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在東京舉辦了以日益緊迫的中美關係前景展望和中日關係為主題的論壇,日美中三國的研究人員在論壇上展開了熱烈討論。很多意見認為,在當前的對立關係中,中國和美國都面臨著風險,夾在中間的日本也左右為難。對此,美國先進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格倫·福島預測:「中美之間將在今年年底的時候得出某種結論」。這是他以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將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為基礎做出的結論。

美國先進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格倫·福島
川普政權面臨的風險
格倫·福島曾以律師的身份就職於美國的律師事務所,之後在里根和老布什兩任共和黨政權下擔任過美國總統府貿易代表署日本事務部長(1985~1988年)及美國貿易代理者副代表(1988~1990年)。後來還出任了日本美國商會會長等職務,當過跨國企業的經營者。福島這樣評價美國總統川普:「不僅沒有政治經驗,也沒有經營跨國企業的經驗。在他心中,經濟第一,安全保障和人權等都排在經濟後面」。
福島指出:「川普當選總統前一直強調說,美國的缺點就是想做的事情會被對方提前預測到」,他對現在川普總統的做法表達了嚴厲態度:「美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認真執行政策的國家。美國國内有很多人都擔心這種無法預測政策的思想,對美國來說是危險的」。
關於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福島表示今年年底會有某個結論出臺:「包括農業在内,如果產業界強烈反對因貿易摩擦而對經濟造成不良影響,川普總統可能會改變主意。針對明年的總統大選,如果川普認為貿易摩擦長期持續對大選有利,那麼他就不會做出改變,如果認為在某個時間點宣揚貿易戰取得了成果對總統大選有利,那麼到時候他可能會立刻改變主意」。
中國也有許多問題
另外,福島還指出在歐巴馬政權第二期的時候,美國上下還看好中國,但近年來美國的學者、非政府組織(NGO)和非營利組織(NPO)的活動家以及媒體站在中國一方的人大為減少。
在日本留學和從事經濟研究已經超過30年的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指出,除了與美國的摩擦之外,中國在其他方面也面臨很多問題。他首先指出了經濟方面存在的風險,即市場的吸引力不穩定。柯隆認為原因在於市場缺乏公平性、透明性和法律監管等。作為證明民營企業無法與國營企業公平競爭的數據,他指出,中國的民營企業從成立到破產的平均壽命還不到3年,而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為40年。柯隆認為,這一現實反映了被多數人認為取得了成功的「改革開放」政策實際背後存在著很大問題。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
另外,柯隆還表示,中國繳納所得稅的公民只有2,800萬人左右,這也是中國社會面臨的一大問題。他指出,在日本,個人所得稅的比例佔整體稅收的30%以上,而中國僅佔8%,稅收結構呈扭曲狀態。
存在分歧的中美關係預測
關於中美對立,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川島真也對中國的現狀和未來表達了嚴峻的看法。川島指出,中國即將進入人口減少的階段,並判斷中國的「經濟幾乎沒有增長空間了」。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大力致力於人工智慧(AI)和第5代行動通信系統(5G),也是因為對面臨人口減少的中國來說,這些是必要技術,所以不得不這樣做。川島對中美關係也表達了擔心,他認為:「預計今後兩國會圍繞各項問題進行交涉,但這樣做也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對立」。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川島真(右起第二人)
據福島介紹,川普政權内有人呼籲應該限制與中國在學術領域的交流,他指出,今後兩國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可能會受到限制。另外,福島表示:「川普在2年或者6年後卸任總統職務後會迴歸商人身份。屆時,他應該會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因此擔任總統期間或許不會做出破壞性的行為」。
構築民間主導的中日關係
關於論壇的另一個主題「中日關係的新形式」,熟悉歐盟(EU)動向的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研究部研究理事伊藤Sayuri指出一個頗有意思的事實,即「日本與歐盟之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彼此相互需要的友好關係」。因為歐盟在中美對立關係中左右為難的立場與日本相同。

日生基礎研究所經濟研究部研究理事伊藤Sayuri(左)
川島對中日關係的現狀和未來也表達了嚴峻的看法。他認為:「中日關係並沒有改善。隻不過是從負改為接近零的程度。在中美對立的局勢下,日本需要耐心應對。總之,要盡到最大的努力。需要摒棄希望對方怎樣做的想法,徹底採取現實的應對方式。例如,在環境、醫療和應對老齡化等領域也許能開展產業合作。另外,目前中國的漁業80%通過養殖來滿足需求,近海已經無魚可捕。在漁業關係方面或許也能開展合作」。

日本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約80%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沒有好感,對此柯隆表示懷疑,他認為:「中日兩國國民的關係並不差」。柯隆指出,輿論調查數據受到了很多事情處理不當的影響,同時表示:「需要考慮如何在民間主導下構築中日關係」,強調了非政府主導的關係改善對策的重要性。
文:小岩井忠道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