在做同樣的事情之後,他們簡直驚呆了。

title

東京都小平市的一所小學的學生正在給同學分發午餐。一到中午時分,日本全國各地的小學都可見到這樣的風景

日本的學校供餐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日本的學校供餐始於1889年,距今已有 130多的歷史了。當時日本還處於拼命追趕西方文化和引進技術的明治時代,但當時日本全國熱衷的就是教育,即使在最貧窮的農村地區,兒童也有學上。

當時位於山形縣鶴岡町大督寺一角的私立忠愛學校是附近孩子們就讀的學校,午餐時,孩子們會拿出自己帶來的飯糰或便當喫,但家境貧困的孩子則無法帶午餐,只能捱餓。

看到這種情況的寺院住持覺得沒有飯喫的孩子很可憐,於是開始爲沒有午飯的孩子們提供飯糰、烤魚和醃菜,當然這些都是免費的。

據說這就是學校供餐的起源。這種模式後來逐漸擴大到日本全國,各地都開始出現類似的學校供餐。

title

照片爲明治22年(1889年)日本最初的學校供餐,菜品爲飯糰、鹹鮭魚和鹹菜

title

日本最早提供學校供餐的私立小學——山形縣大督寺内開設的「私立忠愛學校」

title

大督寺内還立有「學校供餐發源地紀念碑」

1945年8月,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敗北,國土化爲一片廢墟。城裏的很多學校也都遭到了破壞,很少有孩子能自己帶便當作爲午餐。美國佔領軍得知這一情況後,開始將美國富餘的糧食運到日本,作爲學校的午餐提供給孩子們。

脫脂乳粉和紡錘形麪包成爲標準的學校供餐

戰後,美國總統直接管轄的救濟統管委員會向一無所有的日本運送了大量食物和衣服,其中包括日本人初次接觸到的脫脂乳粉。

脫脂乳粉透過去除鮮奶、牛奶或特殊奶中的乳脂和水分而來,不僅方便保存,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鈣和乳糖等,營養價值很高。

學校的供餐中於是出現了用熱水沖泡脫脂乳粉製作的牛奶飲品,從美國運來的麪粉也被製作成麪包當作供餐的主食,再稍微搭配一點點燉菜、魚乾或肉類等加工品。

即便如此,在什麼都沒有的年代,孩子們仍然喫得很香。

不過,只有脫脂乳粉是例外,因爲之前沒喝過,脫脂乳粉完全不符合日本人的口味。由於比較難喝,很多孩子喝的時候都閉着眼睛。有時候脫脂乳粉中還漂着蔥末,孩子們喝的時候也會大呼小叫。

現在脫脂乳粉多被用來製作蜜瓜包和瑪芬等甜點。

title

二戰剛結束時的學校供餐,只有麪包和脫脂乳粉

日本的學校供餐是因爲貧窮而出現的

戰後的日本極度貧困,食物匱乏,正因爲如此,全國才全面實施了學校供餐,這做法後來便隊形變換成爲了現在日本學校供餐的基礎。

學校供餐起初依賴美國的救援物資,不久後日本全國的農業和漁業地區開始提供當地收穫的農作物和海產品,學校供餐的菜單也逐漸豐富起來。

title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學校供餐才在麪包和奶粉之外增加了湯類

上世紀1950年代,學校供餐的目的還是爲孩子們補充營養,尚未擺脫戰後貧困的影響。到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隨着時代的隊形變換,學校供餐的菜單也發生了變化。

因此,很多日本人都記得自己學生時代經常喫的學校供餐,在懷舊的同時,還會注意到有關營養教育的歷史。(未完待續)

文/照片: 馬場錬成(科學記者)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