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八)從大氣中直接回收CO2對2050年實施去碳至關重要

2023年03月08日 能源環境

上接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一)從去碳開始的日本活性化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二)個人能爲去碳做的貢獻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三)利用生質挑戰去碳化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四)2050年的電流源構成方案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五)作爲電力貯藏系統的「新型縮水蓄能發電」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六)開發取得進展的各種蓄電技術
    如何實施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七)資訊社會的隊形變換與能源消耗

title

越 光男(左)
低碳社會戰略中心 特任研究員
岩崎 博(右)
低碳社會戰略中心 特任研究員

【導讀】本文爲《如何實習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的第八回,以虛構的商社青年員工皆川豐爲主人公解讀低碳社會戰略中心(LCS)公佈的提案。上一回皆川將關注點轉向能源消耗,瞭解了支撐資訊社會快速隊形變換的技術開發情況。本回將針對2050年實施去碳社會必不可少的從大氣中直接回收二氧化碳 (CO2) 的技術,請教越光男和岩崎博二位特任研究員。

與強鹼溶液反應吸收CO2
但解吸需要900℃高溫

皆川:感謝二位今天接受我的採訪。前幾天,谷口升副主任和大友純一郎特任研究員介紹說,一項名爲Direct Air Capture(DAC)的直接從大氣中收集CO2的技術取得了進展。我今天來就是想了解一下該技術的最新動向。不讓大氣中的CO2濃度增加的技術是實施去碳社會的關鍵,對吧。

越:是的。回收和清除溫室氣體的「負排放」技術正在受到關注,DAC就是其中之一。

皆川:目前已經有從電廠等排放的廢氣中回收CO2的方法,但從大氣中捕集CO2的 DAC技術似乎很難。

越:大氣中的CO2只有0.04%的低濃度,排放廢氣中的CO2濃度高達10%~15%,因此採用的技術截然不同。自1999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Klaus S. Lackner教授提出DAC技術以來,關於其有效性和可行性一直存在爭論。

皆川:技術研發隊形變換到了怎樣的階段?據說國外的創業公司正在推進開發。

越:要想實施去碳,到2050年全球每年必須要捕集10億噸的CO2,但目前DAC技術只能捕集約1萬噸,這點量完全不夠。在日本DAC技術還沒有投入實際應用,但這是未來必不可少的技術,所以我認爲其開發意義重大。

皆川:請介紹一下該技術是如何捕集CO2的。

越:目前全世界正在推進開發兩種主要技術:一種是使用吸收溶液的方法,另一種是使用固體吸附劑的方法(圖1)。在使用吸收液的方法中,CO2被吸收到強鹼性溶液中,與氫氧化鈣反應,形成固體的碳酸鈣。之後再加熱碳酸鈣,就會生成CO2和氧化鈣,由此就能回收CO2

title

圖1 DAC技術概要
(筆者根據N.McQueen et al., Progress in Energy, 3 (2021) 032001的内容製作)

皆川:吸收CO2的技術似乎是關鍵。

越:要想有效地將 CO2 吸收到液體中,需要佔用巨大的面積。加拿大Carbon Engineering公司的方法是,在讓氣液接觸變得更好的空氣接觸裝置的表面,用氫氧化鉀進行溼潤,再用巨大的風扇將空氣吹入其中進行反應。按照其規畫,據說空氣接觸裝置中,要豎着疊放4臺直徑5米的風扇,橫向連接有2公里長。

皆川:啊! 光風扇就有20米高,橫跨2公里。這可真是難以想像的規模。

越:即使該系統,每年的CO2捕集量也只有90萬噸,還遠遠達不到目標需要量。這個方法的另一個缺點是加熱固體碳酸鈣需要900℃的高溫,需要耗費大量的熱能。

吸附到精密多孔材料的表面
成本和循環使用次數仍有課題

皆川:這個我明白了。那麼使用固體吸附劑的方法又是怎麼做的呢?

越:吸附劑是在多孔材料表面固定那些與CO2反應性高的分子之後形成的。瑞士ClimbWorks公司使用的是在奈米纖維素表面固定了胺分子的吸附劑。將這種吸附劑放入2.5米×2.5米×1.2米的反應裝置内,用風扇吸入空氣,從而將CO2固定在吸附材料上。然後排出殘留在反應箱内的空氣,加熱到100℃使CO2解吸。用這個反應裝置可以進行吸附和解吸的連續處理。

皆川:這種方法需要的熱能更少,似乎更值得期待。

岩崎:但是,這種方法要想每年捕集90萬噸CO2,就需要有11,000 個反應裝置來進行吸附和解吸操作。

越:此外還有吸附劑成本高的缺點。爲了增加表面積,還需要對表面構造進行精密的控制,這也會需要一定的成本。另外還存在吸附劑因加熱而劣化的問題。Carbon Engineering公司的吸收液法捕集1公斤CO2的成本爲35日元,而ClimbWorks公司的吸附劑法的成本爲117日元。DAC技術要想在經濟上可行,必須至少能重複利用數萬次。

皆川:嗯,這兩種方法都還有課題需要解決。

不需要熱能的新方法
研究值得期待,但儲存場所是個問題

岩崎:由於各種終極因數,使用固體吸附劑的方法更具有隊形變換潛力,因此全世界都在集中研究這種方法。作爲新思路,有人提出應該研究一種解吸CO2時不使用熱能的方法。

皆川:有這樣的可能嗎?

岩崎:中國和美國正在積極研究一種名爲變溼吸附分離(MSA)的方法(圖2)。該方法雖然也使用固體吸附劑,但解吸CO2利用的是水合水的内聚能。

title

圖2 變溼吸附分離(MSA)的工作原理
(筆者根據X.Shi et al. J.Chem.Phys., 149 (2018) 164708的内容製作)

皆川:具體是怎麼工作的呢?

岩崎:在吸附劑中加進水,水合水就會凝集在固定CO2的吸附劑周圍,凝集能量可以使CO2解吸。吸附劑乾燥後就能再次吸附CO2。解吸不需要加熱,因此能抑制吸附劑的劣化,這也是這種方法的一大優點。

皆川:聽起來好像挺簡單的,但實際上肯定不會這麼容易吧。

越:理論上可行,但技術還沒有確立,所以我們正在研究使其成爲可能的技術。

岩崎: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也只是實驗室規模的研究。水的問題很重要,加入的水是蒸汽,必須要蒸發嗎,噴出的水霧是否均勻等等,這些問題都必須透過實驗來應答。

皆川:未來的技術開發真是值得期待。那麼,成功回收了CO2之後要怎麼辦呢?聽說在討論將其埋入地下,但好像實施前景還沒確定。

岩崎:就地貯存在日本的話成本較低。但如果要運到其他國家的話,就要作爲廢棄物處理,會涉及與相關國家合作關係等政治課題。

越:由於CO2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因此必須在全球範圍考慮其因應體制。總而言之,DAC技術是2050年實施去碳社會的關鍵,因此我認爲,現在就以實用化爲目標在日本國内推進研究是很重要的。

皆川:我們公司也在時刻關注新業務,並儘快投資和實施業務合作。非常感謝今天二位專家的介紹。

(TEXT:岩崎茜、PHOTO:楠聖子、福井智一)

日語原文

原文:JSTnews 2023年2月號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